吐槽

今天我想吐槽一下教案。按道理来说,作为教师,上课要先备课,写教案天经地义。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偷懒不写教案,并且每次教案我都能认真对待。

可是,今天,我突然对我们的教案很无语。

原本,我们都是手写教案,一个教案本,从头到尾,自己设计,自己“描绘”,可以当成“作品”一样。

后来有一天,突然流行起“导学案”,这个“导学案”到底该怎么设计,以及怎么使用?我不知道,我只是在网上看到过。但是,看到的东西到底怎么操作?我觉得这是两码事。我不知道我们组长知道不知道。

反正我们开始设计使用了,很有点“闭门造车”的感觉。我们把学生上课前需要做的、课堂上需要做的、以及下课后的巩固练习都打印出来,发给学生。预习任务在头天晚上完成,课堂上每一项任务也都清清楚楚,比如,读3a,回答问题。

我发现,上课几乎不用设计了,因为每一个步骤都固定了。如果要专门设计,那这个“导学案”到底还要不要跟着走?于是,慢慢地,我们发现,“导学案”似乎成了一种负担,甚至“鸡肋”,用之别扭,不用可惜。

那就再改革。新改革之后的应该称为“教案”吧,因为学生不再使用了。

可是,新的烦恼又来了。新的教案有固定格式,主备人把教学目标、重难点都写好了,难的是“学情分析”,每个单元六课时,要写六次“学情分析”,我认为,一个单元写一次就够了。

其次是二次备课。主备人备好的课,肯定不会对每一个人都适用,适当进行调整或修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被那个框架框死的感觉真的很糟糕。

还有课后检测。这个“教案”是针对老师的,并没有让学生使用,可是每一课后面那么多的题,又是给老师多印了一本资料吗?

最后是教学反思。这个无论怎样都得写。

这样一节课分析下来,比我直接手写教案还要费事,而且,真的起到什么作用了吗?我都有点想念过去那“朴素”的生活了。

你们的教案都是什么形式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