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fdisk和parted用法如下:
SFDISK:
sfdisk 【-?Tvx】【-d <硬盘>】【-g <硬盘>】【-l <硬盘>】【-s <硬盘>】【-V <硬盘>】
sfdisk是硬盘分区工具程序,可以显示分区的设置信息,并检查分区是否正常。
参数:
-?或--help 现实帮助。
-d<硬盘>或是--show-geometry<硬盘> 显示硬盘的CHS参数。
-l<硬盘>显示硬盘分区的相关设置。
-s<分区>显示分区的大小,单位为快。
-T或--list-type 显示所有sfdisk能辨识的文件系统的ID。
-v或--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V<硬盘>或--verify<硬盘> 检查硬盘分区是否正常。
-x或--show-extend 显示扩展分区中的逻辑分区。
PATTED:使用parted可以建立超过2T的分区
parted 【option】device 【command [argument]】即
【选项】... 设备 【命令 [参数]...]...】
选项:
-h或--help 显示帮助信息。
-i或--interactive 在必要时,提示用户。
-v或--version 显示软件的版本号。
-l或--list 列出所有的分区信息。
-s或--script 从不提示用户。
操作命令:
检查 MINOR #对文件系统进行一个简单的检查
cp [FROM-DEVICE] FROM-MINOR TO-MINOR #将文件系统复制到另一个分区
help [COMMAND] #打印通用求助信息,或关于 COMMAND 的信息
mklabel 标签类型 #创建新的磁盘标签 (分区表)
mkfs MINOR 文件系统类型 #在 MINOR 创建类型为“文件系统类型”的文件系统
mkpart 分区类型 [文件系统类型] 起始点 终止点 #创建一个分区
mkpartfs 分区类型 文件系统类型 起始点 终止点 #创建一个带有文件系统的分区
move MINOR 起始点 终止点 #移动编号为 MINOR 的分区
name MINOR 名称 #将编号为 MINOR 的分区命名为“名称”
print [MINOR] #打印分区表,或者分区
quit #退出程序
rescue 起始点 终止点 #挽救临近“起始点”、“终止点”的遗失的分区
resize MINOR 起始点 终止点 #改变位于编号为 MINOR 的分区中文件系统的大小
rm MINOR #删除编号为 MINOR 的分区
select 设备 #选择要编辑的设备
set MINOR 标志 状态 #改变编号为 MINOR 的分区的标志
操作实例:
(parted)表示在parted中输入的命令,其他为自动打印的信息
1、首先类似fdisk一样,先选择要分区的硬盘,此处为/dev/hdd:
GNU Parted 1.8.1
Using /dev/hdd
Welcome to GNU Parted! Type 'help' to view a list of commands.
2、选择了/dev/hdd作为我们操作的磁盘,接下来需要创建一个分区表(在parted中可以使用help命令打印帮助信息):
(parted) mklabel www.2cto.com
Warning: The existing disk label on /dev/hdd will be destroyed and all data on this disk will be lost. Do you want to continue?
Yes/No?(警告用户磁盘上的数据将会被销毁,询问是否继续,我们这里是新的磁盘,输入yes后回车) yes
New disk label type? [msdos]? (默认为msdos形式的分区,我们要正确分区大于2TB的磁盘,应该使用gpt方式 的分区表,输入gpt后回车)gpt
3、创建好分区表以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分区操作了,执行mkpart命令,分别输入分区名称,文件系统和分区 的起 止位置
(parted) mkpart
Partition name? []? dp1
File system type? [ext2]? ext3
Start? 0
End? 500GB
4、分好区后可以使用print命令打印分区信息,下面是一个print的样例
(parted) print
Model: VBOX HARDDISK (ide)
Disk /dev/hdd: 2199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Flags
1 17.4kB 500GB 500GB dp1
(2)结合i节点和数据块分析linux中软链接和硬链接的区别:
1、软链接可以跨越文件系统 ,硬链接不可以 。实践的方法就是用共享文件把windows下的 aa.txt文本文档链接到linux下/root目录下 bb,cc . ln -s aa.txt /root/bb 链接成功 。ln aa.txt /root/bb 失败 。
2、关于 I节点的问题 。硬链接不管有多少个,都指向的是同一个I节点,会把 结点连接数增加 ,只要结点的链接数不是 0,文件就一直存在,不管你删除的是源文件还是链接的文件 。只要有一个存在 ,文件就存在 (其实也不分什么源文件和链接文件的 ,因为他们指向都是同一个I节点的)。 当你修改源文件或者链接文件任何一个的时候 ,其他的文件都会做同步的修改。软链接不直接使用i节点号作为文件指针,而是使用文件路径名作为指针。所以删除链接文件对源文件无影响,但是删除源文件,链接文件就会找不到要指向的文件 。软链接有自己的inode,并在磁盘上有一小片空间存放路径名,但软链接文件没有属于自己的文件块. 软链接比较像windows下的快捷方式。
3、软链接可以对一个不存在的文件名进行链接。
4、软链接可以对目录进行链接。
备注:I节点 :它是UNIX内部用于描述文件特性的数据结构.我们通常称I节点为文件索引结点(信息结点).i节点 含有关于文件的大部分的重要信息,包括文件数据块在磁盘上的地址.每一个I节点有它自己的标志号,我们称为文件顺序号.I节点包含的信息 1.文件类型 2.文件属主关系 3.文件的访问权限 4.文件的时间截
(3)
扩充swap:
方法一:文件类型,生成一个交换文件
dd if=/dev/zero of=/tmp/swapfile bs=1M count=512
mkswap /tmp/swapfile 转换成swap文件
swapon /tmp/swapfile
激活当前的swap file,这样在swapon -s就可以看到当前swap已经生效了
swapon -s 查看
为了在系统重启后依然生效,还需要在/etc/fstab中添加一行:
/tmp/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方法二:分区类型
先应用fdisk命令创建一个分区作为交换分区,改变文件类型为82
然后再用命令mkswap 加分区名字 来格式化交换分区
然后在用命令swapon 加交换分区名字 来开启此交换分区
例子如下:
[root@RAC02 ~]# fdisk /dev/sda
The number of cylinders for this disk is set to 2610.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at, but this is larger than 1024,
and could in certain setups cause problems with:
1) software that runs at boot time (e.g., old versions of LILO)
2) booting and partitioning software from other OSs
(e.g., DOS FDISK, OS/2 FDISK)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a: 21.4 GB, 214748364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64 514048+ 83 Linux
/dev/sda2
65 2231 17406427+ 83 Linux
/dev/sda3
2232 2492 2096482+ 82 Linux swap / Solaris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p
Selected partition 4
First cylinder (2493-2610, default 2493):
Using default value 2493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2493-2610, default 2610):
Using default value 2610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a: 21.4 GB, 214748364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64 514048+ 83 Linux
/dev/sda2
65 2231 17406427+ 83 Linux
/dev/sda3
2232 2492 2096482+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a4
2493 2610 947835 83 Linux
Command (m for help): t
Partition number (1-4): 4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82
Changed system type of partition 4 to 82 (Linux swap / Solaris)
Command (m for help):w
[root@RAC02 ~]# partprobe
[root@RAC02 ~]# mkswap /dev/sda4
Setting up swapspace version 1, size = 970575 kB
[root@RAC02 ~]# swapon /dev/sda4
[root@RAC02 ~]#
[root@RAC02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075500 498424 1577076 0 29712 347880
-/+ buffers/cache:
120832 1954668
Swap:
304429
为了在系统重启后依然生效,还需要在/etc/fstab中添加下面一句话:
/dev/sda4 swap swap defaults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