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555学习笔记8

八 RTSPClient分析

有RTSPServer,当然就要有RTSPClient。
如果按照Server端的架构,想一下Client端各部分的组成可能是这样:
因为要连接RTSP server,所以RTSPClient要有TCP socket。当获取到server端的DESCRIBE后,应建立一个对应于ServerMediaSession的ClientMediaSession。对应每个Track,ClientMediaSession中应建立ClientMediaSubsession。当建立RTP Session时,应分别为所拥有的Track发送SETUP请求连接,在获取回应后,分别为所有的track建立RTP socket,然后请求PLAY,然后开始传输数据。事实是这样吗?只能分析代码了。


testProgs中的OpenRTSP是典型的RTSPClient示例,所以分析它吧。
main()函数在playCommon.cpp文件中。main()的流程比较简单,跟服务端差别不大:建立任务计划对象--建立环境对象--处理用户输入的参数(RTSP地址)--创建RTSPClient实例--发出第一个RTSP请求(可能是OPTIONS也可能是DESCRIBE)--进入Loop。


RTSP的tcp连接是在发送第一个RTSP请求时才建立的,在RTSPClient的那几个发请求的函数sendXXXXXXCommand()中最终都调用sendRequest(),sendRequest()中会跟据情况建立起TCP连接。在建立连接时马上向任务计划中加入处理从这个TCP接收数据的socket handler:RTSPClient::incomingDataHandler()。
下面就是发送RTSP请求,OPTIONS就不必看了,从请求DESCRIBE开始:

参数responseHandler是调用者提供的回调函数,用于在处理完请求的回应后再调用之。并且在这个回调函数中会发出下一个请求--所有的请求都是这样依次发出的。使用回调函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socket的发送与接收不是同步进行的。类RequestRecord就代表一个请求,它不但保存了RTSP请求相关的信息,而且保存了请求完成后的回调函数--就是responseHandler。有些请求发出时还没建立tcp连接,不能立即发送,则加入fRequestsAwaitingConnection队列;有些发出后要等待Server端的回应,就加入fRequestsAwaitingResponse队列,当收到回应后再从队列中把它取出。
由于RTSPClient::sendRequest()太复杂,就不列其代码了,其无非是建立起RTSP请求字符串然后用TCP socket发送之。


现在看一下收到DESCRIBE的回应后如何处理它。理论上是跟据媒体信息建立起MediaSession了,看看是不是这样:

此函数被删掉很多枝叶,所以发现与原版不同请不要惊掉大牙。
的确在DESCRIBE回应后建立起了MediaSession,而且我们发现Client端的MediaSession不叫ClientMediaSesson,SubSession亦不是。我现在很想看看MediaSession与MediaSubsession的建立过程:


我可以告诉你,MediaSession的构造函数没什么可看的,那么就来看initializeWithSDP():
内容太多,不必看了,我大体说说吧:就是处理SDP,跟据每一行来初始化一些变量。当遇到"m="行时,就建立一个MediaSubsession,然后再处理这一行之下,下一个"m="行之上的行们,用这些参数初始化MediaSubsession的变量。循环往复,直到尽头。然而这其中并没有建立RTP socket。我们发现在continueAfterDESCRIBE()中,创建MediaSession之后又调用了subsession->initiate(simpleRTPoffsetArg),那么socket是不是在它里面创建的呢?look:

是的,在其中创建了RTP/RTCP socket并创建了RTPSource,创建RTPSource在函数createSourceObjects()中,看一下:

可以看到,这个函数里主要是跟据前面分析出的媒体和传输信息建立合适的Source。

socket建立了,Source也创建了,下一步应该是连接Sink,形成一个流。到此为止还未看到Sink的影子,应该是在下一步SETUP中建立,我们看到在continueAfterDESCRIBE()的最后调用了setupStreams(),那么就来探索一下setupStreams():

仔细看看注释,应很容易了解此函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