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陶行知先生,浅谈教育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有一句话说得让人印象深刻——中国的教育史上有两个伟大的教育者: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犹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使不夭折,成材也艰难。”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父母的学习开启得越早,孩子和家庭受益越早。这个世界的悲剧就会越少。

陶先生还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经常听一些父母或者老师说,他们不会说让孩子内心温暖的有温度有爱的语言,却会喋喋不休地给孩子讲一箩筐的大道理和“应该”。依照陶行知先生的话,这些说教不是真教育,因为那些用来说教的话不是从心里发出来的,不能打动人的心灵。

教育真的是要从小抓起,从生活点滴做起。父母多给孩子一些爱和关注,尊重和引导,帮助孩子成长。毕竟教育孩子,是一项重要的事业。

一、倾听。

陶行知老先生说:“人人都说小孩儿小,小孩儿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在父母的固有认知里,总以为孩子还小,还啥都不懂。于是习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便常以长着的姿态,教育者的姿态,说教孩子,还要求孩子必须听话。其实,从孩子懂事起,就知道父母的喜怒哀乐。

如果父母能真的换一个角度,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一下他们的呼声,那么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一定大有益处。用心倾听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他们啥都懂。

二、示爱。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父母万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爱与陪伴是父母最应该给予孩子的。哪怕每天一分钟的示爱,多跟孩子交流,多摸摸他的头,给他最温暖的拥抱,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的爱她!不要在公共场合骂孩子,别总是抱怨他的成绩,剥夺他的爱好。爱孩子,就要给他足够的爱和尊重。

三、参与。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父母努力发现自己和孩子共同喜欢的事情,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孩子也想要探寻大人们的世界并参与其中。

哪怕每天一分钟,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中,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多听取他的意见,并尽可能达到共识。

当然,在参与的过程中,应尊重与引导并重。

四、赞美。

陶行知先生曾经讲,他的一位朋友,因为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这个父亲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闻后,对朋友说: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

之后,他亲自到朋友家,带那个小孩儿去修表店。孩子十分兴奋,眼睛一眨不眨的看师傅修表。后来,这个孩子真的在修表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优点,父母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优劣,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恰当的赞美,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

五、放手与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于是想起了导师讲的“陶行知和他的大公鸡”的故事。

有一次,陶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陶行知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他按住公鸡的头,掰开嘴,大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肯吃米。陶先生松开手,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就开始自己吃起米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父母要坚信孩子的圆融具足。教育,就像喂鸡一样,把知识硬灌给孩子,他是不情愿学的。所以,父母要学会放手,退后,选择相信孩子。对孩子多鼓励,使他充满自信,从而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六、教育方式。

父母要多关注孩子日常的行为,及时修正孩子生活中的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

在修正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弄清楚孩子行为的原因,其次我们要讲究教育的方式。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教育的经典案例“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

一次,陶行知见一个男孩儿打同学,便阻止他,并叫他到办公室。见到男孩儿,陶行知拿出一粒糖说:“奖励你,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男孩儿不敢抬头。

陶行知又拿出一粒糖:“我阻止你,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儿迟疑的接过糖。

陶先生接着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很有正义感。再奖励你一颗糖!”

男孩儿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打人!”

陶校长笑着说:“你已认错啦!再奖励你一块儿糖!”

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不可忽视。天底下没有能随随便便成功的家长,生活中孩子很多时候会成为父母的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随陶行知先生,浅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