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背景
在暑假学习班社群中,把阅读《批判性思维》的读书笔记分享到群里,收到秀燕姐的回复,具体内容如下:
1.《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关于思考能力的表述
阅读艺术的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P11
“学习”指的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记住更多的资讯。
在已经知道的资讯当中,给他全新的或更高层次的启发。--P12
自我发现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是经由研究、调查或在无人指导的状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学习过程。--P14
思考:是指运用我们的头脑去增加知识或理解力。
思考的方式:运用他的感觉与想象力。必须观察、记忆,在看不到的地方运用想象力。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再者当然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P16
2.因果解释需要用到的思考能力
解释:利用解释从一个或另一个方面阐述某事。
因果解释是否充分取决于个人的需求。
标准是不自相矛盾、不含混、不模棱两可、不与公认的事实或理论相冲突,不会导致错误的预测。
在因果推理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混淆因果:在条件Y下,X的可能性不同于在条件X下,Y 的可能性。
忽视统计回归:有些结果变好要区分是真正变好,还是统计回归。
缺乏否证,所以得证:缺乏否证并没有为证实假说提供任何新的理由。
诉诸传闻:基于传闻证据进行概括的错误。
通过上述内容,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呢?
因果解释首先不是论证,只是解释,即为了方便阐述清楚某件事情的原委所做的陈述。
因果解释是否充分,也是根据个人的需求,并有一定的判断标准。
在形成因果假说时,可以用到求同法或求异法。求同法:如果在多个场合出现的某种结果都伴随着相互关联的现象或总是与另一现象之间共同变化,那么就认为二者之间可能有因果联系。求异法:如果发生了意见以前类似的情形中没有发生的事件,那就寻找这两个情形中的其他的不同并考虑它们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很强的观察力,首先能观察到每发生一件事就会发生另外一件事。
此外,也需要想象力,把看上去没什么联系的两件事想象到一起。比如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的关系。
接着,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比如,形成假说时把事件的关联提取出来,总结成模型、规律等。比如,验证因果假说时要用到的,通过对照得出结论。比如,为了防范因果推理中的谬误所做出的逻辑缜密的思考。这些都需要分析、省思能力。
3.我的反思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这期间在读《批判性思维》。之前在社群里交流经验的时候,我说,现在我把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传达的检视阅读、分析阅读的步骤变成了一种习惯,在读其他书籍或文章时,都会按照这个步骤逐一去做。
成为习惯是个特别值得思考的事情,因为成为习惯也意味着依赖和舒适区。按照步骤逐一去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好的把握书籍或文章的脉络、内容,这件事情无可厚非。可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我大量誊抄书中的资讯,反而自己思考的部分比较少。
今天回头看《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里面强调的为了获取资讯的阅读和为了提升理解力的阅读的区别,又一次提醒了我。
在已经知道的资讯当中,给他全新的或更高层次的启发。
不是为了单纯获取资讯,而是为了获得更高层次的启发。我现阶段的阅读,因为这一系列的书籍都是首次阅读,自己的水平和程度与作者相差很大,所以更多偏向于吸收资讯。
但在形成习惯的时候,也要时时觉醒,保持觉察力,提醒自己目标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反思能力,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别形成路径依赖,变成只是单纯做读书笔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