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洞察》—— “如何开启你的视觉智力?”

读书笔记 | 《洞察》—— “如何开启你的视觉智力?”_第1张图片

1. 基本信息

书名:《洞察》
副标题: 精确观察和有效沟通的艺术
作者: [美]艾美 • 赫曼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译者: 朱静雯
出版年: 2018-1
媒介:电子书
方法:观其大略(可选项:不求甚解 & 观其大略 & 熟读静思 &八面受敌)
开始:20190326
结束:20190328
用时:阅读5.5小时,做笔记1小时,一共6.5小时左右
地点:地铁、家里
豆瓣评分:★★★★☆ 8分 297人评价
我的评分:★★★★ 推荐
我的简评:
这是一本有启发性的好书,一开始我只注意到了“有效沟通的艺术”,以为是一本教人如何说话的书。忽略了前面的“精确观察的艺术”,而这部才是本书要讲的重点。真的非常幸运,让我遇见了这本书,受益匪浅,本来想给5星的,但是写的有点啰嗦,章节命名也没有很好,扣1星。

2.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艾美・赫曼通过多幅著名的艺术作品和大量生动的案例,指导我们更精确地观察、更有效地沟通,从而深度开发我们的五官潜能,重新审视身边貌似熟悉的事物,觉察原本可能错漏的信息和机遇,甚至及时躲避可能存在的危机。

3. 作者简介

艾米 • 赫曼
美国艺术史学家,在世界范围内对千万专业人士教授“觉察的艺术”,她的TED演讲点击量突破3000万次。 FBI,美国国防部,海豹突击队,维和部队,美国海军作战等多个政府机构及强生等跨国公司都请她作为顾问进行演讲,在美国广受欢迎。

4. 阅读前的思考

为什么读这本书?带着什么问题来读这本书?

  1. 如何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答案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中,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处理冲突?具体见下面笔记。

5. 总结

5.1 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从读者的角度思考)

常规吐槽国内出版社翻译:书名乱翻译。。。
书名原文:Visual intelligence,翻译成“ 视觉智力”。简单明了。

我的简评:
这是一本有启发性的好书,一开始我只注意到了“有效沟通的艺术”,以为是一本教人如何说话的书。这严重被出版社翻译误导了。忽略了前面的“精确观察的艺术”,而这部才是本书要讲的重点。真的非常幸运,让我遇见了这本书,受益匪浅,本来想给5星的,但是写的有点啰嗦,章节命名也没有很好,扣1星。

豆瓣网友评论:

豆瓣ID:医生 2018-06-05
名侦探的入门课,学习掌控自己的生命感官——视觉与沟通表达;努力客服大脑的直觉、主观、偏见;而是懂得站在他人角度、客观、理性、有优先级地、观察、判断、与表达陈述事实。

豆瓣ID:Raphaël 2018-04-28
这本书严格来说是我在星巴克读完的,涉及到这本书的每次阅读几乎都在星巴克,也由此出现了我经常在星巴克观察人的毛病。。。

豆瓣ID:悟败者 说
个人认为提升洞察能力需要做到的是:
首先,你得有大量的阅历和知识,而不光光是像作者所说所谓的从艺术中来练习自己的洞察能力。你没有许多生活常识,没有很多各类知识,你盯着一幅画能看出个啥?你是能看到很多细节,但是这些细节意味着什么?你能明白吗?它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背景,画家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画这幅画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光盯着看能看出来的嘛?这样的练习是在训练什么呢?
反之,当你拥有很多知识和相当的阅历之后,很多东西都不用你刻意观察,就自然呈现在你眼前了。不然,在多么有名的画前面都是“睁眼瞎”。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901430/

5.2 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从作者的角度思考)

本书的架构个人感觉没有很好。作者艺术史学家、在书中融入了很多艺术作品在里面,通过艺术作品教人如何观察术。思维比较跳跃,逻辑性可能不是很强,根据我的理解,我总结以下的内容。

本书的4个部分,分别对应,“洞察艺术”课程的核心:
评价(assess),分析(analyze),清晰表达(articulate)和适应(adapt),简记“4A”。

第一部分 评估(assess):
第一章:如何观察?什么是观察?为什么现代人不会观察?
第二章:介绍了注意图式理论”、神奇的“非注意盲视”现象,告诉我们注意力、观察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提升的
第三章:这一章作者讲的“感知过滤器”其实就是“偏见”。有哪些常见的偏见?如何避免偏见?
第四章:如何客观的观察?
第五章:如何深度观察发现背后的信息?

“第一部分 评价”,我觉得是不是改成“第一部分 评估”更准确。
没有发现这前面5章讲的都是如何搜集信息,探索事情的真相。这部分内容有点像“侦探入门”,教我们如何观察细节,要通过细节去发现背后的信息。这跟“(assess)”对不上啊???黑人问号脸.jpg

第二部分 分析(analyze):
第六章:从每个角度来分析
第七章:从轻重缓急的角度分析

第三部分 语言表达(articulate):
第八章:如何避免失败的交流?
第九章:如何观察并传达难以启齿的真相?

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处理冲突?

第四部分 适应(adapt):
第十章:如何克服固有的偏见?
第十一章:如何驾驭不确定性?

5.3 概念收集卡(本书提出了什么新的概念?)

建立有效观察所需的几种要素: 人物、事件、时间和地点。

第一反应者(first responder): 第一个需要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的人。”

观察的策略(COBRA):
“这个COBRA代表这样的步骤:Camouflaged(对假象集中注意力)、One(一次只做一件事)、Break(休息一下)、Realign(调整预期)、Ask(请求别人和自己一起看)。通过这个步骤,从而揭示那些隐藏着的细节。”

三叉提问法:
什么是我知道的?
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我还需要知道什么?

交流更容易被接受的秘诀:
三个R:重复(repeating)、重新命名(renaming)、重新构筑(reframing)

  • 重复(repeating):安迪·沃霍尔以一个非常简单的理念让自己成为了流行艺术之王:画像的重复。

  • 重新命名(renaming):当我们在理解中遇到障碍时,只是简单地变换一下名称,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 重新构筑(reframing):换一个方式表达我们的信息能够彻底改变它被接收的方式。

应对偏见的3个规则

  • 规则1:敢于认识且摒弃不利的偏见
  • 规则2:不要把偏见当作事实,而是利用它们来发现事实
  • 规则3:做出结论的时候请别人把关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 关键词笔记 |

温馨提示:
以下是我的阅读笔记(嚼过的口香糖),是书中的一些原话,和我跟这边书的交流。更多精彩,请阅读原著哦~!


前言

“我们在一生中会碰到多少次“别人的观察能力会密切地影响我们”的事?有无数次吧:不论是当我们坐上飞机或火车、坐进出租车里或者躺上手术台。有时是性命攸关的事,有时是改变人生轨迹的事。”

“我们能够把大脑训练得可以观察到更多东西,而且观察得更为准确”

“你可以后退一步,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你在这个世界上看起来怎么样?沟通能力怎么样?观察能力怎么样?在你的周围和内在各有什么?”

通过这本书,你将学会如何提升以下4个方面的能力:你自身固有的信息搜集能力、战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用大脑探究事物的能力。 这本书和其他的心理学家或者记者写的书不同,它不仅告诉你大脑能做什么、人们如何将它用到极致,它还能将这些一一展现给你看。”

“学习观察重要的东西也会改变你的世界。我要请你来睁开眼睛,看看这是怎么办到的。我敢保证,你会发现,你甚至不知道你的眼睛原来是闭着的。”

第一部分 评价

“我们只会找到,自己所寻觅的世界。
——亨利·戴维·梭罗”

第1章 列奥纳多•达•芬奇与“失去的头脑”

这章主要是2个观点,什么是观察?现代人不会观察。

观点1. 什么是观察?

  • “列奥纳多·达·芬奇将他所有的科学和艺术的成就都归于一个概念,他把这个概念叫作Saper Vedere(“sah-PEAR veh-DARE-ay”)——懂得如何观察。我们也可以把他的这项天赋称作 “ 视觉智力”。”

  • “如果我们懂得如何观察,我们就能生活下去,并且收获成长。去探寻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去发掘本该有但却没有的东西。去寻觅机会、解决方案、警示、捷径、出路和成功。要学会寻得要领。”

  • 从视觉生物学来看,我们并不通过眼睛,而是通过大脑在观察世界。

观点2.现代人不会观察(“失去的头脑”)

  • 大脑的“自动巡航”

    • “生活中,我们往往太不注意观察了。有好多东西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就在我们脚下,我们却从来没有看到它们,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地去观察。”

    • “认识到洞察不只是一个被动看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运用我们感官的过程。”

  • “分散注意力的时代”

    • “当速度带来的压力和不断的分心将要把我们压倒的时候,有一个自然简单的缓解办法:放慢脚步。”

    • “2013年,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学者发现,学生手写笔记要比用打字的方法能记住更多课堂信息,这恰恰是因为他们放慢了速度。用键盘快速地复制笔记就不需要批判性思考。”

  • 放下电子设备

    • “需要意识到,无论科技的用处多大,也比不上自己锐利的眼睛和敏捷的大脑的最佳组合。”

第2章 基本技巧

这章并没有讲技巧啊?也没有讲如何掌握观察的艺术啊?只是讲了几个注意力方面的理论,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注意力、观察力。真是莫名其妙的章节名。

注意图式理论”(attention schema theory)

“因为人类被刺激所轰炸,外部形式的景物、声音,以及其他感官信息和内在的思想、情感和记忆,而大脑不能把每一点每一滴的信息都处理到,而是必须集中到某一些事情上,而放弃关注另外一些信息。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元怎样去决定处理什么信息?这就被称作“注意力”。”

“非注意盲视的相关实验都证实,意识知觉需要注意力,而注意力也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我们的注意力被某件事情吸引,即使是数数这样的小事,我们也会忽视其他一些事情,哪怕是很大的事情。”

“非注意盲视”的奇怪现象

“1999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西蒙斯和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开始规划实验,试图证明,即使我们的眼睛一直睁开并且看的正好是那个方向的视线范围,我们也并不总是能够看见它。这是一种被称作“非注意盲视”的奇怪现象。”

注意力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

“和其他的技能一样,观察技能可以通过实践来掌握。”

“我们通过视觉注意力的挑战任务,从而使注意力容量大大增加。研究刺激的、复杂的、多维的甚至是令人不愉快的艺术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样的训练机会。”

第3章 鸭嘴兽与绅士盗贼

这一章作者讲的“感知过滤器”其实就是“偏见”。有哪些常见的偏见?如何避免偏见?

“罗宾斯的罗夏墨迹测验:“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读书笔记 | 《洞察》—— “如何开启你的视觉智力?”_第2张图片
image

“假若没有轮廓,我绝对看不出来这是母牛。可能会是猫,或者鸭嘴兽,但不是母牛。”

“母牛”的图片我放到后面了

为什么没有两个人会以同样的方式看问题?

“我们都受到非注意盲视和其他知觉错误的影响,我们不能假定任何其他人能看到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不能假定我们能看到他们所看到的东西,也不能假定我们之中任何一个人能够准确无误地看到什么东西就在那里。”

1. 感知过滤器

  • “从天生的生物基因到我们所学到的偏见,所有事情都会影响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作为独立个体,我们不仅以不同的方式观察、注意并收集信息,我们还会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

  • “为了获得对事物最准确的描述,我们需要看到其他人的认知以及识别其他人的观点。”

  • “每个人都带着自身的经历、政治以及自己希望和恐惧的东西来观看艺术作品。”他还推测说:“我觉得人们也许会看到一些原本在作品里没有的东西。”

这不就是“阅读理解之谜”吗?答题人根本不明白作者的意思,出题人也可能误解作者的意思。

2. “最常见的感知过滤器”

  1. 只看我们想看的东西
    包括:认知偏差、确认偏向、自我中心偏见、期望愿景以及管状视力。它让我们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存在选择性,从潜意识里寻找那些能够支持我们经验的信息,而屏蔽掉那些不能支持的信息,这样并不好。

  2. 看到的东西受他人话语的影响
    有时候别人会给我们的观察里加上感知过滤器。

要想获得对于任何一样东西完整而准确的描述,我们需要汇总所有在各个视角里可能收获到的信息,然后就可以整理、区分优先次序并且懂得它的意义。

  1. 看不见变化
    “最后一个过滤器是“对于变化的盲目”,也就是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看不到波动起伏。”

不要小看复利效应的威力。

3. 如何避免陷入感知过滤器的陷阱?
“我们可以努力避免自己的潜意识陷阱,比如说我们的认知过滤器,通过把它们带到我们的意识中来,只要我们加以注意,就能办到。当我们能够意识到发生在潜意识里的正常过程时,那些过程就能跑到我们的意识里来。一旦这些过滤器来到了我们的意识里,我们就可以处理、整理它们,有必要的话还能够克服它们。在我们完全掌握这些新技能后,这些都能够变成潜意识里自动运行的程序,我们就能够在感知过滤器里观察事物,并且自动地找到那些显著事实。”

“观察是对事实真相的探究。我们知道自己有感知过滤器,它会影响或者遮蔽我们看到的东西,我们也知道,别人也有别人的感知过滤器。但是我们想要去挑选的,就是事实真相。”
“在探索事实真相的时候,我们需要把主观的探索和客观的探索区分开来。”

读书笔记 | 《洞察》—— “如何开启你的视觉智力?”_第3张图片
image

第4章 达美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在空中这样做

这章作者讲的是如何客观的观察。

如何避免主观臆断?

  1. 量化,在任何时候,只要有可能就去测量,实在不行就尽可能去估测,要用数字表示。
  2. 用可比较的名词来代替描述性的形容词。

第5 章 隐藏于表象之下的事物

论看见“森林”与看见“树木”

观察细节的同时不要忘了整体。

1. 生理上的“盲点”
“我们会在直视中忽视一些东西。当那些东西是我们太意外或太熟悉的,或者它完全融入了背景中,又或者它会让人产生异常不适而厌恶的设想时,我们就会有意忽视它们。”

2. (不错失)细节的重要性
“找到并注意到细节,不仅能帮助我们避免灾难,还能给我们带来成功,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以细节为导向
“洞察力对注意力有要求,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地找出细节。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对于细节的关注越多,看到的就越多。”

4. 非语言交流中的细节
“另一个隐藏“表象之下的重要信息”的地方,就在别人身体上的暗示里,也就是肢体语言。”

观察的策略(COBRA)

“这个COBRA代表这样的步骤:Camouflaged(对假象集中注意力)、One(一次只做一件事)、Break(休息一下)、Realign(调整预期)、Ask(请求别人和自己一起看)。通过这个步骤,从而揭示那些隐藏着的细节。”

“看到整体”的重要性
当你掌握了抓住重要细节的能力时,你还要小心,不要将对细枝末节的捕捉凌驾于其他重要信息之上。
从别的角度看,看边边角角,从你当前的活动中休息一下,退一步看并确保你观察到了整体。

“我们现在已经学会了如何掌握观察的艺术:只收集事实真相,区分客观和主观,同时注意到或大或小的细节以及隐藏的信息。现在,我们将要释放内在的智能分析能力,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去了解我们发现的东西的意义。”

第二部分 分析

“发现就是看见每个人都看得到的东西,却想到没有人想得到的想法。”
——阿尔伯特·圣捷尔吉”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收集信息,现在要开始对发现的东西进行多视角的观察了。那么,我们先从内部和外部对视角进行理解和分析吧。”

第6 章 让头脑不停旋转

从每个角度来分析

“转变视角能让我们在看事物时有前所未有的感觉,会对我们再次审视它们有所帮助。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们找到微小的细节,还能给我们惊天动地、颠覆传统的新点子,而且我们还能用这些全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并发现新的可能性。”

1. 物理视角
“韦恩·戴尔博士的著作一直是最佳畅销书之一,他说过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他日常生活中信奉的格言:“改变你看事物的方式,你看到的事物就会跟着改变。”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们观看的时候,所站的角度是会对我们看事物的方式产生巨大改变的,所以,尽可能从各个物理角度来获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改变物理视角的神奇作用之一:不仅能给我们新的确凿信息,而且会改变我们的认知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飞行员想出一句话,这句话现在仍然在军队中使用。(我听说足球教练们也很喜欢这句话):“不断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要给正前方的东西下定论,必须时刻保持角度变换。”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背景情况、看漏的东西、正确的路径、对方真正的意图,甚至是解救我们的那条路。”

2. 去实地,看实物
“很多制造业的公司采用了这个理念,投入实践中,称之为“走到现场中”(gemba walks)——gemba是日语,指的就是“现场”。通过“走到现场中”,职员走到和他们工作最相关的地方,到产品生产、出售甚至是被使用的地方,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了。”

3. 感官视角
“我们的认知是通过所有感官的配合而获得的,但是我们经常只注重用视觉来观察世界。要客观分析所有事物,不仅仅是眼睛所看到的,我们还需要分类和分析从五感当中获取的东西,从而得出一幅所观察到的事物全貌。”

4. 头脑的视角
“要经常训练自己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改变物理视角的同时还要注意改变头脑视角。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在他面前张牙舞爪地训斥是何种感受?”

“事实上,想象别人的视角、反应和关注点的能力,是人类拥有的最重要的认知工具,因为它不仅会使我们更具同理心,而且能在和人交往(或者想象该如何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领悟到对方的所思所想。”

5. 服务的视角
“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去描述经历,必须养成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的习惯,那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愿望。”

6. 从轻重缓急的角度
“有好多的方法去做优先排序,有些带有古怪的名字:高/中/低、MoSCoW优先处理法 、从最紧急到最不紧急、帕累托图表、KANO模型 优先次序矩阵、散布图和时间盒。”

“无论你用什么方式来区分优先次序,关键是你的确做了优先次序上的管理,并确保你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了第一位。”

“为了帮助排列优先次序,我们必须首先详细观察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并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上面。”

“让我们运用已经学会的评估技能来回答“我知道什么”的问题。先从零开始,只是观察,然后收集人物、事件、时间和地点的信息。要注意我们的感知过滤器并确保只做客观总结。然后改变物理视角和头脑视角,再次观察,不只有小细节,还有大图景。完成这个过程后,我们将要分析所有信息,然后来决定哪个信息最为重要。”

“三叉提问法”
什么是我知道的?
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我还需要知道什么?

“紧急性”对抗“重要性”
“当你对信息进行排序的时候,要注意紧急性和重要性的区别。紧急性是指某件事强烈需要关注,但往往只需提供短期的解决策略。而重要性则是表示某件事是有价值的,值得长期经营。虽然紧急的任务有时也是重要的,但在更多情况下,紧急的事情会蒙蔽我们,让我们看不清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第三部分 清晰表达

“几乎准确的词汇”和“准确的词汇”之间的差别之大,就像是萤火虫和灯之间的差别。——马克·吐温”

第8 章 解开未知的答案

如何避免失败的交流?

1. 确保我们的沟通是客观的
最简单的方法是,始终选择客观的词语,就一定不会有错,有一些永远安全的客观词,表达包括数字、大小、声音、立场、方位、材料、地点和时间。不要说“太多了”,而是给出实际的数量。不要说“大”,而要在自己的描述中给出一个测量法、估测或者参照物。”

2. 想想你的听众
“就像我们在做观察练习时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一样,我们在讲话之前也应该考虑到潜在的听众,站在他们的角度,确保交流中包含了对他们来说所有相关的信息,同时也要把我们的话转化成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句。”

3. 简明扼要
“优秀的交流者一定是简明扼要的,他们让自己的每一个词都有价值。”

4. 具体的练习
大量的练习

5. “悔改”。
不管画错的地方是画过头了还是被不小心擦掉了,都要在它们定型之前及时做出补救,并且越快越好。”

6. 确保对方收到了信息
“从很多方面来讲,我们所传递的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正是如何传达使之正确无误地被对方接收。如果我们没有理会受众,或者没有让他们理会我们的画,那么一切准备都没有用。”

7. 交流更容易被接受的秘诀
三个R:重复(repeating)、重新命名(renaming)、重新构筑(reframing)

  • 重复(repeating):安迪·沃霍尔以一个非常简单的理念让自己成为了流行艺术之王:画像的重复。

  • 重新命名(renaming):当我们在理解中遇到障碍时,只是简单地变换一下名称,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 重新构筑(reframing):换一个方式表达我们的信息能够彻底改变它被接收的方式。

第9 章(裸体的、极度肥胖的)大苏与高中校长

如何观察并传达难以启齿的真相?

“我们都需要处理困难的情况,讨论令人不舒服的话题。在工作中,我们会要求加薪、对公司的一项新政策提出质疑、责备员工,或者解决一场争论。在生活中,我们要和伴侣、孩子、父母展开比较困难的谈话。再说一次,忽略某些事的做法是危险的。情报界训练监视机构总是不断地提醒我们,你不提起的事情不会凭空消失。事实上,它们还会升级,导致更大的损害,而且增加你自己被监控的几率。相反,积极应对并着手处理困难的问题和局面,会赢得老板、顾客、潜在捐赠者甚至所爱的人对你的欣赏。”

1. 把你所看到的说出来,而不是说你认为怎样

2. 相信你所看到的,不要试图逃避
有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令人难受或是难以置信,但如果我们将其屏蔽,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心理学家借用了一个法律的说法“刻意无视”——表示某人故意不去注意细节,试图逃避因某个错误的行为产生的责任——来表示那些我们刻意选择屏蔽的事物,而这种刻意的无视,有时是我们下意识的行为。

3. 掌控情绪情绪

  • 把客观事实从主观情绪中分离出来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观察并做评估的时候,要把事实情况从虚构中分离出来,在分析环节,要把推断从意见中分离出来。在充满压力的交流当中,我们必须把要传达的信息从所有的情绪中分离出来。

  • “人类情感的产生常常是无意识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你是来不及思考的,不然就会没命。”埃克曼这样说。”

  • “尤其是在压力环境中,人的情绪会变得更为敏感。如果带着情绪同他人讲话,对方也会带着情绪回话。”

如何掌握情绪?
第一步,我们要对自己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可能带有的任何紧张感加以察觉。
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激动?是什么事情触发了我的情绪?我是否误解了什么事?”
“假装自己的情绪不存在并不是解决方法。试图去压住情绪可能不仅是徒劳,而且还对身体有害。”
第二步,运用上面学到的三个R:重复(repeating)、重新命名(renaming)、重新构筑(reframing)。
“不要去争怎么会吵起来的,是谁的错,而是要把所有的评论、感受、讽刺、假设打包,给它一个新名字。”

4. 给交流加一勺糖
如果重复、重新命名或者重新构筑都不管用,对方仍然抓住不放,直到找出了该责怪谁,那么,情势如此,就去主动承担责任吧。试着说:“对不起,我们之间存在沟通失误/误解/事情没有说清楚。”

5. 绝不要带有情绪地去回应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这个交流有多么令人烦躁,绝不要带有情绪地去回应,不管是口头上的还是书面上的。

第四部分 适应

“我们看到的事物并不是它们本来的样子,而是我们自己的样子。
——艾娜伊丝·宁”

第10章 没有什么是非黑即白的

克服固有的偏见

“当见到的事物和我们的预期不一致时,我们会下意识地让它们变得一致,要么漏看一些细节,要么就是把自己做出的假设带进去或是简化事实。然而,要让观察和沟通技能有所改进,我们就必须看到那些固有的过滤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它们不仅会让我们因为自身的背景、情绪或是政治立场而漏看一些东西。我们必须察觉自己的认知会如何让自身产生偏见,这些偏见会影响我们的行为。然后,再学着去调整自己、克服偏见。”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生来就会对自己喜欢的、伴随自己长大的、熟悉的东西有所偏爱。大脑很容易认定能够反映自己生活场景的东西,因为很典型,所以那些东西对我们来说也意味着安全、有保障和舒服。”

  • 无意识偏见
  • 经验偏见

应对偏见的3个规则

  • 规则1:敢于认识且摒弃不利的偏见
  • 规则2:不要把偏见当作事实,而是利用它们来发现事实
  • 规则3:做出结论的时候请别人把关

“人的大脑是可塑的。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洞察力,获得新的神经链接,并且训练它,让它能与众不同地思考。”

第11章 轮床紧缺怎么办

这章是不是跑题了?

如何驾驭不确定性?

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灰色地带,我们必须专注于自己知道的事,而放过那些自己不知道的。

1. 当资源捉襟见肘时,要有新思路
“紧张的环境促使我们重新思考,重新构筑思维方式,并且与众不同地做事情,而不是墨守成规。”

2. 对于“未完成”的焦虑
“人类有对圆满的渴望,这种渴望是强烈的,所以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有“对未完成事物的恐慌”,不管那未完成的是没有打开的电子邮件,工作中尚未完成的事情,还是未完成的住宅改建项目,没有完成的事物就像一个重负笼罩着我们,困扰着我们的心灵。未完成的事物占据着我们的大脑。世界上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类有那种“一旦开始一项任务就想要做完”的需要。追求一件事的终结,追求完美,这种想法来自于大脑对于效率的偏好。一项完成了的任务是个闭合环路,而一项未完成的任务则是一个开环回路,耗尽我们认知的精力,让我们不断地寻找解决方案,或是生怕无法完成。”

3. 做完未完成的事

END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期待与你的交流。

读书笔记 | 《洞察》—— “如何开启你的视觉智力?”_第4张图片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 《洞察》—— “如何开启你的视觉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