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南唐后主李煜

文/辛夏禾yuan

我心中的南唐后主李煜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关于南唐后主,李煜,上学的时候读到他的诗的时候就最喜欢他的才情,与朋友有很多不同的见解,想了很久,依旧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写他最合适,可能是因为他的故事太长了。

他说,春江花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他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若他不是君王,或许他会是名留青史的伟大词人,可是偏偏他是君王,所以还要承担着南唐亡国的重任。

李煜原名李从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双瞳,因貌有奇表,曾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

李煜为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只是显德六年,太子李弘冀病逝,钟谟以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上疏请立纪国公李从善为太子,李璟大怒,流放钟谟至饶州,封李煜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入住东宫。

北宋建隆二年,李璟迁都洪州,立李煜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

建隆二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更名为李煜,尊母亲钟氏为圣尊后,立妃周氏为皇后,封诸弟为王,并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入宋进贡,上表陈述南唐变故。

宋太祖回赐诏书,派人前往南唐吊祭、恭贺李煜袭位。

九月,宋昭宪太后病逝,李煜遣户部侍郎韩熙载、太府卿田霖入朝纳贡。

十二月,李煜设置龙翔军,教练水军。

建隆三年三月,泉州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病发身亡,其子留绍镃袭称留后,李煜降诏追赠留从效为太尉、灵州大都督,四月,泉州部将陈洪进以留绍镃勾结吴越,解送其家族至金陵,推举张汉思为清源留后,六月,李煜遣客省使翟如璧入贡北宋,宋太祖释放南唐降卒千人。

七月,李煜奉诏入京面见宋太祖。

十二月,李煜上表宋廷,请求罢除诏书的不名之礼未得许可。

我心中的南唐后主李煜,不谈他的政治,不谈他的后唐,我只想说说他的才情。

他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

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

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我也想简单的说一下,其中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最脍炙人口的几首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历史上说这也是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惆怅,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亡国离愁的佳作.词的上阕,点明了词人沦为阶下囚,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交代了登楼所见之景凄冷的气氛中显示了孤独者的形象.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一首忆旧词。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居汴京时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车如流水马如龙”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本该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在唐诗中也有成句:“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尽管前人一再说过,却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一经李煜入词,便成佳句。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似乎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更想表达的是今日处境的无限凄凉。

梦境越是美好,现实就越是悲惨。

历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好像大多都遭到后世非议。

三国吴后主孙皓,“一片降幡出石头”,白棺素服,自缚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终起侯景之乱,被囚饿死于景阳楼;陈朝后主陈叔宝,金陵城破时,同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将吊出处死。这三位末代君王,亡国起因各不相同,但却都亡于虎踞龙盘的金陵石头城。

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难免要遭到后世的斥责非议。但是,李煜亡国的原因应该具体分析,就南唐国来讲,其不亡是不可能的。

理论上,当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南唐灭亡,北宋统一;事实上,南唐国势已败,李煜即使有能力也无力回天,更何况国策早有失误,在李煜继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经因国势衰危而称臣于宋,减制纳贡了。

宋朝灭南唐的形势已定,李煜继位,也只能采取消极守业的政策。但是,尽管李煜时的南唐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其毕竟维持政权达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终时时不忘故国,心系故土,从未心归宋朝,终至客死他乡。

我心中的南唐后主李煜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

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

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陆游说,后主天资纯孝......专以爱民。

王世贞说,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胡应麟说,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纳兰性德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余怀说。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冯煦说,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

柏杨说,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词学的造诣,空前绝后,用在填词上的精力,远超过用在治国上。

叶嘉莹说。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间。我们有的人活过一生,既没有好好的体会过快乐,也没有好好的体验过悲哀,因为他从来没有以全部的心灵感情投注入某一件事,这是人生的遗憾。

再有就是他的情深。

李煜在位期间,虽后宫嫔妃甚多,但却对两位皇后用情极深。

我心中的南唐后主李煜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周后,名娥皇,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李煜作《念家山》,大周后便弹奏词调、作《邀醉舞》。李煜曾为她创作多首诗词,记述香闺韵事、儿女柔情,表达迷恋周后之情。

大周后生病时,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及其去世,后主又《昭惠周后诔》、《挽辞》,抒发对大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大周后去世后,李煜又娶了周后之妹小周后为皇后。

我心中的南唐后主李煜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南唐亡国后,李煜与小周后一同被俘入北宋汴京,携手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

李煜客死他乡后,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李煜一生精于鉴赏,极富藏书。宫中购置图书、画帖数万卷,法帖如钟繇、王羲之真迹甚多,公私藏皆印有“内殿图书”、“建业文房之宝”、“集贤殿书院”等,或为其签名、题字,或为诗歌杂言。宋军将攻陷金陵,李煜对保仪黄氏曰:“此皆吾宝,城若不守,尔等可焚之。”金陵城破后,黄氏便依旨将宫藏书画等焚烧殆尽。

李煜的结局,后来有很多个版本,宋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代撰修的《宋史》和明人柯维骐的《宋史新编》等史籍都未明说李煜被毒死之事,清人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曾考异说:“李后主之卒,它书多言赐鸩非善终”。

其中,赐鸩说记载最详细具体的是宋人王铚的《默记》,后主死于牵机药之说便是来自此书。据《默记》载,李煜入宋后,宋太宗曾派徐铉拜见李煜,李煜对亡国颇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闻言不悦。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节,李煜42岁生日,便在住所聚会后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怀念故国,并命南唐故妓咏唱,宋太宗听到后非常愤怒,诸罪并罚,遂赐牵机药鸩杀李煜。

牵机药,据说为中药马钱子,性寒、味苦,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李煜因酒后服药,酒助药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

此话在我看来,很是在理。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

我的心中的南唐后主啊,不论历史给了你怎样的评价,在我心里,你始终是那个高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人李煜。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中的南唐后主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