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见山与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人生境界反映的是人生发展,包括思想意识、心智水平、行为方式等,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是人对生活的体悟和思辨;人生境界是人们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宇宙的活动过程中,所感悟到的人生意义。因此,关于人生境界,各种哲学,各种人生修行,便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认知。

       宋代有青源禅师,在讲到自己修佛悟道的历程时,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以此,引出了佛教的人生三重界之说。

       人生第一重界(仙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说的是我们涉世之初,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不参有任何主观杂念,世间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是那么简单一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虽然感觉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最真实的。相信在我们眼里,世界是按美好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笃诚的信念。

       人生第二重界(疯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当我们在尘世中流连太久,于是感到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所以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亦真亦幻,似真似假。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挣扎,我们开始对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怀疑心理,和理性与现实的冷静思考。

       人生第三重界(傻子):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对世事、对自己不断的反省。于是,知道自己追求什么,或者该放弃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此山此水,在我们眼里,已经有另一种内涵在里面。正所谓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其实,大多数的人身处第二重界,往往就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于己相争,绞尽脑汁,机关算尽,却仍然永无休止和满足。穷其一生,却始终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只有抱恨终生。他们至死也没有醒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人的生命短暂而有限,哪里能够去与永恒无限的世界计较呢?

       那些滞留在人生二重界的人们,主要是因为追求物质享受,欲望永不满足。明朝宗室朱载�钟惺仔∏�《山坡羊 十不足》,形象地描写了人生欲壑难填之形状。欲望得不到满足,在追求实现欲望的过程中,就会饱受挫折、磨难,甚至争斗、犯罪,最后走向毁灭。

       也有一些人对于物质生活要求并不高,但是对于知识、对于真理的不懈追求,陷入对于世界奥秘的苦苦探索之中。发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叹,甚至发誓朝闻道、夕死可也。须不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或者以皓首穷经,企求达到人生圆满;或者象屈原那样,为理想殉身。像这样的人生,虽然崇高至上,但也只能滞留在二重界了。

       但是,也有不少人通过修行或者感悟,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返璞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他们只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无求无欲,与世无争,面对世间,一笑置之,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这样,就能够有茅塞顿开、回归自然的豁然感觉,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精神升华。

       中国禅宗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体认天人、物我同一,圣凡、荣辱无别,或者说,依附于一种信仰,收摄心神,克制欲望,全身心追求超凡脱俗。忘却了山山水水的道理和分别,逍遥徜徉于山水天地之间,这样得个休歇处,所以达到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圆融境界。不过,禅宗所尊仰的人生境界,既可以通过修行来达到,但也可以通过感悟来求得。  

       而道家的人生境界,其本质特征在于心灵状态的自由无羁、物我两忘、逍遥自适;儒家则追求平和愉悦、从容中道。道家以摆脱外在桎梏、回归人的自然本性为超越,儒家则以完美自身德性、体认无所不在的天理为超越。两者的价值观念虽然不同,但超越的目的,都在于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共同构成了中国人进退自如、和谐理想、自足自怡的人生之道。

       现代学者冯友兰,依照人的境界程度及其意义不同,把人的境界划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的天地境界,该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完美展现,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以我理解,就是达到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所以,他的人生四境,与佛教人生三重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活一世,都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因为每个人只有短暂的一生,同样是活,为什么不活得圆满一点呢?而至于怎样才能达到忧乐圆融、自在自由的境界?这可是要靠修行、感悟在各人。其实,达到人生境界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俗语道,条条大路通长安,就是这个道理。

 艰难过程的体悟,经历劳累的痛苦,才有闲适的欢乐。

  人生之路九曲迂回,既有春光明媚的日子,也有风和雨的痛苦的袭扰。即使是一帆风顺的幸运儿,也难免没有波涛 骤起的时候。正是这种顺境和逆境的交错反复,形成了一条曲曲折折但又实实在在的人生之路。在这条路上,不经过痛苦和失败不能成熟;不经过彻底的大悲大喜和 大起大落不能坚强。唯有经历了无数次残酷而无情的痛苦变故,才能对世道人情的冷暖有更全面更深刻的透视,才能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探索人生的要义。


   想收获的人,必须留一方心田去播种失败和痛苦。凡成大事者,常是从失败与痛苦中升起的闪亮的星。尽管痛苦是扼杀人之灵性的恶魔,但它同时也是鼓舞人去创 造业绩的良师益友。它能教我们走向成熟,走向坚强。因此,不要以一时的痛苦而放弃自己的期待和追求,哪怕人生很失意,很落魄。当事业有了危机或生活欺骗了 我们,不能绝望,不可等待,令人惊喜的机缘完全来自奋斗,来自创造。任何成功都是从战胜痛苦开始的。试想,火柴如果回避摩擦的痛苦,它能达到一生光明的境 界吗?默默地用心、用身体去体会痛苦、品味痛苦,执著地无怨无悔地去战胜痛苦。每一步攀登都异常艰辛,每一次搏击都充满痛苦,但完成每一次拓展,就必然会 跃上一个新的高度,饱览无限风光,领略创造人生的壮美。


   痛苦犹如人生的一把弹性的筛子,把弱者截住,而放走了强者。痛苦逼迫着坚毅的人们去做生活的强者。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 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认识人生的痛苦并将痛苦转化为一种驱力,便可以从痛苦之中振拔出来。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痛苦才是生命的航程。人生永远会拥有痛苦,这不必有什么遗憾和畏惧。既然要追求美的生活,就得用坚定的信心去迎接痛苦——这种独特的 美的到来。茫茫沧桑、芸芸众生之中,感受到了痛苦并悟出痛苦是一种美的,大有人在。有位诗人曾对爱情中的痛苦之美写下了如此深刻的句子:“当在痛苦
的时候 我才知道/爱情携着你在我心中永驻/我可以断言/没有经历痛苦的爱情/就不会尝到真正的欢乐和幸福。”欢乐和幸福固然是一种美,但没有经过痛苦之美,又怎 能享受得到呢?


   痛苦的降临我们虽然无法阻止,但却完全可以利用它、开发它。这种利用和开发就是正视痛苦,从痛苦之中崛起,在一次次的崛起中去感受生命的瑰丽。一般说 来,每一个有追求的人,内心都有一股不甘沉沦的冲动,这股冲动包含有精神的补偿、情感的沟通、人格的整合、自我的实现、生命的抗争以及各种欲望的追求。这 种种欲望冲动的集结,也就是生命的驱力。正是这种驱力,支撑着顺境和逆境中的人生。人在这种驱力的作用下,于灵魂深处挣扎着,在纷纷繁繁的现实生活中谋求 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同时也展示了灵魂。


   人生总是这样,前我而去者已去,后我而来者会来。生活在这个时代,就必须要负有这个时代的使命。一旦承受了使命,敢于向痛苦挑战,生命之河便一改往日的 沉重和抑郁,激越如峡谷流水呼啸着奔腾向前。

      (实践出真知。为人处事,事在人为。天文地理,人格特色,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特性、规律、感应,即智慧。  不是人人都强大,而是人人都渺小。勤奋努力,乐于耕耘,分工协作,认真负责,健康友爱,炎凉醒醉,节奏功效,情景秩序,更新换代,人生更美好。)

 

认 识创新

喜 欢你自己

一 个时代,一种解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职场,修炼,休闲,灵长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