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30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可以是诗情画意,也可以是七零八碎,更有可能是一个等你收拾的战场。

不管是哪种情境,试着让自己学会学习,学会分享,学会感受,学会共情。

一首儿歌

早上孩子一醒,我立马就把小爱打开,听儿歌,音乐只要一响,孩子立马从被窝翻个身就站起来了,根本没有起床气。

还会拍着小手说;“妈妈,听《小燕子》。”

孩子从开始的听着音乐只会乱蹦,到后来的会轻轻哼,到现在的可以陪着原唱把第一遍唱结束。

每次,我都会和孩子一起唱,虽然自己唱的不怎么好听,但是你轻声跟着哼唱还是可以的。

其实,我放音乐是想让孩子听更多,不仅仅只局限这一首,结果孩子只对这一首情有独钟。

我就在想,孩子听的儿歌也不少啊!这是为什么?

在于家人的影响,在孩子刚会说简单的字的时候,孩子奶奶就喜欢给孩子唱《小燕子》。

不但孩子学会了唱这首歌,也让我学会了唱这首歌(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是相当不愿意唱歌的)。

一首小诗

我发现孩子会背《悯农》,这首诗我没有教过的,后来放假在家才发现,是孩子爷爷教的。

于是,我就每天晚上给孩子读首诗,刚开始慢慢读,后来快快读,我说第一个字,孩子接后面的字,一般都是五言绝句。

那几天的月亮特别亮,晚上即使关了灯,屋里依然很亮,孩子就说;“妈妈,月奶奶还没回家睡觉。”

我就给孩子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还带着诗入景,下雪那几天,我和孩子每天都要下楼玩雪,孩子看到松树上的雪,就说;“妈妈,树上有雪。”

我就给孩子读《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就这样,无形之中孩子就把诗给记住了。

也让我在悠闲的假期里把古诗又重新温习了!

一顿饭

试想:孩子上学之前的每顿饭我们如果都得喂到嘴里的话,我们就得喂三千多顿饭,还不加除一天三顿饭外的辅食。

所以,请把吃饭这件事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孩子从不会用勺子时,不管是米糊还是小米粥,都是自己坐在那喝的。

从会用勺子之后,米饭、面条、粥都是用勺子完成独立投食的,美中不足,到现在也没教会用筷子。

现在,一到吃饭的时候,她就可以一下子看到自己的碗,立马扒到自己面前。

若是没有给她拿勺子,孩子就会说;“孩子勺子。”

等再长大点了,就可以自己盛饭、端饭,甚至可以自己做饭了。

不要认为孩子小,认为等长大了,什么都会了。

那你就要读一读《明日歌》喽!

一次摔倒

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特别容易摔倒,我们还好,爷爷奶奶就会特别心疼孩子,每次一见摔倒,就赶紧去抱。

而我,却不这样做,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这也是跟我同学学的,但我觉得真的有用。

也提醒家人,孩子摔倒的时候,只要不是特别必须,鼓励孩子自己起来,拍拍灰。

慢慢地,家人也习惯了,孩子自己也习惯了,每次摔倒,自己起来,自己拍拍衣服,自己小嘴还嘟囔着:“暖暖ban倒了。”

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孩子只是翻个身,胳膊脱臼了,就让抱着不下地,我跟孩子爸说:“要不去骨科看看。”

这个时候孩子说;“去看看,老疼。”

我们当时还笑孩子,结果医生一看,说孩子胳膊都脱臼了,你们都不知道。

回家后,他们问孩子:“你胳膊怎么了?”

孩子就重新爬到电视柜那里,给他们演示一遍是怎么折住胳膊的,嘴上还说:“下回小心,胳膊老疼。”

你瞧,这不用教,她自己就记住了。

小感

家庭影响力不容小觑

一个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预测家长是怎样的。

这就是家庭的影响力。

你教孩子无礼,孩子就真无礼,你教孩子有礼,孩子就真有礼。

你若每天让孩子跟着你吃吃喝喝不务正业,那孩子长大后,也有可能会在你之上的不务正业。

所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

家人一起学习很重要

当孩子不断地学习,家长只埋头不断地挣钱,那你和孩子的交流会顺畅吗?一定不会的。

因为孩子在前面跑,你连在后面追的行为都没有,所以距离越拉越长,就形成了所谓的代沟。

孩子与家长之间如此,那家夫妻间也是如此。

如果夫妻双方一个人很努力,而另一个人只会对你手心朝上,那夫妻之间的距离也会出现。

当然,我说的也并非是必然情况。

但无论是谁,都应该是双向的奔赴。

其实,还包括家庭语言要多鼓励性语言、家人关系要和睦,少争吵等等。

总之,和孩子在一起时,多点笑容,少点皱眉;多点鼓励,少点打击;多点理解,少点抱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30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