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冷静对待时下红火的网络锐词?

几日前,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缩略词。消息传出后,引发了一场争论。对此,广电总局称此举是为了规范外来词的使用。这让笔者想到了一件事儿,那就是近几年越来越红火的锐词。

  
广电总局规范外来词使用的时候,是否想到过,规范一下锐词呢?在虎年的央视春晚中,锐词出尽了风头,广电总局为何不来管一管呢?很多人认为,锐词的红火,是网络文化繁荣的象征。对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锐词红火是国人文化匮乏的病态。

  
严格来说,“锐词”本身就是一个新词汇,《新华字典》中都无法找到该词语的解释。在互动百科中,我们找到了“锐词”的准确定义。锐词可理解为新锐网络热词的缩写形式,是由极富天才创造力的互动百科网友编写而成的。它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民生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

  
不可否认,一些锐词颇有创造力,“躲猫猫”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躲猫猫,原意为捉迷藏,属南方方言。20092月,云南青年李乔明死在看守所,警方称其“躲猫猫”时撞墙。很快,躲猫猫也火了起来,成为了2009年最火的网络词汇。

  
躲猫猫,本来是一个游戏的名字,在媒体和网络的推动下又赋予了新的含义。这是文化创造力的一种体现。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如果不查阅新闻,不看资料,你能知道这一词的真正含义吗?答案很肯定,不能。客观地说,诸如“躲猫猫”、“被就业”、“欺实马”等锐词,都是恶搞文化的表现之一。

  
虽然锐词在恶搞我们历史长达五千年的文化,可锐词的影响力却与日俱增。2010年初,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还评出了2009年度“十大锐词榜”。在“互动百科”网站,我们还能找到出现过的锐词,以及每个锐词的准确解释。

  
众所周知,“互动百科”是一个平台,可以为数亿中文用户免费提供海量、全面、及时的百科信息,并通过全新的维基平台不断改善用户对信息的创作、获取和共享方式。在这样一个平台中,锐词居然占据了一席之地。眼下,广电总局要求各电视台规范外语词的使用,为何偏偏忽略了规范一下有点恶搞意味的锐词呢?

  
笔者认为,对于有恶搞意味的锐词,政府监管部门需要管理一下。锐词流行,已经对文化产生了严重的腐蚀作用。眼下,锐词的流行已经催生了一个新媒体——词媒体。不久前,由互动百科发起的“上个月底,让知识不再寂寞,用知识消除寂寞”主题文化沙龙中,各路专家云集,并就“词媒体”等新概念进行探讨。专家认为,“词媒体”的主要特性是抓住要点、简练。词媒体传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72617日,“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即“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此前流行的“兽兽门”等都是词媒体传播的典型例子。

  
据悉,互动百科每月发布由互动百科网友创造的十大网络新热词榜,并出版了第一部由网民协作编写的网络辞海《互联网扶贫书》。在互动百科上,在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类整理、解释词义之外还附上了例句和图文并茂的典故出处。实际上,这种集万千网友智慧创造出的新词,并非一无是处,关键在于要对其加以有利的引导,抑制其恶搞的成分,发挥其分享的精神。

  
眼下,词媒体的影响还在不断增强,笔者也相信未来除了互动百科外,还会有更多的词媒体出现。现在,每天都有可能出现一个新的锐词,而我们也无法阻挡锐词出现,因为锐词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深深扎根。所以,在广电总局规范外来词使用的环境下,笔者建议也要规范一下锐词,摒弃其无聊的一面,使之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而不是恶搞无聊精神的宣泄。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仅代表博文个人的言论,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获得授权。否则,本人将追究非法转载的责任。

  我开始玩微博了:http://t.sina.com.cn/jiaweb

  感兴趣的朋友请加关注,给我一点玩好微博的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恶搞,互动百科,词媒体,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