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瞧这次蝗灾,看看这片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020年这个曾经科幻片经常出现的时间年份,转眼就以及到了。

不仅仅是科幻感十足,一开年就就给我们当头来了一棒。

各种魑魅魍魉一起上阵,新冠肺炎就像一片乌云,笼罩在所有人的顶上。

还没来得及缓冲,一大批数量庞大的蝗虫又急冲冲的闯入我们的视野。

虽然攻略君的朋友老是调侃,这些蝗虫不够我们吃的,但是蝗虫的破坏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接下来给大家推荐一部片子,就是关于这个令人讨厌的蝗虫——

《吞噬非洲的蝗虫》

大家对蝗虫的印象应该是炸一下,香香脆脆的。

但是这张图片会令你对它有所改观。

这犹如怪兽片里一般的蝗虫实在是赫人。

不过大家不要担心,这种看起来能吃鸡的蝗虫不是这次蝗灾的蝗虫,而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学名为Tropidacris cristata(鸡冠花巨蝗、橙斑翅巨蝗或堇色花癞蝗)的蝗虫。

不过本次的蝗灾的主角虽然没有长的那么凶悍,但是千万不要小看它的杀伤力。

——

沙漠蝗。

沙漠蝗虫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一种短脚蝗虫。

几百年来,这种蝗灾一直威胁着亚洲和非洲的农业。

全世界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受到这种饥饿昆虫的影响。

这种看起来很小的昆虫反而可能是蝗虫中最危险的一种。

蝗灾应何而起,为什么困扰了几个世纪而无法解决?

又是因为什么而引起蝗灾的爆发?

我们对这种迁移性的蝗虫到底了解多少?

当然这些问题都是纪录片所要深入了解的,实际上不仅是现代,在遥远的古代,迁移性蝗虫就已经是人类最大的祸害了。

数以亿计的蝗虫入侵,能够从印度一直攻入大西洋。

所到之处颗粒无收。

西非通常是蝗灾的起点,这也说明了当地一定有一些孕育蝗灾的根源。

为了破解沙漠蝗虫的秘密,法国昆虫学家安东·福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答案就在西非萨赫勒地区中心的沙漠里。

长期以来,萨赫勒游牧民族为了寻找牲畜生长的饲料,在沙漠中到处游荡。

它们的游牧范围如此之大,不可避免地与蝗虫的迁徙路线交织在一起。

在询问了当地牧民之后,安东把蝗虫的迁徙足迹锁定在撒哈拉沙漠附近。

在广袤的沙漠中,他发现了蝗虫的足迹。

撒哈拉沙漠是迁徙蝗虫的真正家园。

他们在这里远离同类,过着平静的生活。

在所谓的独居阶段,沙漠蝗虫的个体表现与浩瀚凶残的蝗虫群有很大的不同。

在这个时候,它们只是4英寸长,后腿发达,力气很大的大昆虫。

似乎没有什么害处。

但这种沙漠蝗虫在生活中有多种面貌和生命形式。

每一次剥落都代表一种进化。

它通常经历五个转变。

科学家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他们长期面对的昆虫其实是同一个物种。

迁徙蝗虫在沙漠地区独自过着无害的生活。

但令人费解。

是什么让它们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聚集在一起;

而且改变形状、颜色和行为,形成一个巨大的怪物群,以无底洞般的胃口毁灭大地?

毛里塔尼亚的博物学家认为,沙漠蝗虫喜欢聚集在沙漠地区茂密的灌木丛中,吃蝗虫、小米或蓟等植物。

安东推测,食物的吸引力会导致孤独的蝗虫在短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区域。

一场雨的到来加速了这一猜想的验证。

降雨会在沙漠中产生大量的新鲜植被,给蝗虫带来致命的诱惑。

当沙漠再次沐浴在阳光下时,大量的新植被会在阳光下迅速干枯。

吸引来的蝗虫被迫聚集在仅存的几片植被附近。

这导致并加剧了群体间的食物竞争。

因此,蝗虫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发生了变化。

在聚集期间,它们会成群结队地繁殖,很快从无害的独居昆虫变成饥饿的群居昆虫。

对迁徙蝗虫的恐惧的原因还在于,它们的繁殖能力异常的强大。

在不到几天的时间里,蝗虫的数量可以猛增一百倍甚至一千倍。

它们聚集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互相摩擦,紧绷的身体使这个后腿强壮的生物相互碰撞。

这种刺激触发了蝗虫代谢和行为的变化,导致蝗虫由静止的独居阶段向群居期转化。

对于以后的每一代,这个数字可以增加10倍。

它们几个月都不能繁殖;

但只要下一场雨,蝗虫就可以上演繁殖秀。

沙漠蝗虫的受精过程持续了几个小时,但它只一次就能使大量的卵受精。

雌蝗虫会找到合适的软土产卵,这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要求。

此时,雨后的沙漠已成为一个独特的产卵地。

他们将用腹部在右侧软土区挖一个洞,然后在里面产卵60至80枚。

每次蝗虫停在路上,都会在停留区留下无数的定时炸弹。

这些炸弹没有暴露在地表,很少在广阔的沙漠中发现。

但在短短两个多星期内,他们将能够钻出来,并成长为另一个威胁。

幼虫出生30天后,一般处于发育的第五阶段,翅膀尚未发育成熟。

但它的体积已经增加了三倍。

他们在灌木上度过寒冷的夜晚,白天取暖。

然后,它们聚集并整合大型生物走动,并根据盛行风向迁移。

蝗虫一天可以走两公里,在找到食物之前不会减速。

像这样有300万幼虫的蝗虫群一小时就能解决一亩庄稼的问题。

一天之内,可以吃掉三吨植物;

迁徙的蝗虫吃掉了沿途遇到的所有植物,所向披靡。

在这个阶段,蝗虫不会飞。

在最后的蜕皮长出翅膀之后,便是蝗灾的前兆。

蝗虫随风飞舞。它们每天可以覆盖天空飞行100到200公里,甚至可以达到2000米左右的高度。

沙漠蝗虫每天消耗的绿色植被量与它们自身的体重相同。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是它们的猎食对象。

蝗虫的破坏性使它们成为许多中东文化中饥荒的代表。

纪录片探究了蝗灾的成因,展示了蝗虫的生活形态和行为轨迹。

但如何解决蝗灾仍是一个难题。

1915年3月到10月的蝗灾,几乎消灭了巴勒斯坦所有的植被。

我国也曾经遭受了严重的蝗灾。

据《中国救荒史》记载,秦汉每8.8年发生一次蝗灾,两宋时期每3.5年发生一次蝗灾。

明清时期,更是惊人的达到了平均2.8年一次。

无论当时灾难的范围还是程度,都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严重的。

不过唯一的好消息是,此次蝗灾应该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

虽然沙漠蝗虫在中亚和西亚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种严重的灾害,但我国并不是这类蝗虫的分布区。

此外,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高,防治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防蝗药品和器材储备充足,抗蝗风险能力强。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疫情还没有结束。如果我们能避免蝗灾那当是最好的。

但即使我们逃不掉,我相信我们能挺过来。

2020年或许很难,但总会有春暖花开时。

本文首发自原创微信公众号:影视攻略君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小瞧这次蝗灾,看看这片你就知道为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