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ciples》读书总结

介绍

本书的作者是Ray Dalio,他是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这本书中文翻译过来就叫「原则」,很简单的一个词,但其实很多时候越是重要的东西,听起来越是简单,这本书可以看做是作者六十多年人生经验的总结,从结构上来说,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 原则及其重要性
  • 我最重要的人生原则
  • 我的管理原则

本书的核心在前面两部分,而第三部分是作者结合第二部分「人生原则」做的扩展,其目的是让一个组织能更好的达成其目标,所以本文也将重点放在前面两部分;作者在阐述他的理念时,始终贯穿着一个词:「truth」,其所有的理念都是建立在这个词的基础上的,它是所有认知,原则的基础,可以看做是原则之原则,这个词翻译过来可以理解为「求真务实」,即对于所有的原则,包括它的由来,它的实质,它所应对的场景,我们都需要问自己:「Is it true?」,只有这条原则满足了「truth」这个标准,方可称之为正确的原则,否则,就是错误的

原则及其重要性

首先,何谓原则呢?作者认为:

原则即内在价值观与外在行动之间的桥梁,它是价值观的外在框架,是行动的灯塔

意思就是:原则是一套行为准则,是建立在对广义的自然法则和狭义的生活法则有正确理解基础上的行为准则,有了它,方能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有章可循并克服问题,而不是被问题所击倒;同时原则的核心在于价值观,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拥有正确的原则

那么,价值观又是什么呢?作者认为:

价值观就是你认为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当然,哲学上严密的解释肯定不是这样,但是我认为Ray Dalio的一个特点就在于把比较模糊复杂的事物通过简单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哲学上价值观包括认知,理解,判断和抉择等,但是其实本质上价值观对于一般人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其作出抉择,而抉择的意义就在于把握重要的,舍弃不重要的;既然价值观在建立自己的原则体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树立价值观呢?或者说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让我们回想下之前提到的所有原则的基础:「truth」,作者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也有其发展进化的方向,而作为渺小个体的人来说,如果想要在这个世界中达成目标,那么你就需要遵从这个世界的规律,并且,绝大部分情况下,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人们只能发现它,利用它,而无法创造它,改变它。另一方面来说,你的目标需要与大环境的发展目标一致,虽然这个牵扯到一些至今也没有答案的一些终极哲学命题,如:「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去哪里」;但是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包括当前),还是有一个大家都比较认同的普适性的观点,比如自然的目标就是要种群不停进化,社会的目标就是让人类群体更加幸福,所以说个人的目标也需要与大目标保持一致,这样你的目标才会有意义,你的努力才会有回报;所以作者认为,只有具备了对这个基本的「truth」有正确了解(客观的规律,自然的进化)这个基础,方能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在「truth」的基础上,作者构建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判断原则(价值观是目标的基础,错误的价值观会导致错误的目标)为:

对于自然来说,符合自然总体目标的就是「好」,反之,则是「坏」,比如自然界每天上演的弱肉强食的剧情,这个是好还是坏呢?特别是一只尚未成年的羚羊被一头狼捕杀,是否就是残忍的,不可饶恕的事情呢?其实对于自然界来说,它的目标是种群的进化,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环境就是种群进化的动力,少数个体的牺牲是大目标达成的代价,所以这种现象是「好」的;这种进化驱使的力量也是整个自然界或者整个宇宙最强大的动力

对于个人来说,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就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而判断「好」与「坏」的标准,则参见上一条;当然,这种进化的动力往往来自我们对某件具体事物的追求,它可以是一座漂亮的房子,也可以是一辆好车,这种追求的动力会让人们变得越来越好,因为你只有变得越来越好,社会才会给予你相应的奖励,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最终让你得到成就感的短期内也许是奖励本身,而长期来看却是自身的提升,因为你为社会,人类这个种群的进化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它符合自然界最基本的原则

了解了原则与原则的基础:「价值观」以后,如何能拥有自己的原则呢?

原则的来源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是自己的思考总结,也可以是他人的经验传授,抑或是一整套已有的原则体系,如宗教精神,法典等等;你只需要记住一点,何种方式得到原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原则是否是正确的,或者说「Is it true?」

这个「true」就代表是否能与你的价值观很好的契合,「true」的原则能指导你做出真正符合你价值观的决定,而「false」或自我矛盾的原则最终会将你导向一个与你自身的价值观不匹配的方向,并得出不好的结果;所以说对任何已有的原则都需要持有一个审慎的态度,只有真正符合现实世界的且适合自己的原则方能化为己有,即便这个原则是自己总结出来的,你也不能让其一成不变,因为外在条件可能在变

既然本书的原则是作者人生经验智慧的总结,那么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树立自己的原则其实就是自己人生经验智慧的总结,我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己实践,思考并总结,同时,对于他人总结出来的原则,如果你觉得适用也可以化为己用,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方式,但是请记住「truth」-- 无论原则从何而来,你需要把握一点,这个原则是正确的吗?是符合现实情况的吗?

我最重要的人生原则

这一章,是作者阐述其自己的人生原则,也是本书的核心,正如上一章所说,无论是自己总结的原则,还是他人总结的原则,你都需要把握「truth」,就如同作者每一段论述后都会问:「Is it true?」,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他认为原则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自己的原则,对于这一点我很认同,因为原则是死的,如果不与实际的人,现实的事结合起来,那么它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作者在介绍自己的人生原则的之前,先简要的介绍了一下自己,以便说明这些原则的由来,作者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的家庭,小的时候并不喜欢学校里的生活,因为他不喜欢被别人驱使着学习一些他不感兴趣的东西,只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谁不是呢?),而他认为花钱很有意思,自己很喜欢花钱(很简单直白,这就是「truth」),但是要花钱首先你得有钱可花,于是作者做过很多种工作来赚钱,最后他发现买股票赚钱好像最容易,而且自己也对研究这个比较感兴趣,于是他就一头扎进金融市场,试图击败市场以赚取利润,中间当然是经历过不少失败,正是这些失败教会了作者一些最基础的做事原则:

  • 我只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工作,不会为了他人的期望去工作
  • 在追求想要的东西之前,我会尽最大的可能对目标做周全细致的了解,力求客观,准确
  • 光自己了解还不够,因为我个人的认知难免片面,我会找我认为聪明的人来对自己的的认知进行审核,挑刺,当它们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我只会关注:他们的反对合理吗?如果合理则纠正我的认知
  • 永远不对自己过于自信,我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以让自己避免因过度自信而带来的坏的结果,第一是对于自己认知的盲点进行持续深入的分析,直至这个点不再是盲点;第二就是对于那些很难完全了解的点,尽量规避它们,以减少它们可能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 基于自己的认知进行实操,根据反馈进行持续的改进

这五点就是作者认为最重要的行事原则,其实将这五点概括为一句话就是: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以之为目标,有了目标后,你需要对目标有详尽客观的认知,在获取认知的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度自信,最后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并根据反馈对自己的认知做持续的改进,首先,对于这一套原则,我比较赞同,赞同不是因为听起来很有理,而是自己在平时遇到问题的时候也确实是按照这套流程行事,最常见的就是编码工作上要实现一个需求,我首先会了解该需求本质上是个什么东西(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解了本质后就开始找寻各种方案(详尽的客观认知),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且认为可能会导致问题,那么我会查阅更多的资料或者询问懂的人(避免过度自信),了解到一定基础后就开始着手尝试(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大部分情况下一开始的结果都不尽人意,所以需要不断根据结果做改进(根据反馈对自己的认知做持续的改进),但我需要承认的是,除开编码这种具体的工作,面对人生更宽泛的问题,我并没有使用这套原则,不是因为我不认同,而是自身的缺点和认知的不足导致没有能很好的施行,包括:

  • 很多时候并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懒惰,没有了工作的压力,面对看似没有那么紧急的问题(其实很重要),不愿努力去分析,思考,就更别提尝试了
  • 急躁,人生里一些更宽泛的问题,往往在处理的时候也不能很快见效,所以也就经常不耐烦去处理了

基于这五点基础原则,作者慢慢总结出其他他认为较重要的行事原则:

  • 一般来说,失败或多或少都是因为你没有对现实情况做深入准确的了解,或者说即便是有深入准确的了解,但也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成功则反之
  • 有的时候现实可能很残酷,但是再残酷的现实,了解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个其实是上面一条的基础)
  • 一切以事实为基础,为人处事都持有与之对应的真诚的态度,能够让我在身心上得到更大程度的自由,很多人自己内在有一面,与外在世界相处又是另外一面,久而久之,这样的就会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么也就不可能得到幸福
  •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我也希望秉承真诚的态度,以事实为依据,因为这样能让我得到最真实的反馈,从而了解到什么是真实的正确的,什么是虚假的错误的;反之,我很鄙视那些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的人
  • 错误不可避免,弱点人人有之,但优秀与普通的人的区别在于,优秀的人能够直面错误与缺点,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因为每个错误都代表你之前对某些东西的认知存在错误的地方,那么我就可以改进我的认知,这样我也变得更好;当然,改正错误,客服弱点的过程难免伴随的痛苦,但你也会更加珍惜你的收获
  • 每个人的人生不一样,所思所想所追求都不一样,也应该不一样;所以成功的人生没有模板,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并不断锻炼自己追求目标的能力,最后达成目标,这就是成功的人生

这六点是作者在不停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停的进化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稍微具体化的一些原则,如果说前面的「truth」以及基于其衍生的价值观是公理,五点基础行事原则是基础定理,那么这六点可以看做是重要的定理,且这六点都与之前的「公理,基础定理」一脉相承,方向在于不停进化;核心在于把握「truth」,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问题,对环境,无一例外追求「truth」;方式在于不停迭代,如同作者所说,「错误不可避免,弱点人人有之」,关键的区别在于你如何对待这些错误和缺点,是将其转化为进步的阶梯,还是受制于它,这一点也是优秀的人和普通的人的最重要区别之一,如果从纯理论上,我无疑是赞同的,但是我也必须承认,我很多没有做到,且对于第四点,在对他人的时候也真诚的提出缺点和错误,我认为在实际情况中很难做到这么绝对

同时,结合我自己的认知,我认为这六点里有几点值得单独说一说:

  • 对于第二点和第三点:「直面残酷的现实」以及「一切以事实为基础,为人处事都持有与之对应的真诚的态度,能够让我在身心上得到更大程度的自由」,其所需的一个最重要的特质是「勇敢」,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都想解决,而往往是因为「害怕」,害怕直面残酷的现实,害怕外界的看法而选择了犹豫和逃避,最后被问题所制,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 对于第五点:「优秀与普通的人在面对错误和弱点时的区别」,我很赞同,单独拎出来说也是因为我做得不好,正如佛陀也是多年苦修放得开悟,没有人生来就完美,你是被这些错误和弱点阻塞住,还是想办法解决它们,将决定你能走多快,走多远;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需要「勇敢」以及「客观的处事态度」
  • 对于第六点:「每个人的人生不一样」,想起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方是幸福本源」,幸福成功的人生没有统一模板,就如同作者在基础行事原则里所说,「只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工作」,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尤其需要深思,从学会记事一直到步入社会,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思考过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只知道追求父母或他人眼中的「成功」,殊不知,这种违背本性的追求太累,且即便是达成所谓目标,也不能得到长久的幸福,很多时候这些标准印证的只是外在的虚荣,而非内在的本性;而本性,天性不能压抑;我自己也有深刻的教训,追求的事情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根本就没想过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随大流,奔着大家都认为“好”的东西而去,这真是一个事倍功半且痛苦的过程,到最后即便达成,却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更痛心的是耗费了人生最宝贵的财产:时间;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需要「勇敢」,「一定的认知能力」以及「毅力」;当然「自己真正想要的」不代表就是非名利的东西,如果你确实觉得名利就是你想要的,那么就应该大胆去追求

个人进化流程

说完了「公理」,「基础重要的定理」,就需要面对具体的问题,就如前面所说,个人的进化是通过追求目标,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的,作者也总结了他认为重要的原则

首先,作者认为一个基本的进化流程应该是如下图所示;


《principles》读书总结_第1张图片
image.png

即在对现实世界(reality)有深入准确的了解的基础上,设定目标(dreams),然后实际行动,做出抉择(determination),最后得到成功的人生(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进化,进化了也就成功了,而外在的物质奖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这里的成功没有固定的标准,但大部分情况下,成功都应该符合个人或社会进化的大方向,并且,从长期来看,这种进化后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对你最大的奖赏;这里的概念在之前也有阐述,只是相比前文多了一个「determination」,这里的「determination」其实包含有两部分:「抉择」与「行动」,只是在作者的观点里「抉择」里已经包含了「行动」

关于抉择的原则

「reality」是客观存在,「dream」是主观设定,这两个定下以后,如何做抉择呢,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给出了他认为面对抉择时重要的思考原则

不要因为害怕痛苦而影响你的抉择

很多时候,面对一个抉择的多个选项,可能有利于你成长的却会带来短期的痛苦,而没有痛苦的,往往也代表你没有任何进步;对于一个想要进化的人来说,应该学会忍受短期的痛苦,作者认为,很多时候,痛苦是一个信号,告诉你,你现在需要突破,忍受了痛苦的极限,你就会突破这一层级,到达一个新的境界,所以,在做抉择的时候,不要害怕痛苦

不要因为现实很残酷而选择逃避现实,否则你会失去做抉择的依据

就像之前一直提到的那样,「reality」是核心,那么在面对抉择的时候,就需要能够区分出什么是真正的「reality」,并以之为判断依据,而不要因为有些时候「reality」看起来很残酷而选择逃避

不要让自负影响了你的抉择

没有人全知全能,在做抉择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哪些方面认知得还不是很清楚,而不要碍于面子,不懂装懂,这样你就会没法对「reality」有一个深入准确的认知

很多时候,正确抉择带来的直观后果往往有些吓人,不要因此而放弃了正确的抉择

作者的意思就是说很多时候,正确的抉择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要被这些代价所吓倒,应该关注于长期的目标,即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比如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健身,很多时候健身最直观的代价就是远离美食,但是如果你真正想要的就是一副好身板,那么你就必须忍受之

为自己的抉择负责,并持续改进

很多时候,目标的达成很曲折,中间需要经历各种失败,你会发现自己之前的认知可能是错误的,这个过程难免沮丧,面对这些挫折,你不应该怨天尤人,而是不停的改进自己的认知,让自己的策略不断接近「reality」,并最终「make it work」(你才是自己的主人,天,地,他人都不是你的主人)

作者这五点关于做抉择的原则其实本质上就是要求你在了解「reality」以及达成「dream」的时候不要被其他短期的情绪化的因素所影响,不要因为「reality」残酷而忽视它,不要因为自负影响了对「reality」的认知,不要因为害怕痛苦,麻烦而放弃自己真正想要的「dream」,另外在这里的「reality」其实就是前文所说的「truth」;有人说人的一生其实就是由一系列的抉择组成,我认同这个说法,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得到的只能是错误的结果,就如同前段时间刷朋友圈的一个观点:「不要做勤奋的懒惰者」,说的也是这个事,很多时候,人们在面对自身的问题时,往往最容易忽略的也是「认真做抉择」,因为很多人缺失的就是这项能力,就像一个组织里大部分都是执行者,只有少数几个决策者,而好的决策者更是不多,另外,人们在做事时,往往花在执行层面的时间远远多于抉择的时间,殊不知,执行错误的抉择没有任何意义,我个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 不会做抉择
  2. 事后没有反思与总结

不会做抉择很常见,我们很多人可能从读书,到工作,到生子,都是跟随着大众的节奏,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层面都没有真正做过抉择;而如果做出了错误的抉择,事后能够有反思与总结,那么应该也能培养这部分的能力,但是很多人也没有;那么如果一个不会做抉择的人恰好又比较勤奋,那么「勤奋的懒惰者」就出来了,说句老实话,我觉得我自己在这方面也不行,也正处于学习摸索中;学会做抉择很重要,关于作者提到的做抉择的五个原则,我也想逐个讨论一下:

  • 关于「不要因为害怕痛苦而影响你的抉择」,观点本身没什么好说的,如果同意作者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必然认同,只是在这里,作者对痛苦的看法我觉得很有意思,「很多时候,痛苦是一个信号,告诉你,你现在需要突破,忍受了痛苦的极限,你就会突破这一层级,到达一个新的境界」,如果把一次次的进化比作一次次的破茧成蝶,那么痛苦就代表茧对你的束缚,这些束缚有可能是你的缺点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你对现实认知错误造成的,但无论如何,你若能冲破这层束缚,就代表你进化到一个更好的阶段,所以说此时把痛苦作为一个突破的信号,就可以以一个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 关于「不要因为现实很残酷而选择逃避现实」,作者理论的核心就在于「truth」,如果连面对「truth」的勇气都没有,后续其他当然无从谈起
  • 关于「不要让自负影响了你的抉择」,这一点看似是处理主观问题,但我认为其依然属于客观范畴,其实在作者的理论体系里,你自己就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这个存在的使命就是进化,所以它依然是对「truth」把控的延伸
  • 关于「很多时候,正确抉择带来的直观后果往往有些吓人,不要因此而放弃了正确的抉择」,我个人认为这个和第一点说的一个问题
  • 关于「为自己的抉择负责,并持续改进」,对于这一点,「为自己的抉择负责」毋庸置疑,如果你自己都不为自己负责,那个体的主观进化从何而来,而后半句「持续改进」,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持续迭代」的意思,「持续迭代」是一个项目管理里的名词,在互联网公司里比较普遍,意思是:持续根据反馈及时的改进,不断循环;用在这里其实表达的是你的抉择可能一开始不是正确的(也没人能做到一次正确),但没关系,持续的改进,不断接近正确即可,就像自然的进化,它不是一步到位的,可能中间会经历各种曲折,但只要你能不断尝试,那么从长周期来看,它就是在往前走

执行体系

了解了「reality」,设定了「dream」,学会了如何做抉择,那么就需要一个执行的主体,没有执行主体,再好的理论都是空中楼阁,不可能成为现实;这一章节,作者给出了他是如何对执行的主体进行概念抽象的,并且,作者称之为「machine」


《principles》读书总结_第2张图片
image.png

这个「machine」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eople」,我们可以称之为「资源」,另外一部分为「design」,我们可以称之为「策略」,而这些资源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策略运行就是「machine」的实质了,它的目的就是要达成目标,同时「machine」还会定时产生反馈,你需要根据反馈及时调整「machine」,这就像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而一个有效的「machine」就能不停的进步,并不停接近目标:


《principles》读书总结_第3张图片
image.png

与之相反,一个坏的「machine」可能会原地踏步:
《principles》读书总结_第4张图片
image.png

而「我」与这个「machine」有什么关系呢?作者认为,这个时候就需要将「我」分为两个,一个是进行整体设计的「主观我」,另一个是作为资源的一部分的「资源我」,「主观我」的作用是设计合理的「machine」,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即使在调整的过程中发现「资源我」不合适,那么也需要果断fire掉,因为此时,「主观我」的目标高于一切,而「资源我」只是这台机器的组成部分

其实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本人也说过,它自己是一个极度的理性主义者,在「个人追求目标」这一整体概念中,除了目标的设定会带有主观的色彩,如梦想,追求等,其他所有的存在都是客观,理性的,因为作者相信,万事万物都有其背后的运作体系,不存在一个凌驾于所有之上的肆意操控,那么在此规则体系下行事,理性方是最有效的思维原则,既然这样在规划自己的行动计划时,将自己作为资源的一部分进行考虑,无疑是合理的

执行体系如何运作

上一节,作者给出了他认为合理的执行体系,这里,作者又给出该体系的运作方式,其分五步:

  1. 设定清晰的目标
  2. 及时发现目标达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准确的分析问题
  4. 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5. 坚定的实施计划

面对这五步,作者认为,首先需要有总的原则,即:

  • 思考其中某一步时不要考虑其它步骤的问题;因为这样会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并影响这一步思考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就不要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同时也不要担心这样会不会考虑不全面,因为这五步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
  • 你不需要全知全能到每一步都擅长;你需要做的是,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找寻其它可以补足的资源进行弥补
  • 保持客观理性(其实就是时刻把控「reality」);在作者这套理论里,保持客观理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如何保持客观理性,作者给出了一个思维模式,即:把你的人生想象成一个游戏,每一个目标就像一个关卡,在通过这个关卡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困难,而你要做的就是掌握更高阶的技能以解决这些困难,通关以后,游戏会给予你一定的奖赏;有些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困难实在难以克服,那么你可以这样提醒自己,从长期来看,不成功(进化停滞)所带来的痛苦要远远超过为了成功而克服苦难所带来的痛苦

另外,关于每一步,作者也给出了他认为重要的原则,这里我不打算一一列举了,一则因为这些原则其实就是前面那些基础原则的场景化,以及作者自己的经验总结,如果全部列在这里就是原书的复述了;二则其实对于这一章节讲的做事体系如何执行,我觉得和前述「个人进化流程」也已经重复,也是「个人进化流程」具化。至于说对于这一条行事流程,我认为对「个人进化流程」相关章节的总结已经可以表达我的看法

读后感

Ray Dalio的这本书最开始在某条资讯里看到比尔盖茨推荐,同时看了一下该书的简介,心中就比较想读,因为我本能的直觉告诉我它是有干货的,后续又有一些朋友极力推荐,就更让我等不及中文版出来就着手阅读,本书有两个版本,2011年的版本和2017年的版本,2011年的版本比较薄,大概只有100页,已经包含了核心思想,2017版本我没有细读,大体看了一下,增加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且对于时间紧的朋友,读2011版本前面两章即可,第三章「管理的原则」是基于前面两章基础的扩展,另外本书的英文不难,建议有条件的朋友直接读原版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作者属于实干派而非理论派,说他实干派是因为这本书的文字都很朴实,道理也不复杂,且整体结构更像是一个老者在口头传授它的经验和智慧,作者并没有对其结论做严密的推理论述,很多时候都是直接阐述结果,在论述的过程中,有些观点存在重复阐述的现象,就像一个人在传授经验时,对于他认为重要的点,会反复强调;后来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原则其实是被作者作为其公司内的行事准则,所以也难怪其风格如此;若抛开形式,我认为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

这本书的主旨关乎如何思考,行事以得到更有意义更成功的人生,或者说就叫「如何过好这一生」,也许很多人觉得,人生怎么过还用想那么多吗?我认为这么说也有道理,如果你是一个率性而为的人,而且觉得这样一辈子也挺好,那当然没问题;但如果你是那种想努力做成一些事,但最终的结果经常是没有达成,或者目标即便达成,却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人,那么我认为这本书值得一读。记得有人说过对一件事物的认知一般需要经历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意思就是说你一开始接触某个事物,没有「不完整认知」带来的干扰,所以对其有一个本能直观的认识,即「看山是山」;而等你慢慢对这件事物有一些认知,但是这些认知又不是很完整或不是很深入,那么你反而会对这个事物感觉比较陌生,处于高不成,低也不就的状态,既没有起初「看山是山」的无知者无畏,又没后面「看山还是山」时的透彻,了然于胸;而如果能持续完善你的认知,直至跨过某个点,那么你就到达了「看山还是山」的状态,此时你既熟悉它的外部表象,又能把握它的内部本质,此时事物还是那个事物,只是你对它已经了解透彻。而这本书就可以帮助你对「如何过好这一生」这个事从「看山不是山」的状态到达「看山还是山」的状态

就像数学的世界是由一些不证自明的公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一些能广泛使用的重要定理,然后针对特定领域衍生出一系列针对该领域的定理,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有章可循的运转体系。我想作者的思路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梳理

首先作者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物质世界,包括自然以及人类社会是最基础最本质的存在,且这个物质世界的运作机制有章可循,而非杂乱无章;同时,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人类个体来说,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需要价值观来帮助我们区分什么是好的有意义的目标,什么是坏的无意义的目标,作者认为个体的进化推动种群的进化进而实现自然的进化是物质世界最基础的价值观;也就是作者认知体系的「公理」,即:

  • 物质世界是最基础的存在,它的运作机制有章可循
  • 个体,种群,自然的进化是这个世界最基础的目标

在此「公理」的基础上,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人生经验智慧总结出一系列的「定理」,包括他认为最重要的行事原则,如何做抉择的原则,具体做事的原则,管理的原则等等,并且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作者给出了它认为能够保证你的想法得到有效执行的体系:


《principles》读书总结_第5张图片
image.png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比较清晰把控作者的认知框架:基于对「物质世界」的本质理解发现基础的「价值观」,在该价值观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人生,制定符合自己的「正确的目标」;同时基于对「物质世界的运作是有章可循的」这一理念的认同,构建一套自己的「思考」,「抉择」,「行事」体系,以帮助自己找寻特定的规律,以达成目标,从而实现「进化」;最后,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概念「truth」,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即针对每一个认知,你都应该确定「is it true?」,这是作者在书中反复用到的一个疑问句,是作者认知体系的原则之原则,作者给出他的认知体系,罗列他的原则,并不是要你全盘接受,而是告诉你他是如何思考,如何抉择,如何行事,以及这些认知的来龙去脉,你应该做的是在他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总结出自己的原则,对于作者的认知,原则,如果你认为是「true」,毫无疑问应该化为己有,否则也应该果断弃之,就如作者所说

在你形成自己的原则体系的过程中,Ray Dalio应该慢慢消失,最终形成一份符合你的独一无二的原则

我想,这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授人以渔

对于作者的这一套认知体系的基础部分,我基本赞同,因为我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这些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唯一能说服自己的认知方式;对于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的一系列原则,执行体系等,有一些我已经实践过并证明其可行的,当然是赞同,但还有一些尚未实践的,正是我后续需要努力的方向,正如作者在阐述「抉择的原则」章节中所说,很多时候不是人们不知道怎么做,而是人们性格上的缺点导致他们根本不去想怎么做或者不愿去做,我深有体会,其实纵览作者的观点,真的没有很高深的东西,都是一些简单朴素的道理,而优秀的人与普通的人的差距往往就在于优秀的人愿意去「做」,而普通人却一直在「等」或「逃避」,其实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已经为自己定了最基本的人生准则:「善良,真诚,勤奋,勇敢」,很多时候回过头来想,这四点里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点其实是「勇敢」,就如同作者的原则里, 我认同且尚未做到的基本都是因为不够勇敢,不敢面对现实,不敢做出抉择,不敢承认错误,不敢放弃已有的去追寻真正想要的东西,所以说我现在还是一个不合格的「现实主义者」,因为真正的「现实主义者」需要足够的勇敢,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经历痛苦

本文写于2017年年末,成于2018年年初,很多时候人们在新年的开端总喜欢做一些展望,这是对一个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来的期望,我觉得很多时候在某个时间点读到一本书也是一种缘分,所以我想不妨就此也为我自己的新年做一个展望:我希望新的一年我能得到更多的勇敢,敢于追寻真正重要的目标,敢于抛弃已有的累赘,同时有足够清澈的认知区分这两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principles》读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