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企业工作流管理专家胡长城有感

<iframe align="top"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www.zealware.com/46860.html" frameborder="0" width="468" scrolling="no" height="60"></iframe>

很早就有了这样一个念头,想走访一下中国一线的企业软件技术专家。因为透过他们的视角可以使我们看到最真实的中国企业软件市场。同时也可以倾听他们讲述作为中国软件人的故事。

今天,通过InfoQ中国的一个好友的介绍,很巧的约到了胡长城,一个企业工作流管理方面的技术专家,他是一个愿意与别人分享的人,一个典型的技术Blog上面写下了大量的关于工作的心得。目前胡长城是TIBCO中国研发中心的高级软件工程师。通过与胡长城的聊天感到,虽然EAI和BPM在国内软件领域只是一个垂直的细分市场,但是确折射出了中国企业软件市场的一些现状。

企业工作流管理应用现在已经在中国企业内热热闹闹,虽然需求是如此的旺盛,但国内相应领域的系统软件厂商却没有获得足够的成长机会。原因是多方面的。来自是国外软件厂商产品的冲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胡长城告诉我们许多大型企业和一些行业应用市场的大量定单都会被 BEA/IBM等国际相关厂商抢去,而国内厂商的市场空间被挤压到一个相对小的范围内。而另一方面因素是,许多中小型企业的也没有表现出对国内产品足够的信心。使得国内厂商只得选择以接项目的形式去为企业提供定制服务。但这并不表示国内就没有好的产品,他特别提到了Justep,在他眼中宋兴烈就是一个传奇人物,并对他的5.0产品充满了期待.

不过总体讲国内外同类软件产品还是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整体软件架构的设计能力。胡长城告诉我们,TIBCO有的软件架构设计甚至超过10年的生命周期。而在国内比较缺乏这样的人才在一开始就设计好足够强壮的软件架构。这与国内软件环境也有关。程序员在工作5,6年以后通常更愿意选择去做管理来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国内也没有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继续保持在技术一线上成长为优秀的架构师。在许多国外软件企业中,一个架构师,通常会有10年左右的一线技术经验。

另外,国内软件产品的成长的一个客观不利的因素是许多国外软件厂商进入中国市场,吸引了大量优秀的软件人才。对于国内软件厂商来说显得高级技术人员储备不足。所以,对于国内软件最需要的也许不是多几个技术专家,而是需要多几个坚持带领中国软件向前冲的人。

 专业领域技术专家圈子,是比较好的形式来共同推动技术产品的发展。胡长城在谈到去年7月组织的一次北京工作流和平台厂商的朋友聚会时,也显得十分的激动和兴奋,并表示正在筹备今年的第一次工作流方面的活动。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1528677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