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琴

已故著名乐师王殿玉先生,是雷琴拉戏的创始人。他擅长用雷琴模仿戏曲、曲艺、西乐、歌曲,以至鸡鸣犬吠等。他在演奏上的最大特点是注意音色的模拟,再加上准确的节奏和调门,听起来惟妙惟肖,几可乱真。

  四十年代,王殿玉经常在天津大观园献艺。当时曲艺的阵容是很硬整的:白云鹏先生的京韵大鼓攒底,倒二是张寿臣、侯一尘的相声,倒三是王先生的雷琴拉戏。就在这时,曲坛出过一场乱真的笑话。

  有一天,张寿臣、侯一尘二位到大观园赶场。一下电梯,就听园子里传出来白先生唱的京韵大鼓《探晴雯》。从袅袅余音中可依稀辨出;已唱到第二句"乍分离处最伤情"。张、侯二位相顾失色:"呦,糟了,咱们误场了!"掏出怀表一看,并未来迟,于是匆匆进园。一进后台却发现白云鹏先生正坐在那里闭目养神。原来台上的《探晴雯》是王殿玉先生用雷琴拉的。

  张、侯二位的一场虚惊成了后台的笑谈。大家在谈笑中盛赞王先生的精湛技艺:一双妙手的模拟竟然蒙住了朝夕相处的同台演员的耳音。

  "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王殿玉的艺术造诣和他的刻苦用功是分不开的。他除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还有他自己独特的"夜功"。当时他和家属一起住在南市福安旅馆。他自己独居一室,每至夜阑人静,即紧闭门窗,用手摇留声机收听他自己搜集的中外唱片,细心揣摩,务求得其神髓。他艰苦的练功,数十年如一日,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啊!

  王先生长子福生(中国铁路文工团),次子福立(中国煤矿文工团),学生宋东安(天津市曲艺团)等,都是雷琴演奏员,他们在用雷琴表现现实题材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绝技幸有传人,这也是广大观众足堪欣慰的。

摘自(《天津演唱》一九八零年五月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