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孩子最先看到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然后才是别人。所以做父母的首先要活得堂堂正正,这样才能够直视孩子的目光。
小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眼中的神,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随着孩子身体的不断发育长大,智力和心理也开始迅速地发生变化,加之对外部世界探索的不断深入,知识累积的不断丰富,孩子对父母那种最初本能般的“原始崇拜”,开始慢慢动摇和瓦解。
每对父母都会受文化、养育经验、自身能力等所限,所以曾经倾力给予孩子的很多东西,比如文化知识的传输,行为习惯、处事方式方面的指导,或者曾经让孩子仰视的技艺或者某些特长等等,都会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而逐渐匮乏和局限起来。
这其中还掺杂了许多曾经在孩子之前看来,是父母最具权威的发布,但是随着孩子长大,或者在跟别人家的爸爸妈妈对比后发现,自己的爸妈再也不那么值得自己骄傲和崇拜了。甚至有时孩子还会感觉,一度让他无比信任的父母是错误的,是令自己失望的。
父母的权威被逐渐打破后,这个“慢慢觉醒和独立起来的人”,就开始不断否定父母了。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可能要持续到孩子自己成为父母以后,才会慢慢理解当初自己的父亲母亲。
孩子对父母的否定是个体成长的必然结果,也是认知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经历过对父母不断否定这个过程,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比自己父母更优秀的人。
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除了说明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非常艰辛和不容易外,另一层面也说明父母在孩子的家庭教养和人生启蒙上,所付出的辛苦和不易。
做为父母,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思想观念更要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努力做一个身教加言传的好父母,尤其是在做人和做事上,都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终身学习的理念放在如何做父母身上也是再恰当不过的,尤其是在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
父母如果发现之前教给孩子的知识或者传递的理念有误,即便只是有错误的嫌疑,也要及时告诉孩子,并且要积极和孩子一起讨论和寻找修正的方法,让孩子知道“人无完人知错就改”的人生道理和理念。
对于孩子正确的批评,做父母的要调整好心态,诚恳接受,积极改正,给孩子树立良好的人生榜样。
但是,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沟通交流时的态度问题,做父母的一定要严格把控,做到即不迁怒孩子也不要疏忽对孩子的管教,让孩子在有理的情况下更要有礼有节。
父母对孩子最好最重要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
有心理学家总结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来疗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疗愈童年。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恒河猴实验”,之所以选择恒河猴,是因为它的基因有94%与人类相同。科学家将多只新出生的婴猴分别放进独立隔离的笼子中养育,每个笼子中放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一个是用铁丝编成的母猴,挂着能提供牛奶的橡皮奶头;另一个是用绒布做成的公仔母猴,柔软温暖。
刚开始,每只婴猴多数时间都围着“铁丝母猴”,但是没过几天就发生了令实验者惊讶的事情:小婴猴只在饥饿时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时间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婴猴在遭到试验者有意用木质的大蜘蛛去吓唬它时,会下意识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抱紧它,似乎在寻找更多的安全感。
但是,这些由“绒布母猴”抚养的婴猴长大后,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
后来科学家又改变了实验方式:“绒布母猴”可以摆动摇摆,婴猴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改进实验后哺育长大的猴子就基本上正常了。
这个实验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并且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陪伴、爱和安全感。
父母子女之间有了爱的血脉和纽带,即使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不断否定父母,也是为了获得超越自己和超越父母的信心,亲情和爱一分也不会减弱,而成就的是我们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