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新闻里有个十岁的小孩说:

他奥数、钢琴、围棋、轮滑样样精通,考试总是全班第一,英语口语也很棒,可是父母没什么钱,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只开得起十几万的日产车,同学都是iphone7,而他只有儿童手表。

网友说,我十岁的时候只知道学习和玩耍,可现在的小孩都开始思考人生了。

有人说,这孩子是个白眼狼,一点都不懂得感恩。

有人说,孩子用真相将成年人世界里的虚伪无情击碎。

几年前,有记者采访一个小学生,问道他的理想是什么,结果出乎意料,要做个贪官。

半大的孩子,本该是最天真率性的年纪,却语出惊人。

这不禁令人沉思,到底问题出在哪?

孩子的说法固然有些偏激,却折射出家庭教育里父母盲目的功利性,总是习惯性地替孩子安排人生。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1

罗培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控在父母手里。

诚然,世界是属于我们的,但终究是属于孩子们的。而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最早的启蒙老师。

孩子不仅是父母基因的延续,还是习惯、品性甚至价值观的传承。

对于双亲而言,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现实是大多父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自己的品格和能力尚且不足,却偏执的认为能为孩子找到走向成功的捷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2

《巨婴国》中讲到,父母将我必须全能或完美的婴儿式渴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父母总是冠冕堂皇地打着'为你好'的名义,给孩子做详尽的人生规划,祈望自己生命中的缺憾能够在子女身上找到弥补。

一些父母依靠自身浅薄的见识,拒绝遵从孩子的本性,强迫他们去学习自认为有用的才艺,努力打造出想象中孩子,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家庭暴政。

孩子掌握一门才能,肯定会有助于未来的发展,可是忽略孩子自身的天赋和兴趣,凭借站在孝道的道德高地,强制压制孩子的需求,最后多半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新闻、影视剧中有多少家庭悲剧足以发人深省。

《心经》里提到'无明'之人,是指那种自己无知却自以为是,又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的人。

你跟父母讲道理,他们跟你谈伦理,总之带着一种混蛋逻辑我是你父母,我还能害你不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3

世界最大的谎言,是父母永远最爱自己的孩子。很少人怀疑这爱里的真诚,但爱的方式却遭到很多诟病

爱孩子,有的时候就是爱另一个自己。于是孩子就成为父母获得面子的砝码,拿着孩子的成就去邀功逞强,收获赞美和肯定,以满足自己虚妄的虚荣心。

之前新闻里爆出,一位母亲后悔让自己女儿学习钢琴,原因竟是钢琴不好携带,错过很多能炫耀的场合。

生活中不乏经常炫耀孩子的家长,比如考试考了满分,钢琴过了十级,又到哪里舞蹈演出,围棋达到了几段。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亲戚家的孩子被要求向长辈们背诵刚学会的唐诗,然后大家机械地夸赞说:这孩子真棒,你教的真好。

父母们虚伪的谦逊着,脸上却挂满得意的笑容。

十来岁的孩子在某些知识才艺方面有点优势实属平常,然而后来居上者也不胜枚举。

此刻不遗余力的夸耀,都可能成为未来打脸的巴掌。

一个人从父母那里学到的特别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对待自己的方式,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以后处事的态度。

父母过分的炫耀孩子微不足道的成就,也强化了孩子的虚荣心,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孩子的内心过分脆弱敏感,经不起挫败,或者习惯性的迎合别人,从而失去自我。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4

萧雨说,想要孩子成才,家长绝不能越俎代庖,要顺其自然,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水到自然渠成。

中国家长一直迷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前赴后继地削尖脑袋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想当然的认为孩子从此拿到跨越式进入富人阶层的入场券,走向人生巅峰仿佛尽在眼前。

阶层的鸿沟是很难逾越的,如果力有不逮,或者没有足够抵制诱惑的毅力,贸然进去水土不服的圈子,最后可能会导致孩子好高骛远、迷失本心。

我的朋友,在上海应该属于中产阶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孩子送进浦东最好的私立学校,本以为这一切会安顺平稳。

可是发生一件令他手足无措的事情,当他开着20多万的别克商务车去接女儿的时候,女儿却对同学(同学爸爸开车价值上千万的法拉利)声称自己是他所属公司的司机。

他对在贵族学校读书的女儿满怀欣慰,女儿却处在自己完全融入不了的环境里自卑敏感,爱慕虚荣。

一位育儿专家说道,人生不必这么着急,需要抢跑的往往都是短跑,可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抢跑的几乎都不能率先到达终点。

父母如果急功近利,让孩子处于长期焦虑的环境,不仅让孩子的心灵遭到腐蚀,可能会重演揠苗助长的悲剧。让孩子在有足够安全感的环境里健康成长,锐意进取,远远比盲目打入贵族圈子要好得多。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5

家长在孩子的生命扮演的角色是精神供氧者,选择以自己的经验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但不替他们做决定。

相信你的孩子吧,相信他们的选择,相信他们的才干,相信他们的品格,这是你言传身教的结果,足以让他们过好这一生。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法罕,热爱摄影,苦于父亲的阻拦,却不得不攻读他并不感兴趣的工程学,无奈获得倒数第二的成绩。

可是当获得父母的理解,选择了从事摄影行业,从此成功向他打开了大门。

黄磊在给女儿写的一封信《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活下去》里说,他希望女儿做喜欢的事、与喜欢的人相处、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必力争成为少数,平凡而简单就好。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6

每个孩子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有自由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而父母的责任,就是给予爱与尊重,以身作则培养出孩子完整的人格。

正如纪伯伦的诗写得那样: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是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