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不见残疾人

2008年09月08日22:13   美国青年看中国  杰希卡·斯皮尔斯 (不同意此文标题之意)


来到北京的第二天,我们去游览颐和园。

颐和园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皇家园林,如今是闻名于海内外的旅游景点。可是,在游览时,我们每进一个园子都要跨过一道门坎儿,跨第一道门槛时我就被绊了一跤。于是,我开始关注起这个问题。

其实颐和园的地面很平坦,门道也很宽,修建能走轮椅的坡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在随后的一连几道门旁,都没有发现一条供残疾人用的坡道。后 来的日子里,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在北京应当多建一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尤其是供残疾人使用的卫生间。作为外国人,虽然我很不习惯中国的蹲坑马桶,但起 码还能凑合着用,而坐轮椅的残疾人就根本无法使用那样的厕所了(常青注:这一点深有感触,就拿我现在的工作单位的公共厕所来说全是蹲式的,像我这样坐轮椅 的来说基本上是没法用的)。

自从发现缺少为残疾人修建的坡道后,我还注意到在北京竟然看不到残疾人。大街上我没有看见过任何身体有残缺的人。和副领队LisaWeaver谈起这件事儿的时候,她说,中国的残疾人总是避免出现在公共场合(常青注:这已是过时的传统观念)。直 到参观北京中医医院时,我才见到了第一把轮椅。在那里,针灸科的王良鹏医生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的中草药,还让我们观摩了一个瘫痪病人接受针灸治疗的过 程。医生告诉我们说,针灸不仅可以医治一般性疾病,还能够用于医治癌症、中风和心脏病的康复治疗。可惜,针灸用于治疗天生身体残疾的情况还不多见。我觉得在当今中国,人们在法律上、感情上还有经济上,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关照和支持都是不够的。

美国的情况则要好得多。近百年来,依照法律,美国所有的公共建筑都有供残疾人使用的通道,特别是在学校(常青注:自己的求学之路中,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看到过专门供残疾人使用的通道,全是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业的)。过去的二十年里,为了让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曾通过了一系列在雇工和教育方面反歧视的法令,建立和开展了一系列类似特殊“奥林匹克”那样的活动。我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就有一个专门为患智障“唐氏综合征”的学生开设的科目。那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上裁剪课,也可以选择和其他学生一起上唱歌和体育课, 这使他们既能受到必要的特殊照顾,同时又觉得自己和其他学生没什么不一样。残疾孩子们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2004年7月24日的 《中国日报》有一篇文章,表现了残疾孩子的父母要改变现状的愿望,一个外国母亲的女儿有智障,由于在北京没有一家国际学校接受她女儿,母亲决定在北京为她 女儿和有同样问题疾病的孩子开一所国际学校。

一位北京教育部门的官员说,“教育部已经意识到了这种需求……所有的孩子,包括残疾孩子,只要想上学,都应当得到保证。”(常青注:说实话,看到这句话挺生气)(《中 国日报》,2004年7月24日)我觉得仅仅是意识到这种需求还不够,还应当做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而且,光是教育部重视这个问题还不行。比如,若残疾人 被排斥在职场之外,教育部门能起什么作用呢?我认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设施应考虑少数人需要的轮椅坡道电梯以及专门的学校这类事情。更重要的是,应当把残疾 人看做同样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群。当然,就这点来说,美国也并不是做得无可挑剔。

离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北京会有更多的旅游者,也包括一些残疾人,因此更需要北京人考虑怎样满足残疾人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应当感谢残疾人的贡献,因为改变这种现状离不开他们自身的追求和努力。

中国正在努力与国际接轨,相信能够很好地面对和解决残疾人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活动,教育,体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