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占东北历史剪影(一)伯力

     伯力地区最早为中国达斡尔部落世居地,此地水产丰富,以盛产大马哈鱼、鳇鱼等特产而闻名。随着清中后期关内移民的到来,此地由 山东人建成了小渔港,当地人俗称 伯力屯子 ,官方称 伯力 ( 图为伯力旧街景,从中能否看出中国村落的影子)
 
    伯力屯扼守两江江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向南可由陆路至日本海,向东可由水路抵鄂霍茨克海,控制了此地就控制远东,沙皇俄国对伯力及周边地区觊觎良久。(图为黑龙江上的阿穆尔哥萨克号客轮,听名字就知道他有什么使命)
    占领黑龙江以后,沙俄的侵略变本加厉。殖民头子 穆拉维约夫与奕昕刚签完《爱辉条约》 便带领阿穆尔哥萨克开始在乌苏里江右岸图勒密山等地盖房修道、建教堂、广为移民,并安设炮台,架设要塞炮。同时将此地以前殖民头子哈巴罗夫的名字命名为哈巴罗夫卡(图为伯力俄国移民点的中心区部分,远处的即为俄国人常用的殖民道具 ―― 圣母大教堂)
      当然,穆氏也忘不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些标志物以彰显自己的殖民功勋。(图为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穆拉维约夫大街。这是建设之初的景象)
 
    穆拉维约夫大街直接通向黑龙江,江对岸的清政府对眼皮底下的发生的一切无力阻止。可见《爱辉条约》签订后,东北的庶防依然空虚。(图为通向江边的穆拉维约夫大街,街道尽头就是抚远县对面的黑龙江)
     1859 年春,穆拉维约夫继续在乌苏里江以东积极推行武装移民政策,擅自建立了布谢村、上米哈依洛夫村、下米哈依洛夫村、伯爵村、亲王村等 20 座新村镇, 居民点越建越密,人越移越多, 哨所和村屯也从陆路设到兴凯湖。(图为从炮兵山俯瞰伯力城,俄国居民点已经初具规模了。)
     沙皇俄国此时距正式吞并伯力只差一纸契约。 1860 年春,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满清小朝廷举朝外逃。沙俄外交代表伊格纳切夫假作 调停人 ,一面挑拨英、法继续进攻北京,一面 没来得及逃走的被捉来充当临时谈判代表的皇戚奕昕 解围 ,奕昕被连蒙带唬带吓,惊魂落魄的签订了《北京条约》,从此乌苏里江以东 4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俄侵占。(图为 1872 年伯力市的黑龙江江岸一景 注意江岸的中国人,可见 《北京条约》签订后,这里仍是中国人的天下)
      沙皇对远东地区的殖民成果甚为满意, 1891 年沙皇的皇太子尼古拉 - 亚历山德罗维奇还亲自万里迢迢的莅临伯力。(图为为迎接沙皇皇太子在黑龙江边搭建的欢迎拱门,不过此君好景不长,后随沙皇全家被布尔什维克枪毙于叶卡捷琳堡)
     沙俄的侵略至此远未止步,在蚕食中国领土的 300 年里,沙俄每一侵略步骤都为下一步的扩张预设了前提条件。《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所有沿河界牌都树立在中国领土内,这是沙俄为日后继续蚕食我国领土做准备。(图为沙俄 远东地区的殖民管理机构 ―― 总督府 ,在这里不知研究和部署了多少针对中国的殖民阴谋)
     这是市杜马(议会),所谓的议会不过是沙皇的殖民走卒,估计在这里,他们争论的大部分议题都是如何对中国用兵、巩固这里的统治和将来由谁来做 黄俄罗斯 的总督吧!(图为 1909 年的市杜马景象)
 
 
    当然要想使殖民事业一路奏凯、经久不衰,还要有殖民梯队。(图为以殖民头子穆拉维约夫的名字名的,针对贵族子弟的中等士官学校。)
 
     
     机会终于来了, 1900 年内地爆发了 拳乱 (义和团运动),运动迅速蔓延到内东北和外东北地区的海参崴、伯力、庙街等地,沙俄借机迅速组织大量的哥萨克士兵,开赴内东北,在内东北批量制造了教堂、居民点、俄语学校等殖民道具,准备实施 黄俄罗斯 计划。(图为 1900 年伯力火车站一景,铁路成了运兵的军事专线,这里唯一的旅客就是士兵)
 
    前方的殖民走卒去中国巧取豪夺,后方的殖民分子家属坐卧不安,看来当年发端于民间并蔓延全国的义和团运动对他们的冲击是满大的。(图为 1900 年在黑龙江岸上对着江对面 ―― 中国方向祷告的人群,不知道他们祷告什么,是不是祈祷参加企图霸占整个东北的满洲事变的俄军凯旋?
    由于 黄俄罗斯计划 的夭折和其后日俄战争的惨败,俄罗斯在远东的扩张受到了重创,伯力市也暂时告以平静。但俄国人的心理不平静,这块通过下三烂手段搞到的地,就在他的原主人身边,而伯力市本身也是中国人的城市,一旦哪天中国人过江,里应外合拔 钉子 ,他们就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了。俄罗斯人一直有这种危机感,为消除这种危机感,俄罗斯人必须不断的扩张领土,而在无法扩张时,则拼命渲染俄罗斯特征并罗织历史证据。(图为成立于 20 世纪初的格罗杰科夫地方史博物馆, 不知这个仅有 40 年历史的小城,要往博物馆里放什么)
    俄国人开始建这个城市,随着城市扩大,哈巴罗夫卡改称哈巴罗夫斯克。他们规划了江滨的林荫路(现在的所谓伯力市第一路的舍普琴科大街,好像山东人建的伯力渔港从来就没有第一路)
    建了旅馆,当然还是以殖民头子哈巴罗夫的名字命名的(图为 1901 年的哈巴罗夫旅馆)
     学校(图为现市邮局总局处的 1894 年的女子中学)
 
     商品交易中心( 1912-1913 年)
 
     展览中心(图为 1900-1902 年拉维约夫街口商展交易中心角楼景象)
 
        还有俄式的大马戏院( 1906 年位于尼古拉耶夫斯克广场的马戏院
 
       至此这个城市似乎被彻底 漂白 ,你还能看出中国老城的影子吗?
 
    但不论什么时候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钢筋混凝土。建于同一时期的哈尔滨的道里、道外、南岗也是这般景象,又如何!实际上中国人在伯力地区一直活跃,在商业领域举足轻重,这种压倒性的优势一直持续到上世纪 30 年代 。(图为 1899 年伯力火车站站台一景,主景是站台上的一群中国人,当时的中俄乃多事之秋,他们脸上的表情似乎很轻松)
 
    今天中国人不乏去那里经商、通婚、定居者,正重新恢复历史上的影响。中国人是水,西方人(俄国人)是火,火可以将水煮沸,但即使是沸水,也一样灭火。无所作为是最大的作为,只要中国人源源不断地将经济、文化、人口、血统渗透过去,这里最终还会姓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职场,休闲,东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