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优势到底在哪里?以我的经历和思考发问,欢迎探讨

客观的说,我是带着学习的态度来到新加坡的。

我也荣幸的找到了一家Fortune 500的IT企业,职位是资深架构师和Team Leader。然而我最近一直在问自己,新加坡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为什么要问到这个问题?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我目前在参与一个nation wide的project,身份是项目中唯一的架构师。此项目由我独立开发了一个framework,之后培训并指导团队成员进行设计和研发。

老板给我的时间其实很长,有1个半月,但从他安排这个事情的眼神和谈话来看,他认为这个任务很重很紧很难。虽然我乐呵呵并略带严肃的说“我会尽力的”,但其实我知道,我起码可以提前1-2周完成。

从过程来看,我一开始就发布了我的milestone,并公布了我拟采用的architecture development策略和方法。然后“严格”且有计划的按照这个milestone发布我的进度预告和成果,最后恰当的在计划时间内发布我的框架,并交付了这个公司迄今为止最为完善(同事给我的反馈说法)的文档和系列PPT培训材料。

然后开展培训,发现需要普及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技能还很多,否则他/她们听不懂(哈哈,绝对不是因为我的英语问题,我的专业英语培训还是OK的,偏美语口音,习惯Singlish的同事们听得懂的)或者根本就是概念缺失,需要临时给他们补课。

我给他们提供了若干非常棒的创新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之所以说棒因为那可以很恰当的改变了他们原来陈旧的开发习惯,大面积的减少他们的编码并在性能上有数量级的提升,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用起来很简单。

我自认为是很职业很专业的人,虽然不一定是最牛的那拨但自问还好。即便这样,在这样的Fortune 500 IT公司里面,我只能尽量多学习点其他半年到一年以后才会用到的知识和技能,甚至策划自己的创业idea,以便不要让自己太空闲,或者进度跑的太快。

最让我触动并决定仔细思考“新加坡的优势到底在哪里?”的事件,是发生在前天,PM召集了我老板的老板过来谈这个项目的human resource plan,PM认为这个项目在目前5个人的基础上,还需要recruit 8 more工程师,而老板的老板沉吟了一下居然没有什么异议,最让我震惊的事件发生了,他问PM:要不要把几年前做这个项目的某人请回来,以确保项目成功(因为这个项目上一版本到现在,有好几年了)。 OMG。

我自己做过总监是知道的,我对成本敏感,我粗略估算一下这个项目的成本,晒给大家看看:
1、5+8人,9月开始到明年2月完成,总投约入为13人*6月=78人月(我+PM这两个月参与的都暂时不算了),暂时考虑免费维护期1人年,则成本大于7人年;
2、按照国内我之前公司的成本考核办法为每人年30w人民币/人测算,则该项目成本大于210w人民币;
3、新加坡的人力成本约为中国的2.5倍,这该项目的成本大于等于525w人民币。

而这个项目的规模,以我多年的经验测算,招投标的标的大概在100-150w左右。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国内的PM做这样的human resource测算,我们的老板只有两种可能:
1、OK,反正我看不懂——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说这个老板一直没睡醒;
2、fire掉这个PM——明显亏本110w的项目,这个PM有问题啊,找死

请问,他还会在肯定这个PM的测算之后,问:要不要我帮你把前面项目的人,高价请回来帮你?!

我敢说老板的老板肯定也对成本敏感,这就只有一种可能:这家Fortune 500甚至是全新加坡的IT企业都是类似的成本基线,且项目的利润空间足够支撑这种测算。

除了这个让我吃惊的成本问题,我们再回头思考我前面陈述过程中潜伏的几个问题:
1、管理松散——进度松垮垮,跟进不足
2、文档严重缺失——我文档能力不俗,但在国内我的管理理念下认为理所当然啊——我绝不希望我管理的项目稀里糊涂,没法移交
3、员工技能一般——这可是Fortune 500啊,闲杂人等根本不要进来。

回到我们思考和探讨的主题: 新加坡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我知道这里是个人精出没的地方,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框架,项目管理,电信,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