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款二手车的大数据研究

大数据,听着陌生,但与每个人都紧密相关。小到网上购物、在线播放的喜好,大到超市设定促销货品、航空公司开通新航线,高如保监会修订财险条款、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基于大数据的精确或不精确的应用。


在汽车行业,大数据同样不可或缺。每一款新车上市前,都需要有海量的用户调查以了解消费者喜好,需要有详细的市场研究以定位细分市场及价格区间,还需要耗时数月、以百万公里计的实路测试以检验产品品质、提前修正Bug……


有个关于未来披萨店的笑话,最近总有朋友在各种社交媒体中分享。每次读了,我都有种后脊梁冒凉气的感觉。即使在炎炎夏日,亦无例外。


有个人打电话去订披萨,报上会员卡后,店员不但知道他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还了解他的既往健康史、图书借阅史,更知道他的银行信用状况、现时地理位置。每读及此,我脑中就有各种英文缩写一通乱闪——CIA、MI6、FSB、The Mossad、BND、DST……这个听着瘆得慌的笑话,其实就是人人都在谈的“大数据”应用。今时今日,每个人都被海量数据所记录、分类、存档。不同的是,是否有去检索、使用甚至修订、删除。


大数据,听着陌生,但与每个人都紧密相关。小到网上购物、在线播放的喜好,大到超市设定促销货品、航空公司开通新航线,高如保监会修订财险条款、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基于大数据的精确或不精确的应用。


在汽车行业,大数据同样不可或缺。每一款新车上市前,都需要有海量的用户调查以了解消费者喜好,需要有详细的市场研究以定位细分市场及价格区间,还需要耗时数月、以百万公里计的实路测试以检验产品品质、提前修正Bug……


或是由于公民关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大数据的应用有点半遮半掩的意思。有个源自欧洲的汽车品牌,最近发布了一个基于大数据的车载互联服务系统。有经营摄影工作室的朋友跑去店里看车,听销售顾问介绍了远程解锁车门、远程启动车辆、碰撞自动求助、被盗车辆定位等先进功能后,彻底打消了买车的念头。


朋友的质疑不无道理——“车辆的行驶轨迹会累积记录40天,只要能登录后台管理页面的人,不都能知道我在哪儿?记录我的行驶轨迹,还不是为了收集实时交通流量和修正导航策略。我花钱买车、我提供数据,我还要交服务费。你说这合理吗?”这个车载互联系统的存在是否合理,市场自会做出判断。但大数据的存在与有效已是事实无疑。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即使只有点滴数据,只要认真整理、归纳,也能发现看似无由的逻辑、找到貌似无理的关联。二手车的数据亦如是。分析19个品牌、39款在用车的换车数据,可以发现关于品牌忠诚度、车身形式选择、购车预算等很多值得深思的细节。


看似局促的数据,同样可以定性地揭示新车销售的发展变化趋势。SUV、MPV是换车用户的首选车型,三厢轿车用户多会再次购买轿车,两厢掀背车用户换车则会另寻新欢。大众汽车、本田汽车用户的品牌忠诚度最高,奥迪A6L、梅赛德斯-奔驰 E级的用户换车则倾向于选择其他品牌。豪华车的用户换车,六成会再次购买豪华车、四成选择购买日系车,但少有人转向韩系车、欧系车;日系车用户换车,则会坚定地绕开美系车。


我尝试将用户的“原有车型”作为代数式,替换用户的“换购车型”,以追寻用户的“最终选择”。归纳三次换车的资金支出可以发现,几乎每次换车,用户的购车预算均有10万元以上的增加。首次购车支出多集中于11万元至16万元区间,第一次换车支出集中于22万元至30万元区间,第二次购车支出开始出现分级,既有三四十万元的别克GL8、奥迪A4,也有五六十万元的梅赛德斯-奔驰 E级。第三次购车反差最大,低有20万元的Mazda8,高有百万的丰田MPV埃尔法、保时捷SUV Cayenne。


数据是客观的,数据也是残酷的。貌不惊人的换车数据——每次升级的购车需求、每次选择的车辆品牌、每次增加的购车支出,难道不是另类的人生记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39款二手车的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