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二季度,涉足FC存储领域不到四年时间的思科(Cisco)以33.6%的收入份额首次成为高端模块化交换机(导向器)市场上的第一名,老资格的博科(Brocade)以33.3%的份额紧随其后。昔日的头羊McDATA则因为转向4Gb/s FC(4GFC)的步伐过于缓慢而以32.9%的份额跌落到第三位。
三足鼎立的局面很快被博科收购McDATA的大手笔打破,思科抓住这一时机“乘虚而入”,在当年第四季度将收入份额扩大到42.8%,而博科和McDATA的份额分别为31%和25.6%。
在成功地整合了McDATA之后,博科的收入份额终于升至50%以上,但思科也有所增长,双方十分接近,博科的优势并不明显。这种均势的局面无疑是博科所不能容忍的,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一场恶战即将爆发。
博科频造势,押宝DCF
上个月在厦门举行的2008年博科公司渠道峰会期间,笔者采访了博科公司亚太区及日本伙伴业务及营销总监符永庆和亚太区及日本合作伙伴总监赵国豪。采访过程中,他们指出,不同于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需要有涉及到架构层面的概念作支撑,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所接受。
博科公司亚太区及日本伙伴业务及营销总监符永庆(右)和亚太区及日本合作伙伴总监赵国豪接受采访
诚哉斯言。自从2007年10月下旬推出新的DCF(Data Center Fabric)架构以来,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博科公司先后出动了包括CTO Dan Crain、负责亚太区及日本的副总裁Deb Dutta(戴博・达塔)和中国区技术经理雷涛在内的技术专家,以大约每月一次的频度,对中国媒体记者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洗脑”工作,力图让我们尽可能深入地理解DCF架构及随之而来的DCX中枢平台(Brocade DCX Backbone)。
那么,什么是DCF?按照博科的定义,DCF是“用以设计、构造、管理企业数据中心的架构枢纽及其演进策略。”作为一个基于策略,受应用推动的架构,DCF将利用现有的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器、网络和存储设备,通过把存储网络和服务器到服务器集群集中在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架构中,更好地适应动态的虚拟服务器和存储。
Deb Dutta强调,DCF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架构;符永庆表示,DCF中不同的技术已经存在;据Dan Crain介绍,博科现有的产品都可通过升级操作系统实现对DCF的支持;博科的营销副总裁Tom Buiocchi则认为,DCF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以往的投资……上述观点描述了DCF的不同侧面,但,何处是我们可以理解的真相?
博科DCF架构示意图
按照笔者最初的理解,DCF所涵盖的元素,除了博科最为擅长的光纤通道(FC)技术之外,还加入了具有不同比重以太网成分的FCoE(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以太网光纤通道)和iSCSI。相对而言,以太网可以说是思科的“主场”,如果迈出较为纯粹的FC世界,在FC与以太网并重的环境下决胜,岂不是思科更愿意看到的局面?
身为博科公司CTO的Dan Crain显然不能认同笔者的观点,专程来北京出席DCF发布会的他甚至亲自画图说明FC技术在数据中心里的重要性不会下降。Dan Crain表示,FC是数据中心网络和存储之间的标准互连,而且也不能因为FCoE和iSCSI中的以太网成分而断定思科将占据优势。
博科CTO Dan Crain对比三种不同的技术:FC性能和成本都是最高的,FCoE有着适中的性能和成本,iSCSI成本最低但性能也低
Dan Crain的具体观点笔者基本赞同,本文下一页会有比较多的引用。不过,从博科所处的环境来看,其传统优势所在的FC交换机市场近几年来的总体(收入)规模趋于稳定,这使得博科在完成对McDATA的收购之后,已没有太大的增长空间。为了给公司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博科必须开辟新的战场。
其实博科在收购McDATA之前就已经进入了以FAN(文件区域网络)为代表的文件服务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收入上的贡献还是相对有限,且有强敌环伺,困难重重。相比之下,博科和以前McDATA所出售的导向器则在各种规模的数据中心里掌握着访问存储数据的通路,如果能扩展它们的职责,担负起更多的任务,应该可以给博科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当然,要在数据中心里发挥更大的作用,仅有FC是不够的。正如Deb Dutta所说,博科是存储领域的专家,数据传输的统治性协议是FC,它传输块数据,尤其适用于典型的数据库交易,但其他数据协议也是数据中心不可缺少的,包括解决大型机和跨广域网的互联,还要处理新出现的数据类型――文件数据,这些数据都不能用单一的FC协议来处理,需要在一个新的架构里互连起来。此外,在大型数据中心,中断是不能接受的,必须有5个9(99.999%)的可用性,而DCF就是要使所有这些成为可能。
在DCF所涉及的技术中,FC和iSCSI大家都很熟悉了,相对陌生的是FCoE,但也是我们进一步了解DCF的关键所在。
FC o 了E,还是E殴了FC?
FCoE,即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以太网光纤通道),这个over肯定不是取自“Game Over”,而是可以理解为在以太网的基础设施上运行FCP协议。关于FCoE的具体技术细节,笔者去年特约博科公司技术市场部首席工程师Tom Clark先生所写的文章 《FC照常升起――详细解析FCoE协议》 可供参考。
与在光纤通道基础设施上运行FCP协议的“纯种”FC相比,FCoE可以看作是以太网的胜利。当然,这和所处的立场有很大的关系――FC的支持者还有权认为是FC成功地侵入了以太网的领地呢。就好比两年前郭德纲解释其相声歌曲《刚刚好》中一句歌词的改动时所说的,“‘李宇春长的像姚明’,你说这句话骂谁了?你要说骂李宇春了,姚明不合适;你要说骂姚明了,李宇春也不合适。”出现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对当事双方造成困扰,反正在笔者的记忆中,姚明便是从那之后不久蓄起了胡须。
亚太区及日本的副总裁Deb Dutta(戴博・达塔)接受采访
无论如何,界限肯定是要划出来的。博科CTO Dan Crain强调,FCoE是FC,它不是思科主导的,在IEEE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博科在领导着FCoE(标准的制订)。从本月早些时候一则关于 FCoE标准制订取得重大进展 的新闻中不难看出,博科派出的代表确实是最多的――但也仅比思科多一个而已。
显然,FCoE不可能和以太网撇清关系(废话),只是不屑与iSCSI为伍而已。Dan Crain在发布会上回答笔者的问题时画了一个等式:
FCoE(软件) + LLE(硬件) = FCoE(解决方案)
LLE即低延迟以太网(low latency Ethernet),也被称为DCE(Data Center Ethernet,数据中心以太网),可以简化数据中心的连接性并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以承载以太网和存储的流量。通过把一个物理连接实现为多个“虚拟通道”(virtual lane,VL),可以用一些允许“有损”的VL来负担以太网类型的活动,而其他“无损”的通道承载FC类型的流量,并且能够保证带宽。总之,DCE具备以太网和FC“一肩挑”的本领。
DCE之上可以承载FCoE、HPC和目前的网络应用
从Dan Crain、Tom Clark到Deb Dutta和雷涛,都在强调一个观点,即iSCSI的主要问题不在于以太网本身,而是运行于其上的TCP/IP协议,在处理大量数据传输的时候,效率明显低于FCP协议。雷涛表示,数据中心对网络的核心需求是高带宽、低延迟、确定(可预知)和无损伤,而IP 网络的不确定性、松耦合与高延迟特性却恰恰与此相反。同样是通过以太网传送块数据,FCoE比TCP/IP更靠近以太网硬件,具有较高的效率,且避免了IP网络的诸多缺点。
尽管如此,博科并不认为FCoE会对FC构成威胁。Dan Carin表示,首先,FCoE(仍然)是Fibre Channel;其次,FCoE的标准最早也要今年6月才会获得通过,在2010乃至2011年之前不会达到商用阶段。类似于iSCSI,FCoE是为服务器设计的,而不是存储。即使在数据中心,以太网雄厚的安装基础也不是FC所能比拟的,FCoE的出现将使大量的服务器无需冒着停机的风险安装FC HBA,便可访问FC存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服务器通过一个类似iSCSI initiator的软件来运行FCoE,区别在于没有封包和解包TCP/IP的开销,CPU占用率不会像没有TOE的iSCSI那么高;此外,FCoE只存在于服务器和FCoE交换机之间,经过后者接入传统的FC SAN网络
在这三种块访问协议中,iSCSI最便宜,但也因使用了TCP/IP而性能最低;FCoE移去了TCP/IP,因此具有中等水平的性能;FC的性能(和价格)水平则是业内最高。FCoE实现大量供应后将有很好的价格,不过FC仍将更快一些。总之,博科将同时支持这三种价格和性能都不同的协议,以满足各种市场需求。
Dan Crain进一步说,10GbE(万兆以太网)需要TCP/IP,而博科引入了8Gb/s FC(8GFC),比使用TCP/IP的10GbE性能更好,而能够充分发挥10GbE优势的FCoE目前还不存在。FCoE一开始会比较昂贵,因为新类型的以太网(DCE)还在开发过程中。随着FCoE逐渐投入使用,大概在4年后将趋向于统一的数据中心Fabric(如DCF),它由10GbE和8Gb FC共同构成,具有统一管理、高带宽、低延迟、确定且可预知、无损伤等优点,能够很好地满足数据中心对网络的核心需求。
FCoE是否真的不会压缩FC的生存空间,而是将给博科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DCX重任在肩,能否不负所托?
前面已经提过,DCF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架构,而博科现有的产品都可通过升级操作系统实现对DCF的支持。不过,博科在今年1月下旬推出的DCX中枢平台,却是DCF架构中最为关键的一款产品。正如Deb Dutta所言:DCF最突出的是其扩展能力,没有DCX也可实现DCF,但DCX的出现大大提高了DCF的扩展能力。如果没有单一系统架构可支持多达6000个节点的DCX,DCF将受到很大的限制。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仅靠将Brocade 48000升级为支持8Gb FC并换上最新的FOS,是无法兑现DCF所做出的那些承诺的。
博科技术经理雷涛介绍Brocade DCX中枢平台
DCX不是用来取代48000的,这从其被称为“Backbone”(中枢平台)而不是“Director”(导向器)也可以看出端倪。DCF不仅仅是SAN,SAN只是DCF中的一部分,而这要靠DCX来实现。博科DCX可将所有服务器到服务器、服务器到存储以及存储到存储流量整合进一个逻辑化、多协议的光纤通道(FC)和以太网基础设施中;它支持现有协议和新协议,包括首家上市的8Gb/s光纤通道(8GFC)、数据中心以太网(DCE)、以太网光纤通道(FCoE)、万兆以太网(10GbE)、iSCSI、FCIP和FICON。因此,博科认为DCX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导向器范畴,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细分市场。
DCX全线连接选项
不过,DCX首先还是个导向器,至少光纤通道交换仍是其最重要的功能。单个DCX系统具有多达448个端口,其中包括384个8Gb/s FC端口和64个ICL(Inter-Chassis Link,底盘间链路)端口。两个DCX可以通过ICL端口组成一套双底盘系统,之间的互连带宽达544Gb/s,并对外提供多达768个8Gb/s FC端口。
与以往通过ISL(Inter-Switch Link,交换机间链路)的方式相比,ICL(上图中有绿色拉环的部位)大大减少了互连性所需的外部数据端口数量
通过不同的刀片,DCX能够实现对1, 2, 4, 8, 10 Gb/s FC/FICON、1Gb/s iSCSI/FCIP/以太网、1, 2, 4 Gb/s数据移动应用(复制、迁移、虚拟化存储)Fabric应用平台的支持,而8Gb/s每端口SAN路由、10Gb/s DCE/FCoE和集成的数据加密引擎将在今年下半年提供,其中加密功能包括静态数据加密和流动数据加密。
博科位于北京的解决方案中心里的一套DCX中枢平台系统
在4Gb/s FC刚刚普及的今天,8Gb/s FC除了与10GbE比拼速度规格,还将服务器虚拟化应用作为主要的需求方。博科宣称,每个8Gb/s通道可支持20~40个虚拟机的部署,而DCX的896个(其实对外只有768个)8Gb/s FC端口能提供相当于现有SAN导向器5倍的交换带宽,支持8倍于现有数量的虚拟服务器。此外,DCX支持包括流控制、入口限速管理和流量隔离在内的一系列QoS(服务质量)特性,可以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而灵活运用。
就在博科向中国媒体介绍DCX的同一天,思科(Cisco)在美国发布了其Nexus 7000平台。尽管这个雄心勃勃的新平台主要用来对付Force10、Foundry和Woven Systems等高端以太网厂商,但由于思科的Data Center 3.0战略与博科的DCF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且支持FCoE也是Nexus 7000的一大卖点,所以不免让人想到它会否对DCX构成威胁。
DCX的主要应用领域
博科技术经理雷涛认为,如果说以思科为代表的以太网厂商站在网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博科则是从数据的角度来帮助用户建立系统架构,在数据管理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商业数据多年来一直放在紧耦合的FC网络上,如果突然拿到松耦合的IP网络上,对存储行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不仅要放弃博科,还意味着放弃EMC、HDS等存储厂商多年的积累,而整个体系转向IP对用户也是很大的挑战。
雷涛强调,FCoE仅是DCF中的一个部分,并非主体。FCoE作为Fabric的延展手段,帮助主机I/O连入Fabric,它支持服务器虚拟化,不是网络模型本身,而是数据模型。从产品的角度看,由于FCoE规范尚在制订中,最快也要半年乃至一年后才会有成熟的产品出现,所以博科优先提供市场马上需要的8Gb/s FC,同样可以很好地支持服务器虚拟化。既然倚重的利器FCoE还不可用,Nexus 7000拿什么来阻滞DCX前进的脚步呢?
雷涛最后对DCX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归纳:
- DCX可以看作是Brocade 48000的升级版(SAN的角度)
- 提供无缝的McDATA用户互联
- 更好的服务器虚拟化支持和QoS
- 支持Fabric外延和HPC集群
究竟DCX能否如博科所言,做到“最好的虚拟服务器部署;最好的建立新数据中心Fabric;最好的增长已有数据中心Fabric”,就只有留待2008年的市场来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