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25):劝降

  有探马把这个消息禀报给了刘备,刘备“闻而恶之”,这不正是打到了我的七寸上了吗?我要的就是速战速决啊,这么耗着,我耗不起啊。
  这时候,法正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按照他对刘璋的了解,他断定刘璋“终不能用,无可忧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法正对刘璋的性格可谓了如指掌,果不其然,刘璋对其部下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只听说过打击敌人来保护百姓的,还没听说过惊动百姓来躲避敌人的。
  刘璋不仅没有采纳郑度的正确建议,反而将其罢了官。
  从重用张松,到罢免郑度,不辨贤愚的刘璋把他政治上的所托非人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人不失败不垮台简直天理不容啊。
  这件事也从侧面衬托出法正的虑事之明和知人之深,我们也不能不感叹,法正弃璋投备,确实是他人生中最明智,最重要的一次选择。
  法正依靠自己对刘璋的了解,立下了一大功。
  不久,刘备包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凤雏死于落凤坡。如此巧合,似乎是说,他的死是上天早就规划好的。而庞统之死虽然是刘备的一大损失,但无形中,对法正来说,也是一大好事。他也跃居为刘备这次西征的第一谋士。
  卧龙凤雏,这是刘备此前的左膀右臂。庞统敢于冒险,恰恰与诸葛亮的谨慎成为鲜明的对比和互补。
  诸葛一生为谨慎。从西川之战就可以看出,庞统为刘备献的则都是险计,即有风险的计策。如刘璋下令要杨怀、高沛二人监住刘备时,庞统献“上中下”三计,他把 “选精兵偷袭成都”称为上计,而把逃跑称为下计,这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所提倡的理念恰恰相反,可见庞统善走“险棋”。
  那么,庞统一死,是不是刘备手下就剩下了诸葛亮独撑危局呢?刘备当时也有这种担心,所以赶快到荆州搬起了救兵,让诸葛亮迅速领人马前来接应。
  这一切,都源于法正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而他随后也很好的填补了庞统留下的空缺。诸葛亮饰演着阳春白雪的角色,而法正则把下里巴人的活计都接了过去。
谁也不会想到,法正此后竟然跃居刘备手下的第一红人,红透了半边天,甚至排在了诸葛亮的前头。
  庞统阵亡,刘备急忙从荆州搬来救兵。诸葛亮分兵张飞,从陆路进攻巴西、德阳,赵云从水路进攻江阳、犍为。成都已经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刘璋政权也四面楚歌,危在旦夕了!
  眼看胜负已定,为了促使刘璋早日投降,法正决定写一封劝降书,让自己这个以前的老板乖乖投降算了,省得大家费事,反正你们也不行了。
  这封信实质上是一则内容严峻而遣词委婉的劝降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法正(25):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