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呀,可悲!!!这就是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

可悲呀,可悲!!!这就是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

        好久没有正式写个博客了,今天终于动笔了。

        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想清楚,总想等想清楚了再写个博客,于是就等啊等啊……等到了今天,还是没有答案。

        看来是等不到答案的,只有去边摸索,边研究。看来只有在行动中才有可能将问题搞清楚了。答案是等不来的。

        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培养不出来杰出人才”,也就是“钱学森之问”。我曾在我的博文(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中探讨过这件事情。当时只是一时的激动,没有深入。

        近来,教育部低调启动了一个“珠峰计划”,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这项试图破解中国人“大师”、“诺贝尔奖”心结的人才培养计划正在浮出水面。

        在北大清华等国内11所名校悄然启动,这项由中央专项拨款提供资金支持的人才计划旨在培养创新型的领军人物。

        据了解,入选高校包括国内11所名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

        该项计划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开始试验。今年入围高校共招收500名,这项计划的总规模是2000名左右。

        我注意到,在介绍这个计划时,有这样的一段话:“北大有关人士证实,帖子所披露的内容“大致差不多”,北大预计不会单独招生,而是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现这类人才并重点培养。据了解,北大在自主招生环节上也有意识地挑选适合“珠峰计划”培养的人才。

        从这段文章中,我注意到这样的两句“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现这类人才并重点培养”“北大在自主招生环节上也有意识地挑选适合“珠峰计划”培养的人才”,通过这两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味道???

        按照我的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没有“发现这类人才”或者没有“挑选到合适珠峰计划培养的人才”,珠峰计划也就泡汤了。

        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才不是我们的11所最著名的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学生本身就具有的素质。在目前的学生中,单单靠我们的这些最著名的学校,是培养不出来杰出人才的。

        可悲呀,可悲!!!这就是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这样的高等教育如果还不彻底改变,我们何年何月才有杰出人才,什么时候才能破解中国人的“大师”和“诺贝尔奖”心结。

        众所周之,只有良好的教育体系,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社会机制,这才是产生大师的土壤。应该是注重培育土壤,而不是单纯地去播种良种。再好的良种,在贫瘠的土地上,也不可能茁壮成长。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什么良种了。

        其实,我们原本是可以自己培育良种的。但是必须要改造我们的土壤。这是破在眉睫的事情。

我从教27年了,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已经证明:“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我现在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一个信息技术提高班,主要是招收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经过3年的业余时间培养,他们都能成为很出色的IT职业高手,在学期间就都通过了国家的计算机软考,还没有毕业就具有了政府人事部门认可的中级职称的任职资格《软件设计师》。

        这个证书资格,还是国际认可的,到韩国和日本都是通行的。请查阅关于中韩信息技术考试标准互认的通知和关于中日信息技术考试标准互认有关事宜的通知。

        拿到这个证书,我们并没有停下来,我们还要让他们经过一年左右的实战培训,让他们在进入社会前,就经历那些困难和挫折。

        培育他们的抗打击能力,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和勇气,锤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他们走向实际工作岗位,马上就能一显身手。他们没有就业的困惑,因为他们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效益。这样的人才那个企业不欢迎!

根据我的统计调查,他们的年薪均在十万元以上。请查阅:职友集网,在职位,公司关键字输入:软件设计师,地点输入:北京。

        这个提高班,我已经办了十年,经历了很多的弯路和挫折,也探索和实践了很多的理论和方法。十年的摸索,建立了一些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摸索了一些经验。我将在后面的博客中,陆续的拿出了晒晒,敬请指教。

在我的博客中,已经有些介绍:

将一个个的普通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级职称的软件设计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教育,交通,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