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思维简述

首要考虑到的几个点

1,解决用户的是什么的需求

2,这样需求的用户是谁?在哪里?

3,适合的用户量级是多少,来制定相应的额度合适

4,搭建用户场景保留用户


用户运营

1,核心;一切为了用户

2,内容; 开源、节流、保活跃。

     开源;提高用户注册量。注册过程要考虑入口+转化

     节流;截流就是不让用户走,如果走了拉回来,就是激活。

     保活跃;要让盘子里还活着的用户从不活跃用户变成活跃用户,从活跃用户变成核心用户,从核心用户变成忠实粉丝。


开源

从开源开始如何提高我们的注册量?说白了就是入口+转化,把入口让更多的人看见,让更多的人进来,进来的的用户转化成注册用户。

比如说我们去立广告牌,让我入口随处可见。你要让用户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概念,知道你的产品是什么,结合一定的运营推广和市场推广的手段,让用户知道这个产品。所以要让入口随处可见,用户想要去下载的时候能够下载的到。

对于一些初期小体量的用户产品来说,这种方式能够快速扩大用户规模。扩大使用用户规模的好处就是得到真实的使用数据。对于微博来说有什么用。它的目最初级的目标让大家知道我随处可见,而且我的账号很牛逼,未来我的账号可以实现一号通。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保证活跃用户规模。

这也可以反向告诉他,目标用户跟什么样的产品类别是匹配度更高的。所以这是对微博的好处。

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然也不会有敌人。

说到转化,就要普及一个概念,我们一般会认为,一个用户只有真正地过完注册引导流程,到达真实的产品使用界面,我们才会认为它是我们的一个真实的注册用户。如果注册引导流程没过完就退出了,他没有用过我们的产品,所以,经过了注册引导流程,到达产品使用界面的用户才是真实的注册用户,这就牵扯到了转化。

转化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在PC端的时候,每点击一步就有很大量的跳出。在APP上也是一样的,每一页往后划,中间不断地有用户跳出。因为产品不一样,目标用户不一样,这里很难说几步比较合适,或者什么样的产品设计就合适。

但是我觉得有几点是一定要去把握。一个是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产品的主要功能,解决用户的首要需求。比如说,微信有一版,虽然有很多的功能更新,但是他只推打游戏这一个点,这就是它未来要盈利商业化的一个微游戏入口,这就是一种方式。在做这一部分的时候,一定要只抓住一个点,一个核心诉求,当然,它是结合我们的诉求和用户诉求的。

然后就是不断地优化流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去看数据,用户最容易卡在哪,这一步需不需要优化。

节流

1.用户为什么会流失

2.怎样预防用户流失

3.流失之后怎样召回用户?

用户为什么会流失?讲到流失用户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定义谁是流失用户

1.用户为什么流失?

刚才讲活跃用户的时候提到,对于微博来说,可能需要周活跃,日活跃,对于电商来说,只需要月活跃就可以。所以,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对于微博来说,我可能一个月不用,半个月不用,两个月不用就算流失。对于电商来说,可能半年不用才会算是流失。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定义流失用户。

从真实的产品数据出发,以及产品要解决的用户需求,真实用户的使用频率是怎么样的。比如说,用户对于刚需和软需求使用频率是不一样的。在互联网上这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需要为产品构建流失模型,定义流失用户。

此外,流失用户与注册用户应该结合起来看。注册量和流失量能够快速地帮你知道产品的大盘子里面,用户是在增长还是在下降,所以这两个数据是要结合起来一起来看的。

2.怎样预防用户流失?

在明确用户为什么流失的时候我们需要构建用户模型。

在做用户模型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用户真实的使用行为来计算或者通过数字的手段去还原用户的产品生命周期。

比如说,我们来模拟一下用户从注册到流失,每周使用的次数的频次,这个是一个假数据。比如说我当天注册使用了一次,注册后第二天开始,第一周使用两次,第二周使用三次,第三周使用四次等等,一直到每周、每天都来,再到缓慢下降。

你会发现,产品当中的用户基本上都是走的这条曲线,从注册进来,对产品不熟悉,逐渐地慢慢地熟悉,慢慢地到爱不释手,慢慢地到成为深度用户,然后缓慢地抛弃,这是一个常规用户的曲线。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单个用户的一个生命周期,从中可以看出整体用户流失的轨迹。

比如说今天一共注册了100个人,到了第二天的时候,未使用的有80个,而且是连续地未使用。整个第一周过完没使用的有60个,这个曲线肯定是往下走的,因为它是连续未使用,也就意味着次日有80个未使用。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发现会有拐点,这个拐点就是我们初步地定义用户流失的一个时间窗口。

到了这个时间点,该流失的都流失的,不该流失自己会回来的,这个时间段也都回来了,后续就没有人再回来了。我们就会在这个时候去定义用户流失是以五周作为用户自然流失的时间窗,如果一天注册100个,最后走了20个,五周的流失率是20%。

刚才这个流失用户模型是通过用户的活跃度模型去做的,而且用的是周活跃模型。除了用户活跃度模型外,还可以是用户行为特征模型。

比如说以微博为例,一些用户就是在微博上来看消息的,从来不发言,这类就是浏览的用户。还有一类就是不断地转发信息,这类可能是转发型或者原创型,内容贡献型的用户。还有一些用户可能什么都干,这是一种行为模型。

用户身份特征模型也可以做,比如说在微博上达人是一种,企业蓝微是一种,普通用户是一种。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问卷调查判断背后这个用户,判断她未来的购买力,她对于产品的黏性大概会持续到什么样的程度等等。

做用户模型,归根到底是做用户分类。针对不同的分类采取不同的运营手段,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精细化运营。

精细化的运营不是针对整个盘子去做运营,而是把盘子里不同特征的用户,甚至对产品的需求不一样的用户摘出来。比如说爱转发地用户跟普通的用户的需求完全是不一样的,这部分用户就可以摘出来,独立地去运营他们,所以做用户模型,目标就是做用户分类。

通过整个模型找到了潜在的用户要流失了,然后怎么办?我们就要说一下成长路径。成长路径是指做了用户分类以后,每一种类别的用户都会有流失,也都有活得特别好的,不是说某一类用户活跃度特别低,某类用户活跃度特别高。

我们一直在看谁会流失,不如反过来来看谁特别活跃。这批活跃用户的特征是怎么样的。

有的用户注册进来导流向一些游戏网站,他的注册渠道来源于哪里,年龄层,地域是怎么样的,是否有相同的标签。我们发现,80%是在百度注册来玩游戏的用户,其中会有一部分用户流失。

所以,我认为导向玩游戏是一个好的留存方式,因为用户可能找不到玩游戏的路径。这就是一种通过活跃用户带动不活跃的用户的方式。

在做用户运营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知道怎样把不活跃变为活跃的情况。这就需要去找到背后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发现常规用户具有哪些特征,然后利用这些特征命中不活跃用户,这就是一种用户优质成长路径的方式。

做了这么多,用户还是流失了,这可能就是门道没告诉清楚,或者并没有解决用户的需求等等。

3.流失的用户怎么召回来呢?

比如说,我们现在存量有1个千万的盘子,实际上每个月还在用的可能只有2000万,怎样大概率地激活剩下的8000万,让他们重新回来使用产品,这就是召回流失用户要考虑的问题。

召回的成本是远远高于注册的。初期的目标用户可能是刚需最大的用户。如果这部分用户流失了,这些用户可能就不是真实的目标用户。这会对整个用户产品,社区和效益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也需要将流失用户分类。

用户流失了,怎么召回

一种是邮件。邮件是早期比较普及,现在互联网产品仍然绕不开的EDM营销。在早期的互联网产品中,大部分是使用邮箱注册的,所以邮件是比较常用的触达站外用户的方式。它的好处就是成本低,发送量大。一天就可以发几百万、上千万封。缺点是打开率低,因为邮箱本身是一个流失率非常高的互联网产品。

第二种是短信。现在大部分互联网产品习惯引导用户用手机号注册,所以拿到用户手机号的概率大大提升。短信的好处是到达率高,但成本也很高。短信现在面临问题就是没人看,特别是手机号不是真实用户的手机号的时候,所以,现在它的转化率也逐渐降低。

第三个是客户端的推送手段。优点就是零成本,发送量大,初期效果特别好,尤其面向大体量普通用户的产品,效果会很好。它的缺点就是如果用户设置了不推送,你就没有办法。但是这个也仅是指IOS。

提升用户活跃度

用户成长就是刚才说的活跃度,不要让不活跃的用户变活跃,而是要让活跃的用户保持活跃度。

1.构建用户成长体系

没有流失的这部分用户,既不能称之为是活跃用户,也不能称之为是流失用户,我们称之为留存用户。他们不经常使用但也没有完全死心,这拨用户通常是大体量用户。

首先这些用户没有掌握产品的核心价值。产品设计初期都是用户真实生活场景的线上延伸。在这个线上延伸中,产品使用的频率是根据真实社会中真实使用频率来定的。它本身有一个常规的定位。比方说我天天都要吃饭,我用一个吃饭的软件,一周才用来一次,这说明用户不认为这个APP能解决他的需求。

潜在的流失用户其实也是潜在的活跃用户,让活跃用户来带动不活跃用户,这是非常好的方式。

从众心理就是通过活跃用户拉不活跃用户来体现的。比方说电商把线下的购物行为搬到线上。

在线下,大家逛街会有一些常规的不自觉的心理判断。如果两家店完全一样,大家肯定去去人多的那一家,所以这是一种很常规的从众心理在线下的应用场景。

在线上,大家看到的是虚拟的消费场景,所以就出现了刷钻,刷好评这样的产品设计。游戏喜欢用组队打怪的方式。比如说现在的运营手段就是让你能够联合5个人带团队去组队去跟其他的社团去打怪。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让活跃用户带动不活跃用户去玩。

2.组建用户激励体系

用户激励。在整个用户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去搭建用户激励体系,就是让用户能用我们的产品,用得好,用得爽。

整个用户激励体系的搭建要从上往下走。

4步搭建用户激励体系

第一步要考虑,在整个产品生态中,你需要用户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表层上来说,用户激励是激励用户产生行为,但从底层根本的目标来说,用户激励体系是为了维护整个产品生态能够健康有序地向前走,不至于出现劣弊驱逐良弊的情况。

第二步要考虑,用户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第三步,我们需要拆解用户行为。用户的哪些行为是应该被激励的,哪些行为应该被惩罚。之后,我们才开始考虑怎样激励这些行为,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了利用人性的方式来做运营和营销。人的一些常规情绪,包括傲慢、色欲、懒惰、虚荣、窥视等等,这些都是在进行用户激励体系搭建过程中需要满足的。

从根本上来说,用户激励手段分为三种:一种是物质激励,一种是精神激励,一种是产品手段功能激励。

精神激励就像增加转发量。物质激励就是直接发奖品。产品层面的激励大家想到的比较少,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百度贴吧有一个功能是整个用户成长体系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不断地通过签到或者是发贴,或者跟别人评论获得的积分达到7级,就可以一键签到关注的所有贴吧。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品层面的激励方式,激励用户快速地签到,快速地升级。

最后一步,搭建整体的激励体系。在搭建的过程当中,需要明确手段的匹配。不是所有的手段都要用,这几个手段要怎样搭配,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怎样分开,什么样的阶段适合用短期激励,什么样适合用长期激励。所以,前面提到的等级积分是一个长期激励体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营思维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