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兰色姆(J.C.Ransom)

兰色姆是新批评派的真正奠基者,也是承上启下者。他吸取瑞恰兹和艾略特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研究方法,摈弃了其中的心理主义,建立了以文本为中心的批评理论。

1934年,兰色姆将哲学本体论引入文学批评,提出“本体论批评”的口号,日后发展壮大为新批评派。

何谓文学的本体论,兰色姆有两种解释:

1. 文学作品是一个封闭的、独立自足的系统,文学批评家应当研究其内在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运动以及变化,从而找到文学发展的规律。文学批评也应当是一种客观的内在批评——即研究作品本身,而不应当研究其与各种外部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所以应当摈弃传统文学批评中的六种方法:地名研究、道德研究、典故和外来语研究、作者生平历史研究、读者阅读后的个人心得、以及对作品内容的归纳和解释。

2. 诗歌的本体性在于它能够完美“复原”世界的存在状态,所以本体性就是诗歌与本原世界的联系。

这两种解释并不能很好地契合,但兰色姆更加倾向于第一种解释。后来新批评派将文学作品看作一个独立自足的客体,其理论来源就在于此。

既然要批评文本作品的本体,就要考察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变化和运动。兰色姆将文本分成了两个部分——构架和肌质。

1. 构架是可以用散文转述的诗歌主题思想;肌质则是无法用散文转述的内容,包括情感和更深的内涵等。

2. 构架和肌质彼此分立,肌质是第一位的,它构成了诗歌的本质和精华;而构架的作用仅在于干扰肌质,诗歌的魅力就在于这种相互干扰。

3. 构架是对实在的逻辑陈述,肌质则是内容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大致相当于传统文学批评中的内容和形式。

构架-肌质论割裂了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在瑞恰兹艺术传达论基础上的倒退,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

兰色姆在对待玄学派诗歌的态度上继承了艾略特的观点,推崇玄学派诗人理性与感性统一的特点,而且与前者相比,还有所深入:

1. 兰色姆认为玄学派诗歌不同于“事物诗”和“柏拉图诗”,既有理性又有感性。

2. 采用语义分析法对玄学派诗歌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实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兰色姆(J.C.Rans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