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哲学名言“心外无物”的经典公案“南镇观花”阐微(22)

阳明悟行学宫:“为往圣继绝学”之宏愿,倡导“体用一源、知行合一、修学并举”为宗旨的中华国学真修实证的修学平台。王阳明心学入门

在王阳明先生的哲学史公案中,代表其“心外无物”的心学经典公案“南镇观花”是非常之有名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南镇观花”的公案。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个朋友问的绝,既然你先生说心外无物,那这深山中的花树是自开自落的,跟我心有什么关系?

这王阳明先生的回答却颇有些莫名其妙,他说了两个状态:

一个是你来看此花以前,“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第二个状态是你来看此花之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于是,便得出结论,“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里,最关键的是那个寂字。市面上有人讲“寂”也是一种能量,这颇有些想当然了,这寂不论在儒在佛都有“寂灭、空无”之意,既然有能量在,就不能叫寂。

好,我们还是从儒典中来找答案吧。

最能解释此公案的还得是《易经》中孔子说的那句话,“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我们来看,那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岂不是“寂然不动”的状态。

而在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岂不是“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妙吧?

而由此引入儒门最核心的“中和”功夫,却是更妙到毫颠。

《中庸》上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当喜怒哀乐未发之时是为先天之寂,而一旦发皆恰到好处,值得大家去品味琢磨之。

“南镇关花”公案,由此两段经典语录而进行阐微,希望读者能体悟古圣先贤之修悟心地,反复体味之,其中的心契乐趣则自在文字之外了。

感谢您的收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阳明悟行学宫”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哲学名言“心外无物”的经典公案“南镇观花”阐微(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