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1):班加罗尔印象

当地时间晚上10点左右来到班加罗尔海关,便得到了一个surprise——不知道究竟算“惊异”还是“惊喜”:海关的哥们叫我们在入境登记表上填当地的联系地址和电话,刚打开电脑来准备查印度office的信息,另一个哥们过来说“关掉关掉”,然后直接叫我们过去了。这件小事大概可以看作一个象征,代表着印度人的生活态度。

班加罗尔的交通是超级混乱的,各种小车、摩托车,再加上被称为rickshaw的三轮出租车,在马路上堵作一堆,并且毫无忌惮地摁着喇叭。从走出机场开始,以及此后两天的每次外出,这种嘈杂都让我感到略微有些头疼。公寓的底下正对着一条河——实际上说是“臭水沟”会更贴切,污黑恶臭的情形就像80年代末中国的很多臭水沟。Diamond District大抵是班加罗尔的高档住宅小区,要搁在北京我住的这间公寓得算水景豪宅,然则没有人治理这臭水沟。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公路高架桥的出入口,每个口都设计得超愚蠢,几个方向的车乱扎堆。虽说有钱人也不少,这基础设施之差是令人瞠目的。

ThoughtWorks的办公室也在同一个区,一楼(按照印度习惯,应该说0楼,余类推)是BEA,二楼是华为,三楼ThoughtWorks和沃尔马门对门。办公室巨大,大概是两百人的座位,还是一贯的TW风格,没有小隔间。貌似这里有个习惯,只要一个地方响起掌声,所有人都会以掌声回应。一道参加bootcamp的同学互相介绍了一下,和我同屋的Michael Schubert早已是名声在外的Ruby英雄,不少人围着他讨论RubyRails的话题,被Obie看重的他会是TW的明日之星吧。第一天除了跟各自的导师面谈之外,就是交待一些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上课的准备。分发手机的时候,徐x说好像香港黑社会片,一大堆手机放在桌上一人拿一个,汗……

晚上出去购物和吃晚饭的过程说实话是令人不快的,但这种不快被第二天(也就是今天,211日)的游玩抵消了。早上先去了一个叫Lalbagh Garden的公园(经过反复考证,这个词的发音确实就跟“老爸”是一模一样的)。灿烂的阳光加上绿树繁花,以及间或出现的历史遗迹,这个公园很是值回票价——票价是5卢比,1块钱人民币多一点。公园里有一块叫做Peninsular Gneiss的巨大岩石,感觉上有些像武夷山的晒布岩,不过不陡峭,总之像是一个可以晒干鱼的地方就对了。据说这块大岩石已经有30亿年历史,很多地质学家会来这里研究考察。岩石最高处有一座小塔,看样子属于印度教的。印度教中大象与猴子形象的神像看上去很有趣,改天要去买一点。

第二站是提普苏丹的夏宫。据我所知提普苏丹消夏的地方大概是在班加罗尔市以北60公里的某个地方,而且这个宫殿也确实忒小了一点,令人怀疑这位苏丹能够满足于这么个不比现在的别墅大多少的夏宫。在宫殿门口吃了一块菠萝和一个椰子,这里的水果都超级甜的,当地人会在上面抹一点粉红色的调味盐,味道不错不过不够解渴。夏宫是砖木结构,却做成了科林斯柱式,可谓中西合璧。隔壁貌似是神庙,有好几座高耸的塔,可惜不得其门而入,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作罢。

随后去了City Market,一个巨大的菜市场,混乱、脏且臭,也没什么好买的,大多是在卖香料、制作香料的道具与鲜花。大航海时代的商人或许会喜欢这个市场,但不是旅游者。真正可以一逛的是M.G. Road,路边各种各样的店面都有,也有卖传统服装和传统饰品的。在一家据说史于1920年的老店里买了一件纱丽和一条围巾,饰品的价格嫌贵,传统男装倒是不太贵,但想不出有什么场合可以穿,于是放弃。也有几家书店,然则其他书的价格虽然比欧美便宜,对于中国人实在构不成吸引力。一些关于Tantra的书吸引了我的目光,打算先在网上查一下这个主题再决定要不要买书来看,最后买了一本《班加罗尔旅游者指南》。

在厦门的时候我说过印度菜满好吃,不过事实证明那是建立在偶尔吃一下的基础上。在M.G. Road一家据说很经典的小店里吃了一些混合了土豆泥、酸奶与咖喱的玩意之后,终于再也受不了咖喱。但逃到KFC的结果是鸡肉卷里也有咖喱——想来大概就等价于老北京鸡肉卷这样。晚餐在必胜客吃,终于没有咖喱了。剩下的时间里还得找些能吃的地方,我可不想总是在咖喱、必胜客和方便面之间选择。

晚上看着ESPN的球赛不想睡觉。很多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在一起,并且几乎无法跟家人取得联系。不过还好,这种无助感和择床的不适感都在逐渐消退。和以往每次一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相信。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597412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行漫记(1):班加罗尔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