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王安忆三嘱”提醒“慢养”心态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安忆在给研究生的毕业致辞中,劝告毕业生“不要尽想着有用”、“不要过于追求效率”,“不要急于加入竞争”。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61.1%的受访者认为,“王安忆三嘱”适合当下的年轻人。 (8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台湾培训师黑幼龙曾提出“慢养”理念,“孩子是慢慢养大的”、“就像炉子上一锅老火汤,急不得,躁不得,烦不得,要沉住气,耐下心,方能领略其中真义。”事业也需要“慢养”心态。不功利,不市侩,不急躁。不因为谋求物质化、实用化的成功,而失去持久和谐、顺其自然的心态;不因为注重快捷发展,而扔掉心理的静、胸怀旷达以及人格悠闲。人生的终极目的不是功利,而是恬然自安的心理和精神快乐。这种平和淡定的事业观,远比世俗和物质成功更有价值。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才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遗憾的是,整个时代都患上了急躁、暴躁和浮躁的“三躁症”,“加急成功学”成为发展主流,财富和功名成为发展的重要衡量标杆,快生活成为一种潮流时尚。反映到教育中,研究生三年必须发表SCI级别的论文,毕业几年必须在北上广拥有房、车等。在这些功利性目标的牵引下,年轻人的发展步伐自然慢不下来。

  过分忽视了养和慢,强调了快,肯定会带来诸多危害,比如为了让论文上SCI级别,不得不进行学术造假;为了得到更多物欲成功,不得不让感情成为一种工具,很多人都患上了下班沉默症,冷漠了亲情和友情。更有人被功利牵引,做出一些违背良心的行为。过劳死、失眠、强迫症、抑郁症等成为白领的常见病。很多年轻人被这些价值观绑架,痛苦地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拼命追求自己批判的东西,久而久之这会让社会陷入一种精神分裂的状况。生活和信仰非常单调,就像机器人;精神非常苍白,就像一张白纸;信仰简单粗糙,仅仅为了物欲和功利,这怎么不是一种“发展糊涂”呢?

  “王安忆三嘱”提醒我们,注重未来潜能比眼下的功利需要更重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竞合发展比一味竞争更值得信赖。均衡发展,缓慢发展,同样是一种人生智慧。让不择手段的物欲步伐慢下来,让白热化竞争平息下来,更要让随波逐流的功利主义、“效率崇拜”得到降温,这太有必要了。

  当然,慢养、慢发展,绝对不是懒散、消极、得过且过,而是将工作放在正常的步调中,工作还是要努力干好。均衡的、和谐的社会状态应该充满人文关怀,能让人拥有丰富的生活情趣、人格正气和恬淡精神,而不是一路狂奔直到死亡。(耿银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王安忆三嘱”提醒“慢养”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