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基本概念总结

 Reference: http://www.mscbsc.com/bbs/thread-202970-1-1.html

概念 解释
UMTS频段划分 FDD 上行:1920-1980MHz;下行:2110-2170MHz。上下行频率对称,分别使用两个独立的5M载波。
TDD 1880-1920MHz;2010-2025MHz。在上下行只使用一个5M载波,分时共享。
WCDMA频段划分
双工技术 TDD 从基站到移动台以及反向的信息使用不同时隙传送。这种双工方式可以灵活的分配前反向信道,尤其适合于前反向业务不对称的系统。
FDD 由两个频段组成,其中一个频段提供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信息传送,另一个频段则提供反向信息传送。实际应用时这两个频段按一定的频率间隔成对使用。
PLMN标签(PLMN value tag) 1、PLMN value tag是master info block里面的一个IE,标识SIB1是否发生变化,而SIB1中有LAC/RAC的信息。如果SIB1的内容发生变化,RNC会将PLMN value tag++(在PLMN标签最小值和PLMN标签最大值范围内)。如果UE在读系统消息中的MIB时检测到PLMN value tag发生变化,就会读SIB1,否则就不会读SIB1;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拥有30万通信专业人员,超过50万份GSM/3G等通信技术资料,是国内领先专注于通信技术和通信人生活的社区。%{+l6I#Y/H4p0c:[
2、PLMN value tag的最大最小值是指PLMN value tag可以变化的范围; |  国内领先的通信技术论坛'q*J5G5j7u:_1z"Y
3、PLMN value tag主要用于两个相邻小区属于不同的LAC/RAC情形,比如一个UE从cell1(LAC1)移动到cell2(LAC2),两个小区的PLMN value tag相同,UE就不会做位置更新,本来这时候UE跨LAC移动应该发生位置更新的。所以规定相邻LAC/RAC的PLMN value tag变化范围不能有重叠,比如LAC1的PLMN value tag为1~64,LAC2的PLMN value tag为65~200。
RL A "radio link" is a log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a single User Equipment and a single UTRAN access point. Its physical realisation comprises one or more radio bearer transmissions.
RLS A set of one or more Radio Links that has a common generation of Transmit Power Control (TPC) commands in the DL.
RAB The service that the access stratum provides to the non-access stratum for transfer of user data between User Equipment and CN. RAB(Radio Access Bearer)定义在UE和CN之间建立,根据签约用户数据、CN业务能力和UE业务请求的QoS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RAB。在RAB建立时,CN把RAB映射到Iu接口承载上;UTRAN把RAB映射到Uu接口传输承载和Iu接口传输承载上。
RAB sub-flows A Radio Access Bearer can be realised by UTRAN through several sub-flows. These sub-flows correspond to the NAS service data streams that have QoS characteristics that differ in a predefined manner within a RAB e.g. different reliability classes.
RB The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layer2 for transfer of user data between User Equipment and Serving RNC."`:c'N-V-z4Y8s
WCDMA一个码片距离 一个码片距离=光速/码片速率,即:3*10^8/(3.84*10^6)=78米;WCDMA码片速率为3.84Mchip/s
处理增益 处理增益=10lg(码片速率/业务比特速率),如AMR12.2K业务的处理增益为10lg(3.84*10^6/(12.2*10^3))=25dB。WCDMA信道处理增益指在解调信号时获得的编码增益和扩频增益:P-CCPCH、S-CCPCH除扩频增益外,还有3db编码增益;CPICH、PICH、AICH等只有扩频增益;SCH不经扩频处理,但发射时在时间上重复,也有增益。
衰落 快衰落 快衰落是由于用户的快速移动引起频率扩散、或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传输路径衰落特性不一样、或不同的频率衰落特性不一样,引起时延扩散等原因造成的;快衰落服从瑞利分布。
慢衰落 慢衰落由障碍物阻挡造成阴影效应,接收信号强度下降,但该场强中值随地理改变变化缓慢;慢衰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时间色散 指到达接收机的主信号和其他多径信号因在空间传播时间或传播距离上的差异而带来的同频干扰问题。
RL/RLS/RB/RAB概念
多用户检测技术 MUD 多用户检测指利用多个用户信号的码元、定时、幅度以及相位等信息联合检测多用户信号以提高接收效果的一种检测技术。多用户检测(MUD)称为联合检测和干扰对消,降低了多址干扰,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最优接收机是联合检测所有的信号,并将其他用户的干扰从期望的信号中减去(信号的相干特性是已知的,干扰是确定的)。由于信道的非正交性和不同用户的扩频码字的非正交性,导致用户间存在相互干扰,多用户检测的作用就是去除多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可有效的缓解远近效应的问题。一般而言,对于上行的多用户检测,只能去除小区内各用户之间的干扰,而小区间的干扰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比如相邻小区的用户情况),是难以消除的。对于下行的多用户检测,只能去除公共信道(比如导频、广播信道等)的干扰。
多用户检测技术MUD
分集技术(关键:各路信号要尽量不相关) 空间分集 主要采用主分集天线接收的办法来解决,基站的接收机对主分集通道分别接收到的的信号进行处理,一般采取最大似然法。这种主分集接收的效果由主分集天线接收的不相关性所保证(所谓不相关性是指,主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与分集天线的接收信号不具有同时衰减的特性,这也就要求采用空间分集时主分集天线之间的间距大于10倍的无线信号波长(对于GSM,900M要求天线间距大于4米,1800M要求天线间距大于2米),或者采用极化分集的办法保证主分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不具有相同的衰减特性。而对于移动台(手机)而言,因为只有一根天线,因而不具有这种空间分集功能。软切换就是一种空间分集。
频率分集 WCDMA系统中多个用户共享同一宽带载波能提供干扰信号的分集,即来自大量的系统用户的多址干扰被平均。这就是频率分集。主要采取扩频方式来解决,在GSM移动通信中,简单地采用跳频这种扩频方式来获得跳频增益;在CDMA移动通信中,由于每个信道都工作在较宽频段(窄带CDMA为1.25MHz),本身就是一种扩频通信。用多个不同的载频传送同样的信息,如果各载频的频差间隔比较远,其频差超过信道相关带宽,则各载频传输的信号也相互不相关。要求W>Bc,即频率分集信号的频率间隔W要大于信道相关带宽Bc以保证各频率分集信号在频域上的独立性。
角度分集 利用天线波束指向不同使信号不相关的原理构成的一种分集方法。
时间分集 以超过信道相干时间的时间间隔重复发射信号,RAKE接收机认为:一个码片时间>信道的相关时间。主要靠RAKE接收技术、符号交织、检错和纠错编码等方法,不同编码所具备的抗衰落特性不一样。要求T>Tc 即重发信号的间隔时间T要大于信道相关时间Tc 以保证重发信号在时域上的独立性。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常采用交织编码技术来达到时间分集的目的,其交织编码的深度应大于信道相关时间。
极化分集 利用垂直/水平极化的正交性来进行两路分集;
分集合并技术 最大比合并 RAKE中用,增益最高。在接收端由N个分集支路,经过相位调整后,按照适当的增益系数,同相相加,再送入检测器进行监测。
等增益合并 在接收端由N个分集支路,经过相位调整后,按照相等的增益系数,同相相加,再送入检测器进行监测。
选择性合并 在N个分集支路中选择具有最大信噪比的支路作为输出。
分集技术与分集合并技术
Rake接收技术 Rake接收机即相干接收机,也叫多径接收机(理论基础就是:当传播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周期时,多径信号实际上可被看作是互不相关的),其工作原理:(1)识别有效能量到达的时间延迟位置,并且将Rake接收机的指峰分配给那些峰值的位置;(2)在每一个相关接收机中,都要对快衰落过程产生的变化很快的相位和幅度进行跟踪,并将其消除;(3)将所有指峰处经过解调和相位调整后的符号进行整合,并送入解码器进行后续的处理。
Rake接收技术
香农公式 Bitmap

信道容量是信道能够传输的最大信息率。如果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为N0(W/Hz), 信道的带宽为B(Hz),信号功率为S(W)
香农公式
信源编码 波形编码 以尽可能重构语音波形为原则进行数据压缩,即在编码端以波形逼近为原则对语音信号进行压缩编码,解码端根据这些编码数据恢复出语音信号的波形。它具有语音质量好、抗干扰能力强等有点。但是编码速率高,一般在16~32kb/s之间。
参数编码(声码器) 从听觉的角度注重语音本身的重现,在编码器端分析出该模型参数并选出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高效率的编码,解码器端则利用这些参数和语音产生模型重新合成语音。它具有编码速率低的优点,一般在2.4kb/s一下。但是语音质量差。
混合编码 综合了上述两种技术的优点。基于语音产生模型的假定并采用了分析与合成技术,但同时也利用语音时间波形信息,增强了重建语音的自然度,使语音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编码速率上升,一般在2.4~16kb/s之间。
信道编码 卷积码 卷积编码器在任何一段规定时间内产生的n个码元,不仅取决于这段时间中的k个信息位,而且还取决于前N-1段时间内的信息位。此时监督码元监督着这N段时间内的信息,这N段时间内的码元数目nN称为这种码字的约束长度。我们通常用(n,k,N)表示卷积码。WCDMA中语音和低速信令采用卷积码。BCH、PCH和RACH:1/2卷积码,CPCH、DCH、DSCH和FACH:1/2或1/3卷积码、1/3Turbo码、不编码。语音这种低速率一般采用1/2或者1/3的卷积码,希望使用盲速率检测技术。
Turbo码 WCDMA中数据采用Turbo码。高数据速率一般采用1/3速率的Turbo码,此时为了获得更高的增益,每个TTI内的比特数应大约超过300。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功率控制技术 开环功控 开环功率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根据用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之积为常数的原则,先行测量接收功率的大小,并由此确定发射功率的大小;发送下行信标信号来对路径损耗做出粗略的估计,开环功控设置初始发射功率,使发射功率能尽快收敛到实际所需的发射功率值;由于WCDMA在FDD模式下上下行频率间隔很大,上下行链路的快衰落之间本质上不相关,所以开环功控相当不精确。移动台的开环功率控制是指移动台根据接收的基站信号强度来调节移动台发射功率的过程。接收的信号功率越强,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应越小,其目的是使所有移动台到达基站的信号功率相等,以免因“远近效应”影响扩频WCDMA系统对码分信号的接收;基站的开环功率控制是指基站根据接收的每个移动台的传送的信号质量信息来调节基站发射功率的过程,其目的是使移动台在保证通信质量的条件下,基站的发射功率为最小。开环功率控制主要用来克服阴影衰落和路径损耗。上行:应用于PRACH和DPCCH信道;下行:应用于DPCCH信道
内环功控 内环功率控制用于克服多普勒频率产生的衰落。根据目标信干比调整发射功率,频率1.5kHz;(1) 上行闭环功率控制下基站要频繁测试接收到的SIR值,并把它跟目标SIR值相比较,命令移动台采用与基站接收功率(或SIR)成反比的发射功率。对于低速和中速的移动台能很好的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对于高速移动台没有效果。(2) 下行采用与上行同样的功率控制技术,但目的不同:由于下行是一个基站对应多个UE,故不存在远近效应。希望在小区边缘的移动台能提供高的发射功率。虽然消除了衰落,但是是以增加发射功率为代价的。UE控制下行发射功率,而NODEB独立控制上行发射功率。上行信道的功率控制主要是为了克服远近效应。下行信道不存在远近效应的问题,采用功率控制是为了克服瑞利衰落和相邻小区的干扰。在1.5k的功控频率下,1dB的功控步长对30km/h以下的衰落有效跟踪;2dB的步长对80km/h以下的衰落能有效跟踪;当运动速度大于80km/h时,闭环功控将不能跟踪衰落,反而会引入噪声,应该使用小于1dB的步长;当运动速度小于3km/h时,设置小于1dB的步长可以避免过调。
外环功控 根据各个单独的无线链路的需要调整目标SIR的设置,其目标是取得恒定的质量——通常是由某个值的误比特率(BER)和误块率(BLER)来定义。实现:在上行链路中给每一个用户数据帧加上“帧可靠性指示符”的标签,解码后监测某个用户帧的CRC校验结果,然后再调整。上行外环功率控制位于RNC中,下行链路外环功率控制位于UE中。上行链路,RNC对收到的功率控制指令进行宏分集合并后,检测上行链路质量,然后为各NODEB设置SIR目标值。外环功率控制频率值一般为10~100Hz。RNC或UE的高层通过对信号误码率(BER)或误块率(BLER)的估算,调整内环功率控制中的目标信噪比(SIRtarget)。由于这种功控是通过高层参与完成的,所以叫做外环功控。
功率控制技术
切换技术 更软切换 移动台位于一个基站两个相邻扇区的小区覆盖重叠区域,移动台和基站的通信有两条空中接口信道,每个扇区各一个。下行需要两个扩频码来区分他们;上行基站要接收每个扇区中移动台的码分信道,然后引入到同一NODEB基带Rake接收机并进行通常的最大比例合并。在更软切换期间,每条连接都只有一条功率控制环路是激活状态。下行在UE中进行最大比合并。一般有5%~15%的接续发生更软切换。
软切换 概念 移动台处于属于不同基站的两个扇区覆盖面的重叠部分。下行移动台通过最大比例合并Rake处理来接收两个信道(信号);上行两个基站同时接收移动台的码分信道,但接收到的数据被发送到RNC进行选择合并。在软切换期间每条连接的两个功率控制环路都是激活状态,每个基站各用一个。一般有20%~40%的接续发生软切换。
激活集 指的是UE当前正在使用的小区的集合,软切换的执行结果就表现在活动集中小区增加或减少。
观察集 UE根据UTRAN给的邻近小区信息,正在观察但不在活动集中的小区,UE对观察集中的小区进行测量,当测量结果符合一定的条件时,这些小区可能被加入活动集,所以有时也称为候选集。
检测集 UE已检测到,但既不属于活动集也不属于观察集的小区,UTRAN可以要求UE报告已检测集的测量结果
前向切换 小区更新 主要用于当UE位置发生改变时及时更新UTRAN侧关于UE的信息,还可以监视RRC的连接、切换RRC的连接状态,另外还有错误通报和传递信息的作用。不管是小区更新还是URA更新,更新过程均是由UE主动发起的。处于URA_PCH状态时,如果分配给UE的URA不在小区中广播的URA ID列表中,则UE将发起URA更新过程。或者UE在服务区内,但T306超时,则UE将发起URA更新过程。
URA更新
直接重试 指UE从IDLE模式请求进入CONNECTION模式时,如果准入失败,则根据UE以前上报的RACH测量报告,从中选择其它最优的小区尝试接入。(1)直接重试算法只在UE发起RRC连接建立请求时有效;(2)对UE上报的RACH测量报告中的小区测量值进行缓存,RNC收到新的RACH测量报告后即删除原来存储的小区测量信息,对测量信号CPICH Ec/No大于MinSignalRequierd(基本接入门限)的小区进行缓存,并记录上报时间;(3)(3) 当UE请求RRC连接建立时,如果失败,RNC根据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携带的RACH测量报告中的小区测量信息,挑选新的质量最优的小区再次尝试接入,直到所有可用小区(后候选小区)都失败且达到最大重试次数后为止。直接重试算法包括RRC重试算法和RAB重试算法。RRC重试算法:指RRC连接建立过程中在RNC内部不同UMTS小区间的重试过程,目前一般优先重试UE初始接入小区的异频同覆盖小区,如果失败再对RACH测量报告中的其他同频小区进行重试。RRC建立过程中,无法确知业务速率、域类型等其他信息,且信令过程也缺乏到GSM小区的必要信息,因此该阶段只能在UMTS小区间进行重试。RAB重试算法:指RAB指派过程中,无线层资源分配失败,由RNC发起的到GSM/GPRS小区迁移重试过程。
重定向 重定向算法主要利用RRC CONNECTION REJECT消息中的Redirection info信元和UE的小区重选过程完成引导UE到异频、GSM系统中接入的过程。与RRC直接重试算法相比,二者触发条件相同,但重定向过程需要UE执行小区重选过程,因此用户感觉到的接入时延将增加。但也正是有了小区重选过程,用户的接入成功概率会增加。另外重定向算法支持到GSM小区,而RRC重试算法不能支持。RRC重试算法和重定向算法可以是串行关系,即直接重试失败后启动重定向。
硬切换 UU接口有5个信令过程都能够完成硬切换:(1)物理信道重配置(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2)传输信道重配置(TRANSPORT CHANNEL RECONFIGURATION);(3)RB建立过程(RADIO BEAR SETUP );(4)RB释放过程(RADIO BEAR RELEASE);(5)RB重配置过程(RADIO BEAR RECONFIGURATION)。伴随迁移过程也用上述5种中的一种来完成,分为同频、异频和系统间硬切换三种。目前异频测量采取周期测量上报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小区属性(载频覆盖边缘小区和中心小区),切换判决采用不同的物理测量量(CPICH RSCP和CPICH Ec/No)和切换门限。系统间切换使用CPICH RSCP作为物理测量量,使用2D、2F事件决定压缩模式的启动与停止。
切换相关参数 滤波系数
为了防止测量报告过程中的随机干扰和减小信号频繁波动的影响,避免乒乓切换,在测量中采用平滑滤波算法。滤波系数该参数越大,对信号平滑作用越强,抗慢衰落能力越强,但对信号变化的跟踪能力越弱。对于密集城区,由于站间距很小,切换时间很短,因此必须减小跟踪时间,也就是减小此滤波系数。一般来说,层3滤波系数取值为2比较合适。参数建议值:D3。 |  国内领先的通信技术论坛9e!h8}8u.o
滤波的作用就是将多个测量结果进行平均(因为即便是在同一个位置,UE不动,接收到同一个小区的信号也会有差异,有时可以达到20dB以上),滤波系数越大,就相当于平均的测量结果个数越多,当然更能反映平均水平,即平滑能力越强;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平均的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的信号变化情况,滤波系数越大,越不能反映信号的实时变化,即不能即时地跟踪信号变化.但如果滤波系数越小,可能又会造成一些误判决,即比如会造成频繁的切换等问题.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拥有30万通信专业人员,超过50万份GSM/3G等通信技术资料,是国内领先专注于通信技术和通信人生活的社区。$r1~![0~.S&Z&T

一般来讲,密集城区多径效应明显,滤波系数应该小一些,以便能够及时地跟踪信号实际变化;郊区和农村地区信号变化比较慢,滤波系数应该大一些.
事件的迟滞 该参数的取值与慢衰落特性相关。该值越大可减少乒乓和误判,但会导致事件触发不及时。磁滞的增大,对于进入软切换区域的UE而言,相当于减小了软切换范围,对于离开软切换区域的UE而言,相当于增加了软切换的范围。该参数的取值即需要考虑无线环境(慢衰落特点) |  国内领先的通信技术论坛"J-u9e/A!v']&C'u
也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的切换距离和用户的移动速度。1A、1E事件为向活动集中添加小区的事件,属于关键事件,为保证及时切换,1A事件的磁滞可比1B、1F、1C、1D事件磁滞设置小一些。但不应相差太大,否则会影响软切换比例。
延迟触发时间 该值与慢衰落特性有关。该值越大,误判概率越小,但会减小事件对测量信号变化的响应速度。25.133V3.6.0中规定同频测量物理层每隔200ms更新一次测量结果,因此Time-to-trigger低于200ms没有实际意义,延迟触发的设置应尽量接近200ms的整数倍。对高速率移动台占多数的小区,该值可设置小一些,而低速率移动台占多数的小区,可设置大一些。另外不同类型的事件对上报的延时要求也不同:活动集添加类事件(1A事件和1E事件)通常要求较小的时延,活动集替换类事件(1C事件和1D事件)通常要求较小的乒乓和误切换,对掉话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类事件可设置较大的延迟触发时间,活动集删除类事件(1B事件和1F事件)延迟触发的设置则主要考虑减少乒乓切换,初始设置可与1A、1E事件设置相同。
加权因子 该参数用于根据活动集中每个小区的测量值来确定软切换的相对门限。该参数越大,相同条件下计算得到的软切换相对门限越高。当Weight取0时,软切换相对门限的确定只与活动集中最优小区有关。
小区偏置CIO 小区CPICH测量值偏移量。该值与实际测量值相加所得的数值用于UE的事件评估过程。在切换算法中起到移动小区边界的作用。该参数由网规根据实际环境配置。该值越大,就越容易加入激活集,从而越容易进行软切换。在配置邻区时如果希望切换容易发生,可以配成正值,否则配成负值。
小区惩罚 为了避免切换算法再次判决此UE向本来已经没有多余容量的小区进行切换。为了避免做出多余的判断,如果切换失败(包括软切换加入和硬切换),限制该UE在惩罚时间内向该小区再次发起准入请求,并且要求事件转周期报告的报告间隔应该和惩罚时间相当。这样,在切换失败后一方面对失败的目标小区进行惩罚,另一方面使周期报告的时间间隔和惩罚时间相当,可以避免造成大的处理能力的浪费。面向连接的小区惩罚算法如下:小区惩罚算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受惩罚的小区进行切换接入的拒绝,即不允许该UE再向此小区提出切换请求,将惩罚位置1;当惩罚时间到期后,解除惩罚,将惩罚位置0。 使用set hocomm命令配置此面向RNC的全局切换参数,使用lst hocomm命令查看参数当前的配置。
事件转周期报告 当UE发送测量报告后UTRAN没有任何回应(比如因为容量不够),此时UE从事件报告转向周期报告机制,测量报告的内容包含直到ACTIVE SET内小区的信息和进入REPORTING RANGE的MONITORED SET内小区的信息。只有当此小区被成功加入ACTIVE SET或者离开REPORTING RANGE时,UE才停止周期性发送测量报告。
HCS小区重选惩罚时间 分层小区重选惩罚时间。为了防止乒乓切换而设置的值。当UE从一个小区切换到另一个小区后,为了防止UE重新切入原小区,设置一个时间,在这个惩罚时间内,UE无法切回原小区。
典型切换过程 典型的切换过程为:测量控制—>测量报告->切换判决—>切换执行->新的测量控制。测量控制和测量报告信令流程图:网络侧RRC层给UE的RRC层发一个MEASUREMENT CONTROL消息,要求UE进行测量和报告。UE的RRC层通过原语配置L1层进行测量,L1层经过一次平滑处理后通过原语向RRC层报告测量结果,RRC层经过二次平滑处理后如果满足报告条件就发送测量报告给网络侧RRC层。(1)测量控制:测量控制过程用于建立、修改和释放UE中的一个测量, UTRAN在下行链路DCCH上采用AM模式发送;(2)测量报告: 在CELL_DCH状态,对于UE中某个正在进行的测量,当变量MEASUREMENT_IDENTITY中存贮的上报准则满足时,UE在上行DCCH上发送MEASUREMENT REPORT消息。
软切换典型参数 Window_add Window_add取值为1~3dB,Window_drop取值为2~5dB。如果UE和多个NODEB之间的路径损耗都相同,软切换带来的增益上行链路增益为1.8dB左右,即UE发射功率可降低1.8dB。而下行链路获得的软切换增益为2.3dB,因为下行假设没有采用发射分集。当UE和各NODEB之间的路径损耗相差特别大时,即UE只和一个NODEB相连,这个时候会引起UE发射功率的增加,从而UE不能从路径损耗最大的NODEB获得增益。其中Window_add=相对门限-迟滞;Window_drop=相对门限+迟滞。
Window_drop
软切换链路增益 宏分集增益 即软切换对抗快衰落的增益(软切换对链路解调性能的增益)。由于宏分集合并的作用,软切换减少了相对于单个无线链路所需的Eb/No值,带来一个对抗快衰落的附加宏分集增益,典型值为1.5dB。软切换总的增益一般为2dB~3dB,是包含了对抗慢衰落和快衰落的增益。
微分集增益 即软切换对抗慢衰落的增益。软切换多条无关分支的存在降低了阴影衰落余量需求,由此带来的增益 —— 多小区(Multi-Cell)增益。基站之间的慢衰落是部分不相关的,通过软切换移动台能选择一个更好的基站,因此软切换可以减少所需的对数正态衰落的储备,带来一个对抗慢衰落的增益。更软切换在NODEB中进行最大比合并,增益最高;软切换在RNC中进行选择性合并,增益一般。
软切换开销 由于UE和NODEB间的每个连接都需要逻辑基带资源、在Iub接口上预留的传输容量和RNC资源的支持,所以软切换开销可以看作是对实现软切换所需要的额外硬件/传输资源的一个测度。过高的软切换开销会降低下行链路容量,因为每一个软切换连接都会增加对网络的干扰。软切换开销可以通过合理设置Window_add、Window_drop和激活集大小等参数来控制。一般地,当小半径小区和大半径小区设置相同的软切换参数时,小半径小区通常比大半径小区所需地开销大。这是因为大半径小区内地UE只和较少数目地NODEB同步,而小半径小区则较多。另外多扇区时,软切换开销更大,所以多扇区时应该设置较低地Window_add、Window_drop值。
软切换比例 1、软切换区域比例 = (活动集小区中个数为2的点数+活动集小区中个数为3的点数)/测试总点数×100%,这个指标是衡量存在软切换的区域占整个覆盖区域的比例。反映重复覆盖的情况。4R7c(|8X![4h
2、软切换比例(从单个UE占用RL的数量计算,主要是衡量由于软切换而额外占用的空口和IUB资源的,也可以从路测数据中模拟,假设1条RL的点数定义为A1,2条定义为A2,三条定义为A3),关于这个指标有两个不同的计算方法:www.mscbsc.com)n#j3a1h$O/x5|6~4t4{4o,Y
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 R*m3i9f-S
公式一:(A2*1+A3*2)/(A1+A2*2+A3*3)
www.mscbsc.com)d1Q-S8n;['z,|,x4J
公式二:(A1+A2*2+A3*3)/(A1+A2+A3)-1 |  国内领先的通信技术论坛&["T6}9y;u5b1@(v'w
公式二更能代表软切换带来的额外开销。但是由于公式二计算出来的值偏大,实际规划时不容易达到用户的指标要求,部分友商采用公式一计算。公式二在话统工具里面进行了细化,分出了软切换和更软切换的情况。公式1表示的是多余的链路数除以实际使用了的链路数(包括软切换多使用的链路数),所以计算值偏小,但不科学。可以达到30%以下,容易满足用户的指标要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WCDMA,休闲,Fundament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