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学旅行的那些事

2020年11月30日~12月4日我参加了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研学旅行业务培训,通过本次学习我真正意义上对研学旅行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但是,在我心目中一直把研学旅行当做活动,这实质上这是大多数领导当时的共识,大家当时甚至有疑问,认为学校就应该是上好课考好试取得好成绩社会认可度就会高,活动搞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但是,在随后的活动中也慢慢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有的学生通过“研学活动”性格也发生了变化,愿意和人交往了、有的学会关心他人了、有的变得更加自信了……更今我感到欣慰的是通过研学旅行活动有的学生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有些行为习惯一直令我烦恼的比如:乱扔垃圾、抽烟、谈恋爱等……我更加了解到研学旅行的重要性.    正如王晓燕所长所说,社会是发展的, 因此,教育发展应该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在今天我们的世界,应该说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在一个历史的一个交汇点,那么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我们的教育改革应该说必须坚持与时代的发展来同向同行。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许我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深刻的感受到线上线下教育的结合,给我们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我们知道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适应社会发展我们才能真正意义的达到称职和适应。另外,人工智能时代给教育所带来的新的挑战和要求,也使我们深刻的思考,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正确的价值观念、哪些能力和必备品格来应对这个新时代的挑战?而研学旅行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以及国际化素养,帮助学生将知识技能运用到社会生产与创造的基础之上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教育来说如何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怎么样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在新的时代的要求之下,给予我们的这样的一些新的挑战和思考。作为教育研究者,还不能去深刻的思考去应变,学校地位变化的话,那我们就会在学校推进工作的过程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障碍或者是矛盾。在今天,学校教育的边界在各个维度都在不断被打破与重构,传统的知识见解效率的资源边界,学校的物理边界,学校的组织边界,教师的专业边界,学科的外延边界,德育工作的实施边界,学校的传统边界或者被打破或者被连接,或者已经在交融和融合。那么,一种新的教育时空观,基于原生态地点的家庭,给予主导性关键地点的学校和机遇支撑并协同地点的社会正在成为其中新的要求。大概因为我们都是学校的老师我们真的是非常扎扎实实抓考试抓教学!      通过学习,我深刻理解研学旅行应该是中小学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这一点必须在我们的脑海中有深刻的认识和扎根。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观点才能真正把研学旅行纳入课程管理,实施课程化要求。通过本次学习我真正意义上对研学旅行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我是在德育岗位工作了八年之多,我更加了解到研学旅行的重要性,研学旅行应该是中小学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这一点必须在我们的脑海中有深刻的认识,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观点才能真正把研学旅行纳入课程管理,实施课程化要求,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有过程、有总结和反思,有课后作业等。只有作为课程,才能真正理解研学旅行不单单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方面,他应该还是以教学为核心,以目标为导向,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养,品德形成的全方位的育人过程。作为课程才能真正落实学科素养和培养目标,研学旅行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和其他国家课程又有许多不同,它是一种综合实践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是遵循“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法则,是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也是遵循“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基础!作为课程必然就有课程的特点,但是,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自然,所以,它的课程资源必须要我们自己自主去开发和完善,必须按照课程的目标将不同资源进行串联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才能达到一定的课程目标。所以研学旅行课程就出现了目标设计、线路设计、过程设计、安全设计、管理设计等等不同于其他课程特点的形式!总之,研学旅行是适应国家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得必修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重要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研学旅行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