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2p流媒体技术?

 

P2P是英文Peer-to-Peer(对等)的简称,又被称为“点对点”。“”。“对等”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德国互联网调研机构ipoque称,P2P已经彻底统治了当今的 互联网50-90%的总 流量P2P 程序。 都来自,其中
P2P 本身的基本技术的存在时间和我们曾经熟悉的USENET、FidoNet 这两种非常成功的分布式对等网络技术几乎是一同的,甚至更长些。翻翻资料就可以知道,USENET 产生于 1979 年,FidoNet创建1984年,它们都是一个分散、分布的信息交换系统。在最初的 P2P 应用出现时,许多使用该技术的人们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然而正是这种孕育着思想的网络技术为P2P的出现搭建了摇篮。
  P2P正式步入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7月,那几乎就是互联网在中国起步的阶段。在一段介绍此时P2P技术的时间表中这样写着:“Hotline Communications is founded, giving consumers software that lets them offer files for download from their own computers.”(1997年7月,Hotline Communications公司成立,并且研制了一种可以使其用户从别人电脑中直接下载东西的软件)
  或许有人还记得,早在1998年,美国东北 波士顿大学18岁的肖恩? 范宁为了能够解决他的室友的一个问题——如何在网上找到音乐而编写的一个简单的程序,这个程序能够搜索音乐文件并提供检索,把所有的音乐文件地址存放在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中,这样使用者就能够方便地过滤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到了1999年,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叫做Napster的程序成为了人们争相转告的“杀手程序”——它令无数散布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爱好者美梦成真,无数人在一夜之内开始使用Napster。在最高峰时Napster网络有8000万的注册用户,这是一个让其他所有网络望尘莫及的数字。这大概可以作为P2P软件成功进入人们生活的一个标志。 的一年级新生、
P2P作为一种分布式技术,能将传统C/S结构中服务器的计算、带宽和I/O开销有效地分散化,降低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度,降低中心服务器的投入。由于降低了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理论上也增加了系统的整体鲁棒性。鉴于这些优点,P2P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特别是在互联网中更为常见,如BT、PPLive、PPS、Skype等等,所谓直播:一是实时性高,即用户几乎可以同步在屏幕上观看到现场画面;二是用户收看的同步性,即大家同一时间看到的图像是相同的。而将P2P技术应用于直播将提出新的技术要求,因为应用P2P技术必然导致直播的时延,而时延是QoS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在应用决策时就必须考虑当前的应用环境是否有足够的时延承受度,例如想在机顶盒上实现P2P直播就值得商榷,因为用户看电视的传统习惯使其很难容忍长时间延迟。如果是基于互联网接入的PC用户,时延承受度可能较高,这也是互联网中P2P点播和直播较为流行的原因。P2P直播不仅对下行带宽有要求,对上行带宽也有要求。目前广电网络的双向改造就必须有一定前瞻性,不能只盯着下行而忽略上行,必须留有足够的上行扩展空间对将来的应用扩展提供良好支持,虽然会增加改造成本,但综合成本可能更低。上文未提及Peer之间的通达性,实际应用中存在NAT穿越、干网瓶颈等等具体问题,都会对P2P调度策略的效率造成影响,如果在网络拓扑设计和改造之初就充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将会为日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P2P的特点是分散、管控性差,这在应用中将是一个极大阻碍,所以在具体的工程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可控可管,不能一味追求P2P放大能力以及Server资源的节省,要在其中寻找平衡点。P2P技术极具吸引力,但如何引入到网络直播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以沈阳仁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仁业流媒体直播软件为例,p2p在应用到直播中时先天性的有上述的问题,但也有先天性的优点,比如带宽和服务器的压力小等,所以开创性的加上技术的创新,比如智能流等核心技术就可以解决当前的很多问题,当然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革,比如流媒体压缩格式怎么能发展到很小,又比如带宽怎么能符合大流量视频的传输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推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p2p,休闲,流媒体直播,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