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三)

第三章    自我、社会性与道德发展

第一节   生理发展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大运动技能和精细运动技能快速发展。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发展仍在持续,女孩比男孩快。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情绪化,并努力去应对青春期带来的所有变化。女性比男性提前两年成熟。早熟的男孩可能会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容易成为领袖。对女孩来说,早熟并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节    发展的社会背景

 1.  布朗芬布伦纳关于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型由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三部分组成。家庭的教养方式影响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权威型父母的子女更可能对自己满意,于他人相处融洽;专制型父母的子女更容易产生负罪感和抑郁情绪;放纵型父母的子女往往不能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父母离异对孩子们来说,意味着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却不得不离开自己重要的朋友;父母再婚时还的去适应系的家庭结构。

2.同伴文化与重要性:学生团体发展出自己的、有关外表与社会行为的规则。对团体的忠诚会导致牌及某些学生,这会使被排挤的学生感到不安、难过。同伴关系对个性、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与拥有孤独童年的成人相比,童年时拥有亲密朋友的成人有更高的自尊,更能维持于他人的亲密关系。童年时被拒绝的承认,往往会有诸如辍学或犯罪等更多问题行为的表现。

第三节    统一性与自我概念

埃里克森强调社会与个体的关系,因此他的理论是一种关于发展的心理社会学观点---将个体发展(心里的)与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的理论。认为个体要经历八个生命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一个主要危机。

1.民族和种族统一性的形成过程:少数民族和少数种族的学生面临着生活在两种世界中如何形成统一性的挑战。他们既有所属群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也会受到大文化环境中价值观、信念和行为的影响。

2.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随着个体的成熟,会逐渐变得复杂,差异化和抽象。自我概念是通过自我反省、社会交往以及在学校内外的各种经验逐渐形成的。

自我概念是我们试图建构一个用于组织关于自己的印象、感觉和态度的图式。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如果个体及基地评价自我价值,我们就说他拥有高自尊。

第四节  理解他人和道德发展

1.心理理论及重要性:心理理论即理解他人也是人,有他们自己的心智、想法、情感、信念、愿望和感觉。儿童需要心理理论去理解他人的行为。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道德判断基于个人利益;(2)习俗水平,道德判断会考虑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期望;(3)后习俗水平,道德判断给予更抽象、更个人化的道德准则。道德准则是独立于任何特定群体的规则而存在的。

3.学生作弊原因:是否作弊取决学生对三个问题的回答: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能做这个吗?作弊的代价是什么?作弊是有个体和情境因素共同造成的,但如果压力大,被逮到的概率低,很多学生会作弊。

你可能感兴趣的:(《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