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走出中国特色大数据治国之路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大数据既是资源,也是技术,更是思维方式。大数据最主要的功能特征是预测、比较和实时监控。尽管目前国内外对大数据的定义、内涵和外延尚未统一认识,但普遍对大数据充满期待。


  据悉,大数据最简单的定义为大规模数据,基于互联网技术大发展带来的数据大规模增加,以及云计算所形成的强大存储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产生。美国白宫去年5月公布的《大数据:抓住机遇,保护核心价值》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总数据量为1.8亿亿字节,2013年达到4亿亿字节。


  业内对大数据形成的共识是4v特征,即volume容量大、variety数据种类多、velocity产生和更新速度快以及value价值高。


  百度大数据部副总裁陶海亮认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更多的生活生产以数据形式记录下来。随着信息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这些生活数据有了用武之地。


  地方官员和业内专家建议,做好顶层设计,转变思维,推动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和开放,自主掌握大数据核心技术,走出中国特色的大数据治国之路。


  首先,要充分重视大数据发展战略,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多已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美、英、日、澳等国都提出了国家大数据战略。联合国秘书长执行办公室早在2009年也启动了“全球脉动”(Global Pulse)倡议项目,旨在推动数字数据和快速数据收集和分析方式的创新。对此,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员邬玉良建议将发展大数据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制定国家层面的大数据发展计划,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政府和社会资源,将数据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宁家骏说,应从国家层面深入研究制定我国大数据资源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开发、应用、服务等全链条发展战略和发展路线,从市场环境、技术装备、标准体系、人才培养、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统筹谋划、综合施策、超前部署,引导和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在大数据应用上形成合力、协调发展。


  第二,转变大而全思维,鼓励企业单点突破。有专家认为,大数据治国在路径选择上应该转变工业化大而全的思维,按照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发展初级阶段单点突破,追求小而美。


  2013年,“杭州政务云”项目建设探索外围助推政府改革的方式,由中标的华数集团承担政务云建设,各部门不再独立购买软、硬件设施,由杭州市经信委整合全市需求统一购买云计算、存储、数据库和应用等基础资源服务,相关的系统开发仍由各部门负责建设。目前,华数集团已完成政务云平台阶段性建设,向杭州22家单位45个项目提供云主机和RDS数据库服务。


  第三,完善政策环境,鼓励大数据产业创新。数据交易市场是未来大数据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全球尚没有成熟的数据交易市场。宁家骏建议,可在全国试点1至2个数据交易市场,形成多级并存的大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探索开展大数据的衍生产品交易,建立大数据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大数据投资领域,同时完善大数据投资政策环境和退出机制;抓紧制定出台政府数据开放法规,保证政府数据在风险可控原则下最大程度开放等。


  借助大数据治国必须加强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但专家提醒,要避免走国产操作系统研发的老路。事实证明,PC时代依靠政府资金研发的国产操作系统至今无法撼动微软的垄断地位,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要挑战安卓的地位也非常困难。在国内外差距巨大的现实情况下,我国基础软件实现赶超,必须走合作开源之路。

  宁家骏认为,政府不应再定向支持某些企业,应变“相马为赛马”、变资金扶持为市场引导,鼓励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都参与进来,积极利用开源模式和开放社区资源,形成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开源生态系统,尽快实现我国大数据技术的自主自控。\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走出中国特色大数据治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