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件开发的一些常识和思考

 有最好的编程语言吗

  作者的观点:程序员在最初学习BASIC、Fortran、 Pascal、C、C++等语言时会感觉一个比一个好,不免有喜新厌旧之举。而如今的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Java等语言各有所长,真的难分优劣。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编程语言就是好语言。开发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业界推荐的并且是自己擅长的编程语言来开发软件,才能保证有较好的质量与效率。

  编程是一件自由与快乐的事情,不要发誓忠于某某语言而自寻烦恼。

  编程是一门艺术吗

  作者的观点:水平高到一定程度后,干啥事都能感受到“艺术”,编程也不例外。但在技术行业,人们通常认为“艺术”是随心所欲、不可把握的东西。如果程序员都把编程当成“艺术”来看待,准会把公司老板吓昏过去。

  大部分人开发软件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自己享受。本书(《高质量程序设计指南——C++/C语言》)提倡规范化编程。规范化能够提高质量与效率,最具实用价值,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艺术”。编程艺术是人们对高水平程序创作的一种感受,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能成为软件公司的一个指导方针。

  编程时应该多使用技巧吗

  作者的观点:就软件开发而言,技巧的优点在于能另辟蹊径地解决一些问题,缺点是技巧并不为人熟知。若在程序中使用太多的技巧,可能会留下错误隐患,别人也难以理解。一个局部的优点对整个系统而言是微小的,而一个错误则可能对整个系统是致命的。我建议用自然的方式编程,不要滥用技巧。我们有时的确不知道自己的得意之举究竟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就像蒸出一笼馒头,在上面插一朵鲜花,本想弄点诗情画意,却让人误以为那是一堆热气腾腾的牛粪。

  小时候读的《狼三则》故事启示我们,失败的技巧被讽刺为“伎俩”。当我们编程时无法判断用的是技巧还是伎俩的情况下,那就少用。《卖油翁》的故事又告诉我们“熟能生巧”,表明技巧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不是卖弄出来的。

  换更快的计算机还是换更快的算法

  如果软件运行较慢,是换一台更快的计算机,还是设计一种更快的算法?

  作者的观点:如果开发软件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或是研究,那么应该设计一种更快的算法。如果该软件已经用于商业,则需谨慎考虑。若换一台更快的计算机能解决问题,则是最快的解决方案。改进算法虽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软件的运行速度,但可能引入错误并延误进度。

  技术狂毫无疑问会选择后者,因为他们觉得放弃任何可以优化的机会就等于犯罪。类似的争议还有:是买现成的程序,还是彻底由自己开发?技术人员和商业人士常常会有不同的决策。

  错误是否应该分等级

  微软的一些开发小组将错误分成以下4个等级(Cusumano, P354~P355)。

   一级严重:错误导致软件崩溃。

   二级严重:错误导致一个特性不能运行并且没有替代方案。

   三级严重:错误导致一个特性不能运行但有替代方案。

   四级严重:错误是表面化的或是微小的。

  作者的观点:将错误分等级的好处是便于统计分析,仅此而已。但上述分类带有较重的技术倾向,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假设某个财务软件有两个错误:错误A使该软件死掉,错误B导致工资计算错误。按上述分类,错误A属一级严重,错误B属二级严重。但事实上B要比A严重。工资算多了或者算少了,将会使老板或员工遭受经济损失。而错误A只是使操作员感到厌烦,并没有造成经济损失。再例如航空软件操作手册写错了,按上述分类则属四级严重,但这种错误可能导致机毁人亡,难道还算微小吗?

  开发人员应该意识到:所有的错误都是严重的,不存在微不足道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少犯错误。

  一些错误的观念

  错误观念之一:我们拥有一套讲述如何开发软件的书籍,书中充满了标准与示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软件开发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作者的观点:好的参考书无疑能指导我们的工作。充分利用书籍中的方法、技术和技巧,可以有效地解决软件开发中大量常见的问题。但实践者并不能因此依赖于书籍,这有如下两个原因。

  (1)在现实中,由于工作条件千差万别,即使是相当成熟的软件工程规范,也常常无法套用。

  (2)软件技术日新月异,没有哪一种标准能长盛不衰。祖传秘方在某些领域很吃香,而在软件领域可能意味着落后。

  错误观念之二:我们拥有充足的资源和经费,可以买最好的设备,一定能做出优秀的软件产品。

  作者的观点:大公司经常有这样的心态。良好的开发环境只是产出成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果拥有好环境的是一群庸人或者是一群勾心斗角的聪明人,难保他们不干出南辕北辙的事情。

  错误观念之三:如果进度落后于计划,可以增加更多的程序员来解决问题。

  作者的观点:软件开发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人多不见得力量大。如果给落后于计划的项目增添新手,可能会更加延误项目,原因如下。

  (1)新手会产生很多新的错误,给项目添麻烦。

  (2)老手向新手解释工作及交流思想都要花费时间,使实际开发时间更少。

  所以精确地制定项目计划很重要,不在乎计划中的进度看起来有多么快,计划要恰如其分。

  错误观念之四:只要干活小心点,就能提高软件的质量。

  作者的观点:软件开发是一种智力创作活动,世上最小心翼翼、最踏实的程序员未必就能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来。程序员必须了解软件质量的方方面面(称为质量属性),一定要先搞清楚怎样才能提高质量,才可以在进行需求开发、系统设计、编程、测试时将高质量内建其中。

  软件质量属性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的,而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因此,程序设计中要同时兼顾几个质量属性,使程序达到整体最优。要把质量属性牢记在心,这样才能在程序设计时一次性地编写出高质量的、错误较少的代码来,同时也可以减轻查错和调试的负担。

  经典的软件工程书籍厚得像砖头,或让人望而却步,或让人看了心事重重。请宽恕作者的幼稚,本章试图用聊天、说理的方式来解释软件工程的道理。软件工程的观念、方法和规范都是朴实无华的,平凡之人皆可领会,但只有实实在在地用起来才有价值。我们不可以把软件工程方法看成是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在出了问题之后才打开看看,而应该事先预料将要出现的问题,控制每个实践环节,防患于未然。

  研究软件工程永远做不到像理论家那样潇洒:定理证明了,就完事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软件开发的一些常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