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件技术现状及发展
1 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 Internet
的蓬勃发展和网络计算的需求剧增,使中间件(middleware
)正在成为软件行业新的技术与经济增长点。IBM
、BEA
、Oracle
、Inprise
(原Borland
)、Microsoft
及Sun
等国外厂商早已涉足其中,而国内研究与推广中间件产品的公司也日渐增多。业内人士提出,应该将中间件作为发展自主版权基础软件的突破口。根据Forrester Research
估计,仅仅是B to B
电子商务,到2003
年的年收入就将达到1.3
万亿美元,而基于Internet
的电子商务业务将有79%
建筑在中间件的基础之上。无疑这将带来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1.1 国际市场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
IDC
)预测,
1997-2002
年,增长率最高的中间件将集中在消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对象中间件、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数据访问中间件
5
种(统计数据见下表)。
IDC的市场调查分析
|
中间件类型
|
1997
年销售额
(
亿美元
)
|
2002
年销售额
(
亿美元
)
|
年平均增长率
|
亚太市场销售额(亿美元)
|
消息中间件
|
3.6
|
24.5
|
46%
|
3.6
|
交易中间件
|
3.5
|
16.5
|
36%
|
2.6
|
对象中间件
|
1.4
|
7
|
34%
|
0.56
|
数据访问中间件
|
6.1
|
16.5
|
23%
|
-
|
应用服务器
*
|
-
|
40
|
-
|
-
|
安全中间件
|
1.227
|
3
|
-
|
-
|
由此可见,消息中间件是近几年中间件产品销售的热点
。
Standish
组织[IEEE-1]2001 年的CIO 调查显示,在新建或是改造战略性应用程序中有47%的计划使用交易中间件,27%使用消息中间件。消息中间件
适用于任何需要进行网络通信的系统,可以跨平台操作,为不同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软件集成提供方便,满足企业内部对系统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
根据
X/OPEN
组织定义的分布式交易处理参考模型建立的交易中间件,适用于联机交易处理系统,管理分布于不同计算机上的数据的一致性,保障系统处理能力的均衡负载。如果也把交易中间件看成是一类特殊的消息中间件的话,那么,消息中间件在目前的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作为此类中间件主要有
IBM
的
MQSeries
、
BEA
的
Tuxedo
。
随着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的逐渐增长,对象中间件的需求也在逐年加大。对象技术的优势和对象中间件的标准化,促使对象中间件的功能将最终涵盖其它几类中间件的功能而成为中间件产品的主流。各大硬软件厂商都在积极参与有关标准的制定和产品开发工作,如
IBM
、
HP
、
DEC
、
AT&&T
、
ICL
、
Microsoft
、
Borland
等。许多对象中间件的专门厂商也相继诞生,目前
Iona
在全球面向对象中间件市场份额为
22.3 %
,居第一位。此外,还有
BEA
的产品
M3
和
Borland
的
VisiBroker
。
1.2 国内市场
1999
年软件市场构成为
[IEEE-2]
:应用软件
62.6
%,支撑软件
25.4
%,系统软件
11.9
%。
2000
年软件市场的分类方法上略有改变,分为平台软件、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其市场情况为:平台软件市场为
73.8
亿元,中间软件市场为
9.2
亿元,应用软件市场为
147
亿元。
虽然国内中间件市场刚刚启步,但随着分布式应用系统逐步完成由两层结构模式向三层结构模式的转变以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我国中间件软件行业将很快进入迅速成长阶段。近两年国内部分公司在中间件技术上取得突破,东方通科技、东软、北大青鸟、金蝶、托普等软件公司纷纷向中间件领域进军。比较成功的有东方通科技的消息中间件
TongLINK/Q
、交易中间件
TongEASY
、分布对象中间件
TongBroker
,中科院软件所的网络通信中间件
ISMQ
、分布对象中间件
ISBroker
等。
2 应用需求
2.1 应用集成和Internet计算
应用集成是推动中间件技术的原动力,企业级应用集成是中间件的主要市场所在。现有的中间件技术和集成解决方案(包括
CORBA
、
J2EE
、
DCOM/COM+
及时下十分火热的
WebService
等)已成功地运用在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应用中。但是,现在分布应用呈现的发展趋势是:企业应用不再具有明显的边界,规模迅速扩大;集成的依托平台从较规则的
Intranet
拓展到无结构的
Internet
;集成粒度从单机细粒度成发展成为分布应用的再集成;集成范围从单个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发展成为多个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企业级应用面临的新的挑战是:
n
各企业采用的服务器技术不同、服务器提供商不同
n
各企业数据存储模式、信息交互模式不同
n
各企业管理策略不同,彼此存在着相互信任问题
n
WEB
环境下访问量的不可预计需要高可伸缩性、高可用性的服务器系统
n
Internet
环境需要灵活有效的安全控制和
QoS
保障
n
企业间的业务合作需要完善的工作流控制
n
分布应用的复杂性需要对分布资源和环境实施有效地管理
n
传统的
C/S
结构并不适合所有应用模式
n
充分保护已有投资
社会信息化需要打破企业间的信息界限,实现多种服务器技术的互操作、企业间数据充分共享和安全交换、工作流程控制、非集中的管理模式。未来的中间件技术应以松散的结构支持多种模式交互,以标准通用的格式支持数据无边界流动,面向特定领域为端用户提供充分的资源控制;面向复杂的
internet
环境提供灵活的负载平衡、容错恢复机制。
2.2 服务质量
QoS
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在很多领域都有对QoS的研究,例如端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中间件对服务质量的支持,操作系统对服务质量的支持,通信网络对服务质量的支持等。
随着中间件向一些应用领域的扩展(如实时领域),一些新型的
QoS
敏感的应用(如远程医疗、电视会议、大规模交互式仿真)不断涌现。它们对
QoS
有方面的需求,如带宽、延迟、抖动,但传统的中间件提供的
best-effort
能力已经不能这些满足应用的需求,需要在中间件中提供对应的
QoS
机制以满足应用的需求。此外,对于使用付费服务的客户来说,
QoS
分级控制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也是他们所关心的。
应用需要
QoS
中间件一般要具有如下功能
[IEEE-3]
:
l
向应用程序提供一种高级编程范形,使应用程序能够指定
QoS
要求
l
向应用程序提供
QoS
协商和
QoS
控制机制
l
能够操作于开放动态的环境之中,能够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也即具有自适应性)
l
具有一般性和灵活性,能够支持许多(将来的)系统相关的
QoS
机制,从而支持多维
QoS
l
具有
QoS
监控功能
l
具有
QoS
管理功能,提供服务质量的中间件应当能够对自己提供的
QoS
进行管理,能够向高层提供中间件层目前的
QoS
能力。
2.3 移动设备接入[4]
随着无线互联技术趋于实用,移动设备和其它手持式数字设备成为分布应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无线通信协议(如
WAP
标准)使得便携式电脑、
PDA
、手机、车载信息设备有条件摆脱线缆的束缚而提供
anywhere &anytime
的信息访问能力。但无线设备面对的是一个不均衡、不稳定的网络,不同位置网络带宽相差很大,网络拓扑结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无线设备使用电池也常常使设备从网络连接上断开而成为不可达的结点。因此,适用于无线设备的中间件需要提供机制侦测网络状况的变化,并跟据新的通信条件和服务质量要求重新配置组件。此外,对于某些位置敏感的移动应用,需要中间件提供环境信息来指导应用行为,这与传统中间件的“位置透明”原则是相背的。
3 研发热点
3.1 松散藕合的服务器技术
企业应用集成和
Internet
应用的发展需要不同服务器技术的互操作。目前的研发热点是微软提出、并得到
IBM
、
SUN
等数家大公司支持合作的
WebService
,及基于
SOAP
的服务器互联技术。
3.1.1 技术概述
WebService
是一种
Internet
上松散藕合的软组件技术,它利用十分成熟的
WEB
技术和
XML
格式的消息编码,使得服务的远程访问可以突破防火墙和应用服务器的限制,实现广域网范围内的分布计算。它的主要技术特征包括:
l
使用
XML
描述消息交互
l
使用
SOAP
协议将静态
Web
改造成为一个分布计算平台;
l
用
WSDL
进行服务描述
l
基于
UDDI
进行服务的发布和发现
在某个网络中分布应用程序逻辑并不是新概念,在
Web
中分布并集成应用程序才是一个新概念。
WebService
的价值在于提供了简单的服务器技术集成方案,而它可能带来的软件开发和软件销售的变革可能比技术本身更有意义。但是
WebService
并不是(至少目前尚不是)一套完整的服务器技术体系,实际上它仅规定了服务描述、发布和通信交互的规范,而对服务的具体实现手段没有限制,它自身也没有提供诸如安全、事务等企业应用特性。因此,
WebService
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服务器技术,
Service
的具体仍实现需要依赖
CORBA
、
JavaBean
、
COM
等手段。
3.1.2 产品开发
目前,各主要中间件公司(如
IBM
、
Microsoft
、
SoftwareAG
、
INOA
、
CapeClear
、
Rogue Wave Software
)纷纷将对
WebService
的支持列入发展计划,并推出支持
WebService
的应用开发系统或推出原有应用服务器的
SOAP
扩展,典型的如
Microsoft .NET
、
iona
的
XMLBus
、
RogueWave
的
Xorba
、
CapeClear
的
CapeConnect
。它们的基本特点有:
1.
依赖于特定的
WEB
服务器或应用服务器提供服务器端的
SOAP
绑定
2.
支持两种模式的
WebService
开发:
n
自顶向下:首先给出
WSDL
描述,然后将其映射为服务端
skeleton
n
自底向上:将已有的
CORBA
对象、
EJB
、
JavaClass
包装为
WebService
,实现
SOAP
到
IIOP
(
RMI
)的桥接及
IDL
(或
java interface
)到
WSDL
的自动转换
3.
服务的具体实现依赖于原有的服务器技术
4.
支持静态和动态方式构造
SOAP
请求
5.
私有的编程
API
6.
集成各种辅助工具,如
WSDL
生成工具、
XML
消息查看器、通用测试客户端等
3.1.3 研究内容
对于
WebService
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
WebService
协议栈本身的研究、
WebService
与现有服务器技术结合标准化两方面,如:
n
基于
XML
的安全机制,如
Security Assertions Markup Language (SAML)[IEEE-8]
、
XML Key Management System (XKMS)[5]
、
XML Access Control Markup Language(XACML)[IEEE-6]
、
SOAP
-
DIG[IEEE-7]
(
W 3C
)等
n
基于
UDDI
的服务发布规范和服务检索
n
基于
WebService
的服务销售和计费模式
n
CORBA
与
SOAP
协议的集成,如
OMG
的简单
CORBA
对象访问协议草案(
SCOAP
Submission
)
[IEEE-9]
3.2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
3.3 支持QoS的中间件
随着网络通信
QoS
在理论上、标准上的逐渐完善和实践中的逐步推广实施,推动了操作系统层
QoS
和中间件层
QoS
的研究。
在最新的CORBA 2.5规范[IEEE-14]中对QoS进行了详细的定义,涉及了如下的一些内容:实时CORBA、容错CORBA、CORBA Messaging 、minumCORBA等。
3.3.1 研究内容
QoS
研究的趋势是提供一个
QoS
集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能够集成多维
QoS
,包括
实时性、可靠性、性能、安全和容错等。
与中间件中的
QoS
相关的问题大体上包括:
QoS
定义机制、
QoS
映射机制、
QoS
控制机制、
QoS
管理机制、
QoS
监控机制、
QoS
协商机制。提供
QoS
的途径之一是利用
OCI
接口,通过私有的协议在中间件中集成
QoS
(例如通过
IP Multicast
实现容错服务)。中间件向应用提供的定义
QoS
的方法有:通过
IDL
定义语言、通过扩展后的
IDL
定义语言、通过专门的
QoS
定义语言、通过策略设置等
提高应用系统的自适应性是目前中间件中
QoS
研究的另一个目标。应用系统需要根据运行环境的动态变化而适应性的作出变化,所以需要中间件提供相应的机制使应用能够感知环境的变化同时采取不同的对策。反射式中间件是一个解决方案。
3.3.2 研究实例:
QoS-A
英国
Lancaster
大学计算机系的
QoS-A
是一个
QoS
体系结构,它提供了一个框架来指定和实现施运行于基于
ATM
的高性能网络之上的多媒体应用的性能属性。
QoS-A
提供“系统范围的
QoS
”,包括端系统、通信系统和网络。
QoS-A
体系结构由协议平面、
QoS
维持平面和流管理平面三个平面(
plane
)组成,它能够翻译
QoS
要求,预留由网络和操作系统提供的资源,并能透明的进行
QoS
适应(不需要应用干预),当
QoS
发生变化时可以通知应用程序。但是,
QoS-A
并不适合于开放的环境,由于与底层的系统紧密集成在一起,
QoS-A
无法与不同的资源预留协议交互。此外,它的应用领域被限制到多媒体系统,它的
QoS
机制不能被应用编程人员扩展。
Q-RAM
Carnegie Mellon
大学的
Q-RAM
研究系统中具有多个应用,每个应用都有其多方面的
QoS
需求并相互竞争多种资源的情况下,如何同时满足这些应用的
QoS
需求,如何分配多种资源,使得整体效果最优。
Q-RAM
的研究重点在资源的最优化分配,它第一次提出了多维
QoS
和多维资源的概念,但是比较偏重于理论和数学模型。
QUO
目前在
CORBA
平台上进行
QoS
研究的主要代表是
BBN
的
QUO
、
Washington
大学的
ACE+TAO
,以及
OMG
的一些支持
QoS
的规范。
QUO
的设计思想如下:
客户对
QoS
有一定
期望,针对不同的
QoS
期望客户可能有不同的行为,
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决定了系统在当前时刻可以提供的
QoS
,
客户可以根据当前的系统
QoS
状态,
适应性地采取不同的行为。
QUO
设计了一个质量描述语言
QDL
,由合同描述语言
CDL
、结构描述语言
SDL
和资源描述语言
RDL
组成。为了描述客户和某个对象间的
QoS
合同,包括客户期望的
QoS
和对象能提供的
QoS
,监测和控制
QoS
的系统对象,以及监测到
QoS
改变时采取的行动,QUO提供了CDL。为了描述
QUO
应用程序的结构和指定适应性行为,QUO提供了SDL。为了描述可以获得的系统资源及其状态,QUO提供了RDL。为了监控系统目前的状态,QUO在内核中增加了系统条件对象。
ACE+TAO
Washington
大学在
QoS
方面的研究体现在
TAO
中的调度服务和
ACE
中的
AQoSA
。
TAO
调度服务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了接口来指定对象操作的执行周期、最坏情况执行时间、重要程度、紧急程度等
QoS
参数,根据系统中所有操作的
QoS
进行调度分析,并映射到
ORB
中的分发优先级。
AQoSA
是在
ACE
中提供了统一的
QoS API
来为上层屏蔽底层的不同的
QoS
协议和接口。
这些
QoS API
可以通过
TAO
向应用提供,也可与高层的中间件服务集成。
Trinity
学院的
Quartz
爱尔兰都柏林
Trinity
学院的
Quartz
是为了实现
CORBA A/V Streaming
服务而设计和实现的一个
QoS
框架结构,使得
CORBA
应用可以传输实时媒体。
QoS
定义
是通过
CORBA A/V Streaming
服务的接口来指定的。Quartz是一个在开放系统中定义和实施QoS的QoS体系结构,它基于可替换的组件,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支持QoS适应
Twente
大学的
QoS
集成方法
Twente
大学的
QoS
集成方法的思想是利用特殊的协议来支持
QoS
,同时维护互操作性。它们成功地利用
OCI
接口使用特殊的协议扩展了
ORB
,实现了
IP
组播,从而实现了容错
QoS
。为了实现
IP
组播,它们修改了对象引用(
IOR
)
,
在
IOR
中包含了组的
IP
地址。这样就通过组抽象实现了副本透明性(
Replication Transparancy
)。
3.4 反射式中间件
现在中间件技术已运用于各个领域,如安全、事务处理、嵌入、实时等,但传统的中间件内部结构的不可见的、提供的服务是固定的、所使用的协议和采取的管理策略也是预先设定的。这使得中间件本身成为一个“死”的、不可进化的实体,它不能跟据平台、环境的变化或技术的发展动态的调整自已的功能和性能。例如,
QoS
框架需要中间件具有环境感知能力,即能够跟据网络连接状况的变化动态进行
QoS
的重配置,实现
QoS
的自适应管理。下一代的中间件应是:针对特定应用域是可配置的、可动态重配置和可进化的
[IEEE-4]
。反射式体系结构即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3.4.1 技术概述
“反射”的思想最初来源于程序语言及操作系统。一个反射系统是指该系统提供描述自身行为、修改自身状态的能力。
Pattie Maes
在
1987
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时,用
causally connected self representation (CCSR)[10]
描述“反射”的含义。这一方法的关键是提供元接口来支持对底层虚拟机的状态检查和修改
[IEEE-14]
。元接口提供获取中间件平台内部操作和结构的操作,并能在运行时刻修改它们。如何设计元接口是反射式中间件研究的中心内容,接口应足够通用,从而允许未来对平台的不可预见的修改,另一方面,又必须保证接口的暴露不致于破坏系统的完整性。
将反射机制运用于中间件,将使得中间件对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尤其是当中间件位于动态变化的环境(如群组通信、实时系统、嵌入式环境、移动计算环境)中时。以移动环境下的多媒体应用为例,当移动主机位通过高带宽的线缆接入时,网络的延迟很小;而当移动主机处于移动过程中,使用
GSM
或其它无线接入方式时,网络延迟和误码率则较大。反射式中间件能检测网络连接质量,并能根据条件变化自动的更替底层的发送机制。例如,当主机使用无线接入时,中间件可采用压缩比更高的模块来发送视频流。中间件可以检查模块间的依赖关系,实现模块的动态、自动替换,从而实现中间件系统的自动适应和演化。
3.4.2 研究现状
目前,反射式中间件的思想已在许多中间件及分布应用的设计与实现中有所体现,例如:
1.
Open ORB[IEEE-13]
OpenORB
体系结构基于组件和反射两种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配置和可重配置能力。一个
OpenORB
的实例就是一个可在运行时配置和重配置的组件。提供反射机制的核心概述是元空间(
metaspace
),它由组件的运行环境支持。元空间是递归的(如下图所示),每一个应用组件提供提供元接口来访问底层运行环境的元空间,这个元空间又由组件构成,它些元级组件同样具有元接口来访问它们的运行环境。
OpenORB
的支持两层反射:结构反射和行为反射。结构反射处理特定组件的内容和结构;行为反射处理系统底层行为。
2.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IEEE-12][IEEE-15]
正在尝试使用反射思想为
TAO
引用动态重配置能力(
dynamicTao
),他们使用配置器来维护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动态地增加或解除一个组件。
3.
Trinity Colleage Dublin[IEEE-11][IEEE-15]
利用反射语言
lguana
来开发更开放和扩展性更好的中间件平台,可以使用反射语言提供的设施来访问或修改平台。他们还尝试在
minimal CORBA
中引入反射机制。
4.
Ecole des Mine de Nantes[IEEE-12]
的
OpenCORBA
依赖于反射语言
NeoClasstalk
的动态
ORB
5.
APM
的中间件
FlexiNet[IEEE-12]
允许程序员剪裁底层的通信机制
6.
此外
TAO
和
QuO[IEEE-15]
等中间件中也采纳了反射机制
3.5 消息中间件
RPC
、
ROI
机制对于
C/S
应用是适合的,它提供的是一种同步的请求
/
应答的交互模式。仅管
CORBA
中也提供了
oneway
消息、异步消息调用、消息路由等机制,但
CORBA
中的异步实现的并不是真正的异步,只是将等待应答的任务交给了另一个线程中的对象而已。这种程度的异步和消息管理不能满足某些应用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分布于大量异构平台、要求异步和时间无关性的应用。这种情况下,消息中间件(
MOM
)和基于事件的中间件是更好的选择。
3.5.1 技术概述
MOM
利用高效可靠的消息传递机制进行平台无关的数据交流,通过提供消息传递和消息排队模型,在分布环境下扩展进程间的通信,并支持多通讯协议、语言、应用程序、硬件和软件平台。
基于消息的机制更多地适用于事件驱动的应用,当一个事件(如请求,或警示)发生时,消息中间件发送消息通知服务方应该进行何种操作。消息中间件可分为两类:广播方式和发布
/
订阅方式。
目前流行的
MOM
中间件产品有
IBM
的
MQSeries
、
BEA
的
MessageQ
等。
消息中间件技术适用于松散的、异步交互的大规模分布系统,它的优点是:
n
通迅的双方
具有时间无关性。通讯程序通过消息队列进行间接通迅,因为它们不必同时运行。
n
对应用程序的结构没有约束,通讯程序之间不仅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还可以进行一对多和多对一方式,多种通讯方式的构造不公增加应用程序的复杂性。
n
程序与网络复杂性相隔离,应用程序只需操作消息队列而维护消息队列、维护程序和队列之间的关系、处理网络的重新启动和在网络中移动消息等由
MOM
透明地完成。
3.6 移动中间件
移动计算的发展,使移动中间件成为中间件领域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今年
IDC
中间件市场分析报告集中关注移动中间件的发展,在一程度上说明了移动中间件的商业价值和研究价值。
移动中间件支持自动定位、跟踪移动用户,支持移动实体间的通信和协调,并提供异构系统间适当的安全机制。构建移动中间件的一个方案
[IEEE-17]
是基于现有的
mobile agent
平台,如
IBM
的
alget
,为移动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虚拟环境及公共服务。
现在所知的研究项目及商业产品有:
n
欧洲的
OnTheMove[IEEE-16]
计划:至力于设计实现一个移动应用支撑环境
(MASE)
,它提供了一组移动
API
来访问
MASE
,从而隐藏底层网络的多样性、
Dartmouth Agent TCL
n
IBM
的
BlueDrekar
:一个基于蓝牙无线装置连接规则的
Linux
中间件
n
NetTech System
的
ExpressQ[IEEE-18]
:支持企业数据的无线交换
4 发展趋势
中间件作为与应用联系最的紧密的基础软件,应用需求的发展在中间件上有最迅速、直接的映射。如何更好地解决分布应用面临的实际问题应成为中间件发展的最终目标。由于应用需求是多样的,所以中间件的发展方向也必然是多样的,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能囊括未来中间件的所有特征。但下述几个方向是可以考虑的:
1.
向企业应用和
Internet
应用,发展基于构件的信息集成的中间件
路线是“走
XML
集成之路”,研究的内容包括:
n
不同平台互操作
n
基于
XML
的信息资源整合
n
基于
XML
的数据管理
n
服务器的管理调度讲述
n
工作流程的模型定义、控制管理
2.
面向特定
QoS
要求,发展支持服务质量管理的中间件
研究内容包括:
n
面向特定领域的中间件,如实时中间件、容错中间件
n
基于
CORBA
的通用
QoS
框架
n
基于
Java
的
QoS
技术
3.
面向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发展具有动态特性中间件
研究内容包括:
n
动态的链接管理技术
n
具有反射结构的自适应的中间件
n
不同设备、不同平台之间的自动发现
4.
面向移动设备,发展嵌入式中间件和移动中间件
此外,对于我国来说,是否能开发出易用的中间件产品也关系到本土中间件是否能与国外产品竞争。做中间难,但用好中间件更难,关键是将恰当的技术用在恰当的位置。
参
考
文
献
1.
[url]www.standishgroup.com[/url]
Jim Johnson
,
aren Boucher
,
Michael Hicks
2.
中国软件业
“
十五
”
专项规划思路
[url]http://www.ChinaByte.com[/url]
3.
The QOS Provisioning Service (QPS),
G. Fábián, A.T. van Halteren ,
ECOOP 2001
4.
Middleware Challenges Ahead Kurt Geibs IEEE Computer June 2001
5.
XML Key Management System : [url]www.w3c.org[/url]
6.
xml.coverpage.org
7.
[url]www.w3c.org[/url]
8.
Security Assertions Markup Language: xml.coverpage.org
9.
Simple CORBA Object Access Protocal Submission OMG orbs/ 00-09-03
10.
J. McAffer, "Metalevel Architecture Support for Distributed Objects," Proc. Reflection 96, Dep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okyo University , 1996, pp 39�C62.
11.
J. Dowling and V. Cahill, "Building a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minimumCORBA Platform with Components, Connectors, and Language-Level Support," Proc. Workshop on Reflective Middleware (RM 2000), ACM Press, New York , Apr. 2000.
12.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pen ORB 2 IEEE
distributed system online vol.2 No.6 2001 Gordon S. Blair, Geoff Coulson, Anders Andersen, Lynne Blair, Michael Clarke, Fabio Costa, Hector Duran-Limon, Tom Fitzpatrick, Lee Johnston, Rui Moreira, Nikos Parlavantzas, and Katia Saikoski
13.
Adaptive and Reflective Middleware for QoS-Enabled CCM Applications
Nanbor Wang
,
Douglas C. Schmidt
,
Michael Kircher
,
Kirthika Parameswaran
,
[url]www.computer.org/dsonline[/url]
14.
Next Generation Middleware: Requirements, Architecture, and Prototypes Frank Eliassen, Anders Andersen
15.
IEEE distributed system magazine : [url]www.computer.org/dsonline[/url]
16.
Middleware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Mobile Networks: The ACTS nTheMove Project Hans-Georg Baumgarten Lothar Borrmann Torsten Köhler Stephen Pink Gerard Lacoste , OnTheMove home page: [url]http://www.sics.se/~onthemove[/url]
17.
Mobile Agent Middleware for Mobilecomputing Paolo Bellavista, Cesare Stefanelli IEEE Computer March,2001
18.
NetTech System homepage : [url]www.nettchrf.com[/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