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命周期--好软件是怎么出来的?

好软件是怎么出来的

这段时间在读《走出软件作坊》这本书,发现里面有一些观点跟自己之前想的一样,还有一些自己心里一直存在的问题,看了这本书后,对自己心里的存放的一些疑问有了一些解答和指导,非常好的一本书。

下面是我从书中摘录的一段,自己感觉不错。

一个好软件不是在第一个版本就把好软件的标准全部实现,而是有步骤的有重点地实现,逐步成为一个好软件。

    那么,这些好软件的标准就必然需要排一个顺序。

   编软件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卖。

   怎样才能卖个好价格呢?

    嗯,包装成漂亮的就能卖个好价格。巩俐穿上土花棉袄也就是个秋菊,村姑化完妆也是个靓女。韩国整容大家有目共睹。就是这个思路。

      对于第一版软件,我并没有把软件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因为新软件研发出来后,并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客户,你假定这个需求很实用,到了现实使用发现无法执行下去,这就废了。而且实用不实用,每一个客户的理解不一样。有人觉得电子邮箱很实用,有人觉得没有。就是这个情况,所以设计软件,往往只设计不超过3个实用亮点,实用亮点多了,我们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客户可能还接受不了,而且功能过于复杂,销售和实施人员无法给客户讲明白。所以第一版有1~2个宣传亮点就OK。在不断销售不断实施中,客户会自然提出需求,软件会不断实用起来。
      然后,把软件包装漂亮。专业的销售方案PPT,专业的帮助文档,专业的软件界面,专业的图标,统一的操作,统一的字体,统一的专业词条,统一的对齐,专业的提示(很对软件的提示居然是:”不好意思,出错啦“。真汗)。这就需要美工,文案,界面开发人员三者配合。
      漂亮过后就是稳定。稳定就是需要软件具备可测试性。这样软件就可以出去销售第一版了。

     到了软件的第二版,客户签单量就上来了。实施工具就要提升到开发日程,否则多个项目并行提出来的需求能把程序员的工作排到明年。

     到了软件的第三版,这是很关键的阶段。很多软件,生或者死就在这个阶段,就看能不能过去这个槛。这个槛正值有部分客户和影响力,但是还需要大规模高速扩展的时期,倘若把握不住产品发展策略重点,很可能就键渐渐的无声无息了。所以这一阶段主要是增强现有功能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尽量让软件易用、易维护。软件必须可跟踪可自动升级,这样才能支持日益扩张的客户群,才能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而不是大规模的扩散。在这一阶段,不主张多增加功能,这样会使软件复杂性加大,能让大量的一般客户快速理解到软件的好处并应用操作上手,是很重要的阶段任务。

     到了软件的第四版,软件越来越复杂,如何兼容,如何容错,如何使之容易阅读,如何使其容易修改成为了首要问题。这个版本的重点就是内部代码重构优化

     到了软件的第五版,性能是个问题,过去3~4年的积累的数据使系统越来越慢。优化性能成为第五版的重点。

     到了软件的第六版,由于有这么多版本的升级,功能很是复杂了,原本易用的软件现在变得越来越难懂了。这时,要把常用功能和非常用功能分开,把正常业务处理和异常业务处理分开,做到组合裁减,一部分不常用的功能就渐渐萎缩掉,一部分常用的功能就做增强。在这一版本,重构易用性为重点

      软件到了第七版,就几乎只是在打补丁了,不再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维护。软件进入大销售大实施大维护的收割阶段,维护版本的开发团队在萎缩,下一代产品在酝酿

     这就是一个软件生命周期,不同时期的不同开发重点。把握好节奏,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情,一点都不浪费人力。

     虽然大部分软件可能不是按这个步骤进行的,但是大部分软件应该都经历过上面的每一个版本。只是我们总是把每一个时期的事情在其他事情做,造成我们的软件不好卖,不好管理,臃肿等等,我在做软件过程中经常遇见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开发,软件生命周期,好软件的开发过程,走出软件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