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信息与空间大数据:先谈谈LBS(1)

地理空间信息与空间大数据

Esri中国 卢萌

1、先谈谈LBS

 

开始文章之前,先声明一下,文章的内容有的是大虾自己的理解,也有是网络上的内容,但是尽量不会去做大段的复制,如果实在有雷同得太厉害的,纯粹巧合。另外文章中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想法,不对正确与否负责,希望有自我辨识能力的朋友有选择性的阅读。

 

————————————我是万恶的分割线————————

 

LBS的全称为基于位置的服务,各种解释度娘上就已经很多了,我就不在这里做各种科普性质的说明了,有兴趣的,就直接去问度娘好了。今天在这里只是就我所理解的LBS和空间大数据进行简单的聊聊。

 

其实传统GIS圈子里面,大数据的各种V,除了数量以外,都不怎么能靠得上边,比如说维度吧,GIS里面虽然也有影像数据这种,但是这么多年来,各家基础平台厂商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做的就是把各种空间数据变成结构化的关系数据库可以管理的数据,所以对非结构化的需求,并没有太大的渴望。

 

另外比如速度,当然运算速度是永恒的追求,但是作为大数据里面对产生速度和变化速度,传统的GIS数据并没有太大的渴求。比如这两年最火的GIS项目:国土二调和地理国情普查,因为数据获取的代价很高,所以对应更新的频率自然就慢了。

 

再说价值密度这个问题,传统的GIS数据获取代价很高,自然而然的价值密度就高,比如POI数据,数据生产厂商派出大量的采集人员“扫大街”,每条数据的获取都能够用价格成本的衡量。

 

所以,LBS作为现今GIS圈与互联网双剑合璧挂钩“大数据”概念的新型应用就横空出世了。

 

LBS的数据可以是各种移动设备,或者各种传感器,理论上来说,数据只有包含了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这两类的,就被归类到了LBS数据中,另外还需要有一个独立的ID,来标示每一条数据,当然其他的附加内容有就最好了。

 

LBS从空间性质分类,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空间位置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比如车辆的GPS信息,或者移动设备的信息(移动设备,当然是要移动的,顾名思义嘛)。另外一类,就是空间位置基本上不做变化,或者变化很少,只有时间以及上面所表现的其他数据在变化,这一类设备就是各种传感器设备,比如智能电表、交通信号采集器、摄像头等。

 

这两类数据,从分析上来说,第一类数据更接近于传统的空间分析思想,最多就是时空分析,把时间序列加入到空间分析模型中。而第二类的数据分析更偏向于传统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有报表,有警报,但是如果不把空间的位置加入,无疑会漏掉很多的信息。

 

LBS的数据,是GIS数据里面最符合大数据思想分支了,属于传统GIS与互联网思维的最佳合璧。无乱是老一代的三V,还是四V或者五V,到现在的11VLBS都能够靠上边。

 

就拿GPS数据来说,就看北京一地公交车来说,北京有2万多辆公交车,如果每辆车都按时回传GPS位置信息,那么一天就是十几个GB。这还不算各种出租车,各种公务车(当然,公务车是不可能把数据留下来的,这都是你懂的国家机密),还有数量庞大的私家车。

 

另外各种交通、安保的摄像头、交通地感线圈传感器,各种智能电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每天产生的LBS数据庞大到无法想象,而限于IT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分析,甚至能够保留的微不足道,如果要算上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来进行保留的,那基本上就是小数点后面的若干个零了。

 

各种政府部门一直都在鼓吹“数字城市”、“智慧城市”,那么这些数据就是组成我们的数字城市最基础的砖瓦,没有这些“原材料”,我们的城市也无从谈起了。

 

待续未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LBS,智慧城市,空间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