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的监管从次贷危机中应学到点什么

中国金融的监管从次贷危机中应学到点什么

  治大国如烹小鲜,金融市场的监管就像熬粥。最好的厨子恐怕是得中西合璧,既守在灶边,又掀开锅盖,给水、火、气一个自由平衡的市场。

   刘劲/文

  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很多,但毋庸置疑,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失误。次贷危机并不是危机的全部,而是一个深层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调的、代表性的体现。

  布什一上台就大力减税,从而大幅度地减低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另一方面,又以万亿的总成本动兵入侵伊拉克,加之2000年股市泡沫的破裂,政府收支由克林顿时代的盈余急转为小布什年代的巨额赤字。老百姓也好不了多少,多年来基本维持零储蓄率,挣一块钱就花一块钱。2000年之前,股市是老百姓的提款机;股市崩盘之后,房产又成了提款机。直到两个提款机都不灵了,房子和股票都不涨了,次贷危机就发生了。

  美国老百姓不顾将来的零储蓄消费,却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失误有直接联系。究其根本,美国政府在对待金融监管上基本是本着任其自然的自由主义态度。一切市场说了算。股市上涨过快,有了泡沫,不管;泡沫破了,股价大跌,降息。利率过低,引起房地产价格在全国范围内激增,产生比股市更大的泡沫,不管;昔日的股民都变成了今日的地主,零首付,无资产调查的“新”按揭,不管;金融衍生品火上浇油,为资产泡沫提供源源不绝的金融杠杆,也不管。直到泡沫无法再往大吹,以至于不得不往回收的时候,政府才重新出面,降息、注入更多的流动性、买单、改革、增强监管!总体来看,美国的这种监管态度是,对市场的高度信任加上对政府的高度不信任。监管者认为,市场的纠错机制一定比他们自己高明,认为如果监管者能看到资产的泡沫,市场早就看到了而且更正了。在这种体系下,金融危机的发生不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而是迟早的问题。

  既然美国的监管有这么大的弊病,中国是不是也应吸取教训,更大地加强政府在市场中的影响,从而减小未来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呢?否。美国能出现这么大的危机,我们当然应该学到盲目相信市场是不对的。但是,这一点实际我们早就知道,中国的问题不是我们相信市场太过了,而是市场化的程度不够。和美国完全由市场主导、有问题以后政府再出来收拾残局的理念恰恰相反,中国的金融市场是在政府从宏观到微观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的问题不在于市场的弊病得不到控制,而是市场的优点和纠错机制得不到处分的发挥。

  A股市场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一年内从合理的两三千点激增到六千点,然后再一路回落下来?市场的纠错机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是个重要原因。股市能急速上涨,当然是有些投资者非常乐观,对投资前景充满信心。但这毕竟是一部分人,少数人往往容易出错,他们很可能是过分乐观了。在这时,市场上的另一部分人可能比较悲观,但因为我们没有引入卖空机制,这部分人就无法在市场上用买卖股票来表达他们的看法。因此,股价就片面地体现了过分乐观的投资者的看法,就高估了。在泡沫化的大牛市里,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的纠错机制是非上市公司加快上市的速度,从而增加股票的有效供给。但我国的审批制度却过于缓慢,远远跟不上投资者对股票需求的急速增长,因此从侧面上为泡沫迅速膨胀提供了条件。这几个月的市场大跌在宏观上看基本是有惊无险,对实体经济没有大碍。但这主要是因为股市的规模,尤其是全流通的部分,仍然有限,而并不意味着监管的成功。有朝一日,如果中国的股市也到了美国的规模,流通市值与GDP大小相近,50%的跌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就会举足轻重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金融市场的监管就像熬粥。美国人是掀开锅盖来熬,一般状态下不会有事,但问题是厨子却离得远远的,一有事就不可收拾;中国的厨子总在灶边,但把锅盖却盖得太紧,因而时时得担心炸锅的危险。看来最好的厨子恐怕是得中西合璧,既守在灶边,又掀开锅盖,给水、火、气一个自由平衡的市场。

  (作者系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教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金融的监管从次贷危机中应学到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