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从小就学过,故事原文如下: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昨夜再想起此故事,有如下的反思:
1 愚公的祖辈是否也居住在那里?为什么他的祖辈没有想到去移山?是他的祖辈比他更聪明还是比他更愚?
2 愚公是在年轻的时候想到了移山,还是到年老的时候才想到了移山?如果是年轻的时候想到了移山,为什么当时没有动手,到了90岁了才开始了移山?他那么多年都在深思熟虑?到了老年才顿悟了要移山?少壮不努力,老大再愤青?90年都过来了,剩下的时间就受不了了?还是说他的父辈在的时候不允许他这么做?等他执掌了家的大权了,才能落实自己的想法?
3 愚公有90岁了,按照古代的生育常规,没有计划生育,应该至少四世同堂了,儿子,孙子,重孙子应该有一大帮才对吧,为啥只有“三夫”帮他移山,其他人都干吗去了?是愚公老先生威望不够?还是子孙不孝,或者其他人去种地养家糊口去了,抑或是一脉单传?
4 愚公90岁了仍然健在,在古代七十已经古来稀了,他这90岁应该是很高龄的老人了,说明他生活条件不错啊,生活在大山脚下,环境很好啊,他咋就不满足呢,如果把山移走了,孩子们的环境变化了,是否还能那么高寿呢?
5 愚公是讲故事的高手,他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他给出了一个美好的蓝图“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前景多么美好啊!移走这座山,我们就看到了汉水了!很有蛊惑力吧,他具备了做领导的基本素质!
6 愚公的妻子对愚公的项目提出了质疑,她提出了2点可行性的问题:(1)你能力不够;(2)土石往哪放。孩子们都是小辈,估计不敢质疑愚公的做法,妻子地位虽然稍逊,但是还是有话语权的,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愚公内心会怎么想呢?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这种大事你瞎掺和啥?别人没挑战我,你蹦出来了,找打啊!哈哈,猜测一下愚公当时的心情吧。看愚公如何回答的呢?他没有回答能力不够的问题,而是仅仅给出第2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后面回答智叟的问题才回答了第1个问题,为什么?在项目的初期,愚公心里是否是那么坚定呢?为什么后来驳斥了智叟呢?因为有小孩子来帮他了,他看到了希望!有希望才有动力啊!小孩子是否促使了愚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呢?智叟的话他听不进去,为啥就认可一个幼儿的行为呢?愚公是老小孩?
7 愚公移山是个大工程,需要子子孙孙无穷匮的努力,图个啥?就为了出入方便?为啥不能换个地方居住呢?为什么一根筋的要把山挪走呢?为什么不做方案的多选一呢?搞一言堂,思路闭塞,累死人啊!
8 如果没有帝的帮助,愚公这辈子应该没有机会看到移走山了,即使他的重孙子也无法看到吧。所以在愚公的这一辈子是无法改变环境的。不能改变环境,为啥你就不能适应环境呢?
9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孩子是来帮忙的,还是来添乱的?家里没人管,跑出来搬山玩,都是石头啊,磕着碰着咋办?这么小的孩子能干啥活?啦啦队?愚公如何给他分配任务?如何利用好这个孩子?安排谁照看他?需要仔细斟酌如何使用童工啊!不是每个项目组的成员都能发挥作用的!人多未必力量大!
10 愚公移山的故事只能说人定胜天是错误的,人不是胜了天,而是感动了天,是天移走了山,不是愚公移走了山,天如果不被感动,愚公的目的能达成吗?愚公是在移山呢,还是在感动天呢?是否愚公在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一点呢?如果早就想到了,投机心理啊,狡猾大大的啊!这种小概率事件不会多次发生的啊。
11 在当时,是否也有其他的愚公存在呢?这件事感动了帝,帝是否也会被其他事情感动呢?帝是个善良的人啊,那么容易被感动啊,他天天被感动的话,也是日理万机啊,很繁忙的,当个领导也不容易啊。
12 愚公认为他的子子孙孙都会去移山的,是否也会出现不愚的后代,直接搬走不在这里住,放弃这个移山的项目呢,儿孙自有儿孙福,到那时,愚公也无能为力吧。很多项目的前提假设往往是错误的,最终会导致项目的失败!
13两座山移走了,“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帝在下令移山的时候,是否做了可行性分析?大山压顶,多少生灵被压死了?帝是否通知了他们,也将朔东与雍南的生灵们拆迁了呢?有没有搞强拆?那个年代强拆是否违法?如果没有拆迁走,压死了诸多生灵,这帐算到谁头上啊?
14 山从此处移到彼处,是否破坏了两处的生态环境?打破了生态平衡呢?如此的话,这孽就大了啊!有没有请环境的专家论证过?如果没有经过专家的论证,凭什么搞这么大的工程!
15 是否挡住了彼处的一些人的出行呢?如果挡住了他们的出行的路,是否有的人就会不满,有不满无处发泄,会得抑郁症的,咋办啊?如果彼处也有一个愚公,也要把山移走,帝怎么办呢?再继续搬山?“夸娥氏二子”成立一个搬山队?累死他俩!
16 帝搬走了两座山,愚公可以愉快的大笑了吧,会对帝感激涕零了吧,愚公会对现状满意了吧,如果满意了,是否就丧失了奋斗的目标,没有继续移山的激情了吧,身体就会放松吧,身体一放松,就会出毛病了吧,出了毛病就可能over了吧,乐极生悲啊。
愚公如果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就走了,自己的一生苦苦奋斗,只是为了造福后人!老人们通常如此吧,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17 如果愚公没有兴奋过度,继续保持一个奋斗的心态,是否会对其他的环境因素不满呢?比如没有山来挡风,风太大了,野兽们也都搬走了,打猎没有收获,没有肉吃了,咋办呢?再继续定义一个目标,继续发扬移山的精神,继续想感动上帝?帝会哭坏眼睛的,帝的心脏也会感动出毛病的,帝也许就OVER了,为了自己的健康,帝估计不会再帮愚公,让愚公奋斗不止吧,你看,愚公多累啊!
18 通过故事讲一个道理很好啊,流传了几千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奋斗啊。我们需要学习他的精神,而不是学习他的行为!编故事的人肯定不是理工科的,不是学法律的,不是学逻辑的,不能仔细推敲啊。
哈哈,昨夜失眠,胡思乱想,记录如上,图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