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医疗、凸性和不透明



思考:

【问】你有证据吗?为什么这种问法在某些情境下是有问题的?

【答】(1)从认识论看,证据本身也是人为界定的。正如作者提到的,制定规则来界定什么才算得上是证据:半杯水究竟应被视为半空的还是半满的,有些情况下,我们关注的是证据的缺乏,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我们关注的是证据。

    (2)从时间线看,证据需要长时间的结果来证明。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有确凿证据,在其他情况下,则完全没有证据——这取决于风险状况。【作者举出的吸烟案例,“你有证据表明吸烟有害吗?”(这与“有没有证据表明污染有害”等回应如出一辙)。】

    (3)从领域看,证据的法则不一样。非自然的东西需要证明其利益,但自然的事物则不需要——根据我们早先阐述的统计原理,大自然比人类更少让我们上当。在一个复杂的领域,只有时间一很长的时间—才能成为证据。

    (4)从逻辑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逻辑误区。这种“你有证据吗”的谬论是将证明无害的证据与缺乏证据证明有害混为一谈,与我们将NED(缺乏证据证明某种疾病)曲解为有证据证明无某种疾病的情况相类似,与将缺乏证明某事存在的证据视为证明某事不存在的证据相类似。这种错误往往会影响到受过教育的聪明人,就好像教育使人们更倾向于以证实思维做出反应,更容易陷入简单的逻辑误区。

【问】在医疗领域如何践⾏杠铃策略?为什么说私⼈医⽣会将你置于死地?

【答】(1)个人层面:接受身体有些小问题可以避免太安逸。医疗护理的隐性成本主要在于拒绝承认反脆弱性。但它可能并不限于医疗方面,还有我们所说的“文明病”,它源于人们力求过安逸生活的企图,但结果却损害了身体健康,因为安逸本身就会使人脆弱。

    (2)社会层面:要有公益的医院,不要过度的追求利益。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医源性损伤通常源于一种危险的情况,即其中的益处很小,但益处可见——而成本非常大,但却是滞后和隐性的。当然,潜在成本远远超过了累积收益。

(3)疾病方面:要分重病和轻病对待。医源性损伤的第二原则是:它是非线性的。我们不应该让基本上健康的人去冒险;但是,对于那些被认为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则应该冒更多的风险。

(4)理论方面:要将医疗领域的现象关注起来,有时候现象学比理论更强有力。

(5)关于私人医生的问题.作者从私人医生的角度分析有一些道理,不过也有些过火了,对于心中无爱只有利益的医生,无论是私人医生,还是医院的医生都会出现置于死地的情况,这样的医生存在但是少数。

【问】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答】(1)做该做的事情。比如我们践行价值观,这样我们没有证据说我们会怎么样,但我们可以说,如果我们没有把注意力聚焦,我们的时间放在其他不助力自我成长的方面,就会有证据显示我们没有进步。

    (2)学习去思考。越读这本书越感觉逻辑的重要性,没有逻辑的话很多时候读都读起来困难。

   

【问】印象深刻的⼀句话是哪句话?

【答】一切不稳定或易碎的物品,都很有可能被打碎。

      我们需要学习,让自己不要玻璃心,不然面对问题我们很难处理一些特别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21章 医疗、凸性和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