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长比成功重要——输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而不仅仅是成为一个成绩好的学生,更要让孩子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既要有成功的经历,也要有失败的经历。
现在有个奇怪的现象,父母们什么都愿意替孩子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念书。我组织夏令营,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煮鸡蛋发呆,我说:“你不爱吃吗?”“爱吃!”“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你们家鸡蛋长什么样?”“我们家鸡蛋是白的、软的,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后来一问才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没见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切成四块摆好了放在面前吃。所以别老预设结果,而要重视成长过程,走好脚下的路,那么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一名少年犯这样回忆他的犯罪历史:“5岁那年,妈妈带着我乘公共汽车,我顺利逃票后,妈妈不但没有责怪我,反倒夸我很聪明。以后我就常常逃票,结果长大我就变成了抢劫犯。”由此可见,让孩子成人比成功重要。当前父母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告诉他们什么是荣,什么是耻。
家长们常常急功近利,以为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孩子其他的需求根本不去管。而人的成长有多方面的需求,不是单注重智力的发展。现在有很多孩子学习成绩虽然很好,可是因为心理发生了问题,结果最终也考不上大学。这些孩子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我常常对家长说,孩子的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付出比给予重要,鼓励比指责重要。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而不仅仅成为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就要让孩子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既要有成功的经历,也要有失败的经历。家长要对孩子一生负起责任,那就要想明白你培养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架考试的机器。反过来说,心态很好、充满自信的孩子,也一定会成为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也一定能考出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
有一回召开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我们一起到了传媒大学。一个学生问我一个问题,一个记者发现井盖掉了,终于有一辆自行车掉下去,拍摄一张照片,你怎么看。我回答说,这是一个缺德的记者,因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记者,哪能把你的照片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太没有道德。白岩松说话了,有一个记者拍了一张震撼世界的照片,一只巨大的老鹰追捕非洲的孩子,老鹰把孩子吃掉,这张照片获得国际大奖,人们谴责他,你看到你为什么不救他,他说没救下来,人们不再谴责他,他自己良心受到谴责,后来自焚而死。这是道德的力量,成人比成功重要。
2.经历比名次重要——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明智的爸爸妈妈一定不会把孩子泡在蜜罐里,养在温室里,让他们多经历,多磨炼,激发出同情心、责任心和意志力,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是幸福快乐的基础。
有一个厨师让小和尚去打油,说千万不要洒了,小和尚手哆嗦,洒了。厨师大怒:告诉你别洒,还洒了!老和尚告诉小和尚,你再去,一边看看外面的风光有多好。小和尚说我不是打油的料,盯着还洒一半,看风光还不洒光了?老和尚说洒光也没事,主要看看外面有什么就行了。小和尚拿着油,开始看风光,春光真美,低头一看手里的油一滴没洒。厨师盯着孩子的油,油洒了一半,老和尚关注孩子见识,手里油一点没洒,那是因为心态决定胜败。路还是那条路,小和尚还是那个小和尚,心态不同,结果完全不同。小和尚按老和尚说的去做,不但得到好的结果,而且过程中有收获,更锻炼了一种好心态。
今天的爸爸妈妈心态坏到了极点,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孩子一考试就说,好好考,考不好回来我揍你。孩子一考试就紧张,有个孩子说过去考试后是“单打”,现在是“男女混合双打”,妈妈说你给咱们家多考一分,就给咱们省下三到五万块钱。自从我上学后,父亲就变成了挣钱机器,我就变成了挣分的机器,我们家没了快乐,变成了战场。有的孩子因为成绩排名在后而跳楼,重点学校很多时候发生这种现象,我们在乎的是孩子的结果,忽视孩子的过程,结果往往都不好。
都说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这是因为家长不给他们接受磨炼、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只注意学习成绩,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
其实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困难和挫折作为一种经历,是最好的大学。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的滋味,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食物和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一个孩子,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过苦难,就永远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
近年来,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话题中,挫折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洗养尊处优的习气,磨砺坚强的意志,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培养他们的韧性、耐挫力和受挫后的恢复能力,从而使他们不仅学会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一种自己寻找幸福的本能。这样,他们才能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这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我们做父母的,不愿让孩子去经历苦难,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充满笑脸和鲜花的明天。但是,生活是无情的,也许有千百种灾难在等待着一个年仅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畏惧这些灾难的人,永远不会有幸福。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一帆风顺长大的孩子,很难创造出生命的辉煌。
关于挫折教育,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在一些原始部族里,少年男子如果想拥有成年人的权利,被社会所接纳,必须要通过一次优胜劣汰的近乎残酷的考验:大人们把这些男孩放到一个没有人烟的、野兽经常出没的恶劣困境中,让他们品尝孤独和挫折的滋味,学会面对和战胜各种困难。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奋力挣扎返回部族居住地的男孩,才能被证明已是个成年人,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他才能享有成年人的一切权利。这种考验可视为人类早期挫折教育的雏形。当然,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挫折教育,不免有些惨无人道。
现代社会里,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就更加重视对下一代进行挫折教育。
日本很早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一些平民学校的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到户外上课,让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寻求知识和体验生活。这种名为修学旅行的教学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其中体验生活的内容与我们现在开展的挫折教育相仿。
近年来,日本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定期向学生供应清汤萝卜、粟粒煮成的“饥馑午餐”,目的是让他们了解父辈的艰苦生活。学校还规定了穿短裤、短裙的日子,这一天,哪怕气温再低,全校学生一律都要换短裤或裙子;在学校规定的穿长衣的日子,无论天气多热,学生们都必须换上长衣长裤……
每年,日本都有一些有钱的人花钱让孩子到中国来参加夏令营活动,让孩子背着很沉重的背包,到草原上走一走,尝尝吃苦的滋味;他们有时还把孩子放在荒岛上,让孩子懂得什么叫饥饿,让他们学会自己生存。
有位老师对我说,不久前他们学校的孩子同日本的孩子一起开展了一次活动。老师们发现:日本孩子身上有一种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韧劲,耐受力很强,孩子发了烧,自己想办法,不去找老师。他们的领队说,从小家长就告诉他们,爱护身体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要自己负责。
在韩国,家长同样也很注重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他们给孩子穿上羽绒服,让他们在冰窟窿里待上一阵儿再出来,让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
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时受过挫折并不断地解决困难中磨炼出来的。这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卢梭曾经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幸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
所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百依百顺,只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妈妈爸爸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能是让你的孩子一次次地与能磨炼他成长的艰难困苦、失败挫折失之交臂,使得他们缺乏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的勇气和经验,一旦遭受到挫折,便会无所适从,可能一蹶不振。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的。哪位父母又能够保证,你的孩子一生不会受到挫折呢。
我想,明智的爸爸妈妈一定不会把孩子泡在蜜罐里,养在温室里,让他们多经历,多磨炼,激发出同情心、责任心和意志力,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是幸福快乐的基础。
3.对话比对抗重要——别跟孩子较劲
渴望朋友是现在许多孩子的愿望,他们都有交异性朋友的需求,家长不能强行禁止,而要与孩子对话,了解他们,引导他们。
青春期的孩子爱跟父母“对着干”,四五十岁的父母也爱跟孩子“较劲”,双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只想改变别人,不想改变自己。比如谈到早恋,许多家长就简单粗暴地阻挠,强行压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不成熟的时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对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强,心灵的大门只朝着同龄人开放,这时候他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
今天的爸爸妈妈喜欢偷听孩子的电话、偷看孩子的日记。一个初二女孩的妈妈跟我说,女儿上了初二,一个柜子锁得严严实实,一天妈妈发现钥匙放在柜子上,喜出望外,想看女儿的日记,爸爸说别那么干,妈妈只好把钥匙放了回去。女儿回来后大叫起来,你们偷看了我的东西!妈妈说没看,女儿说钥匙上那根头发丝不见了,还说没看!她打开柜子发现里面什么也没动,说,对不起,冤枉你们了,告诉你吧,我所有东西上都有记号。
其实,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肯定有秘密,要给他们留一点空间,留一点秘密,让他们有隐私,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缺少朋友、渴望朋友是现在许多孩子的愿望,他们都有交异性朋友的需求,家长不能强行禁止,而要与孩子对话,了解他们,引导他们。
4.付出比给予重要——给孩子爱你的机会
只对孩子付出爱,会让他们没有责任感,只会一味索取。
今天爸爸妈妈给孩子的爱是无原无则。今天的孩子无情无义,多少父母流下了痛苦的眼泪,过去是父母打孩子,今天是孩子打父母。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案例。
只对孩子付出爱,会让他们没有责任感,只会一味索取。有一个丢了工作的妈妈知道孩子喜欢吃虾,咬牙从市场买来,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舍不得动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尝一口。“别动!”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爸爸妈妈说,什么都不要你干,你考第一就行了。现在无情的孩子、无能的孩子比比皆是。某校校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学校开学后来了许多新生,一位母亲为孩子每天穿哪件衣服都编了号。有一天下雨了,这个孩子却穿着单衣外出,结果感冒了,孩子却在责怪父母为什么穿这件,都感冒了,家长说,实在对不起,我不知道今天变天。有一个孩子参加冬令营,孩子从小跟他妈一被窝,现在睡上铺。晚上害怕,钻到下铺大男生被窝里,被一脚踢出来,说他同性恋,钻到另外一个孩子的被窝,又被轰了出来。过分溺爱,只知道给予,只会害了孩子。
娇生不能惯养,自作就得自受,独立必须自主,从小吃得苦中苦,将来才能少吃苦。今天的孩子将遇到巨大的适应社会的问题,今天家庭教育的问题已经凸现出来,我们光顾着照顾,光顾着给予爱。据报道,有一个研究生到了20岁只知道在家吃膨化食品,什么家务也不干,该长大而没长大。这就是因为小时候没让他做应该做的事情,父母们,你能替孩子做事,但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这是今天特别应该引起广大家庭和学校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