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进阶

本文从几次内部培训的PPT抽出一张,专门讲外企职场进阶的悟性方面。前几年流行杜拉拉,我在豆瓣上写过一篇关于“Organization Awareness”的评论,不过杜拉拉那种Admin出身的经历,不过外企的皮毛,只能保证混的不错以下内容偏重专业职场人士内在精神的进阶。

职场进阶_第1张图片

   十几年前读刘韧写的《知识英雄》,有一段讲的是前中国惠普的总经理程天纵,他如何在中国惠普创立之初,在一个合资企业的背景下将中国惠普打造成一个很有风范的公司。他用了“戒定慧”这个说法,我后来加了一个“疑”,也和复杂性理论有关,这里用我的模型梳理一下进阶模型。

    戒—“入模子”

职场前五年,与其说新人的难题在于做事,不如说在于熟悉公司和外部社会,在中国尤其是认识社会,新人最好找一个大平台,界面型的工作,在一个相对安全,层次较高平台上接触社会,这个时候的Skill,来自于对公司相关领域规则的理解,如果是技术工作,需要对某一专业领域有全面的认识。这个阶段人勤奋好学,也容易被人误导,尤其是对自己该从事何种方向充满困惑。柳传志讲“入模子”,就是希望把新人直接进入放到联想的框架了。IBM和华为也有类似的文化,这种文化一方面剥夺了人思考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却赋予了一个新人独立工作的能力,在特定的规则下当好一个齿轮。能把一个勤奋的普通人变得有用,“入模子”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中国的环境,它给了一个人在大型组织,乃至社会里生存的基础操作系统,但在同时,个人的思维已被打下影响终身的烙印。

    定—心定不野与固步自封

在一个领域里工作到5-10年的时候,一个人对于自己的领域已经有点通透的味道,日常工作里外纯熟,可以指导一些新人的工作,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技能进入方法论阶段。如果没有做Rotation的话,工作进入一种稳定的舒适区,可以独挡一面,有些人在这个区域会一直延续他的职场生涯,问他为什么不考虑改变,答曰“我不知道我还会干什么”。此时,晋升,Rotation,跳巢都是会改变精神状态的。比如从事技术研发的经理,走到前台做咨询顾问。幸运的人可以Rotate3-4个不同领域的工作,如果是体制,文化都不同的公司可能收获更大。这个阶段的横向学习很重要,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切磋,一个人会跳出熟悉的领域回看自我,同时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与多元化。

    疑—隐含的疑问

工作十年左右的人对工作的价值开始产生疑问,是很自然的事情。职场面临价值空洞化的危机,在大型组织里工作,形式感会淹没成就感。一方面这种感觉来自心理上的倦怠,另一方面,人也开始意识到职场初期那种强烈的价值Belief开始动摇。很多Belief是教育,组织,公司,老上级赋予的,个人对此开始反思,“什么对我是有意义的?”。

    在经历职场8-10年,熟悉社会与职场运作后的这个反思是极为重要的,这其实是一个人第一次独立的思考自我命运这件事,所谓的”中年危机”,,其实是某种对个人价值的寻找。人即使不做这个思考,从他的状态也看的出来,他/她会显得处在一种对价值保持隐含疑问的状态,甚至除了加薪,他们对一切有挑战性的工作都毫无兴趣。这个疑问的深渊如同黑洞,能够吸干职场中期人士的所有能量。中国古代的丁优制度,要求官员在父亲病故后,回去守孝三年,给他们反思的机会。很多大公司,会把中级管理人员派往海外,或赋予完全不同的工作使命。从公司层面看,对大公司现有的手法,稳固的文化,产生巨大的怀疑,其实是一种财富,把惰性的隐含疑问,变成公开对现有运作状态的分析,另辟蹊径,对公司/个人都是转机。IT圈很多成功的产品,都是大公司里边缘化的小众搞出来的,AS/400, Window NT等等,更不用说这些年的互联网创新。大公司的入模子解决了一致性的问题,但在行业转变时期遇到了文化封闭的陷阱,而敢于质疑的员工,可能早已离开。不幸的是,互联网行业拥有持续的摧毁力量,大公司可以自处?

    有效的质疑是种很强大的力量,那些固步自封的人,喜欢将问题简化为自己所知的。但真的开始研究环境的复杂性,和看穿公司形式运作的无效性,是需要一点勇气的。个人与公司的转机,可能就在于那种批判性的质疑中。

“慧”—均衡判断

    中国禅宗喜欢六祖慧能的故事,类似的,那些创始的天才,比如Steve Jobs,Larry Ellison,Zuckerberg之类的,认知的方式似乎是放射性的,触类旁通的,会显得事事聪明。其实不是的,仔细研究他们的路径,这些人首先拥有巨大的勇气,敢于在疑问区独行,并且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创新的好处也许在此,在无人区经过几个错对的尝试,已经找到路径,而别人还没跟上来。我不相信他们没有疑问,他们只是没说出来而已。大家都看到创新者的垄断地位,但都忽略了在完全无迹可寻的荒野上独自前行的代价,以及皑皑白骨的阴森。

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我觉得“慧”落脚于两条,一个是慈悲之心和使命感,二是由此产生的均衡判断力。关于个人价值的疑问,其实没有答案,如果说有,就是服务特定的社会领域,就是在一个专业领域里为环境创造新的价值。这个不是高调,是剔除个人幻灭感的唯一办法,也只有一个开始以外在环境作为思考点,才能摆脱自我的桎捁,形成一个弱利他主义的价值感。

    后面这些部分写得稍显抽象,但在观察无数普通职场人士的兴衰来看,天分,聪明,运气,投机都可以改变你前十年的起伏,收入,混的不错,但能真的有所成就,长期保持稳定的竞争优势,却非回到修心,提升对社会的认知境界的一些办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