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总结】可能比能更重要

向内,回归初心

VV开始和团队里的每个人聊天。那天在微信上发了我几个问题:从南昌回来后你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做的最棒的是哪件?最有待改进的是哪件?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刚好是在我每天对自己的产出都不满意的那段时间。所以,在微信上收到他的问题时,心情一下子跌倒谷底,因为第一个问题就感觉自己没答案。我有做什么有价值的事情么???这样一问自己,就又自卑又暴躁了。

后来用小条很认真地回顾了一遍,做了哪些事情,每件事情的完成度、效果/价值、自己做的快感,然后再逐个分析背后的原因,心里安定不少。

“回归”“细腻”“主动”,下班前和VV聊,出来这三个词。确实,需要更回归我们做的这件事情,或者说我自己想要做的那件事情。任何一个to do都不应该只是任务,而应该跟我们本身想要的“人的表达”“认识新朋友,重新发现老朋友”是统一的。细腻地找切入点,把学的东西释放出去,真的玩起来。主动地了解产品,主动地和其他人沟通。

这一切甚至并不是为了这份工作,我觉得放到自己整个生活都是适用的。我的生活吖,不是为了某个工作,不是为了认识某个人,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不是为了结婚生孩子,不是为了成家立业。而是所有这一切的综合,没有哪一项必不可少,每一项都值得去尝试。回归自己的内心,所有的选择和要做在做的事情应该跟自己内心是一致的。细腻地或者说随时抓住小的可能去产生作用和变化。更主动,和任何关系里的人,在任何想要尝试的方向、方法上主动地踏出第一步。心是敞开的,有原点又有期待。

开始寻找一百个有意思的北邮人面对面聊天。验证了一种工作方法:先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和太多任务。就把认识一百个有趣的人作为一件纯粹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效果都是等事情做得差不多了就出现的。

纯粹地带着对人的好奇心展开的对话,果然给我打开一个新世界。对老朋友有新的发现,也有机会通过很多陌生人窥探到我之前并不了解的世界。

每张心门背后都是一个宇宙,人们沉浸在不同的兴趣中,有的人专注努力在一个领域里牛逼,有的人涉猎广博对什么都有自己的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有的人个性鲜明而强烈,有的人心里迷茫和善意并存。

一直耿耿于怀地觉得,“个性”是我基因里就缺少的东西,可是见识和碰撞过足够多样的人后,才会知道原来“个性”有那么多种,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当你打破陈规不再用一套框架来衡量,就会知道没有谁的“自己”更优越或低劣。能看到不同的色彩都在闪闪发光,那些不发光的暗色调也沉静而有力地存在。

那么多场聊天下来,除了每一个坐在我对面的人让我了解到很多新鲜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些谈话真的让我有平等地、开放地、真诚地分享讨论的感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但“你要是不想说可以不说”。他们给我分享他们和父母家人相处的方式,我发现94、95的孩子们越来越多是在自由自主的环境里长大了,他们和父母之间的互动会更平等,更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决定,什么好玩就玩什么。

好像有种惯性,年少的时候才会考量所处的环境是不是足够“自由”,我当年不够自由也不懂有了自由要做什么。收回目光看现在的自己,猛然发现正生活在一个完全由自己选择和掌控的环境中,所以此刻正是最大限度释放自己随心所欲不设限的不羁时光!

做所有可能的努力

有一天对着镜子画眉,突然发现当年自己并不上心的时候觉得很难的事情,居然看一遍视频就会了,确实照着别人教的来练习,马上就能画出一道顺眼的眉毛。扮美这种事情为什么会比其他要做的事情更有吸引力呢?因为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学习路径、马上看得到的反馈以及理所当然的试错空间。

而那些让我有压力的事情,一想到就心慌慌甚至拖延逃避推诿的事情,说白了不过是因为1、没有百分百卖力地做所有能做的准备  2、恐惧失败,还没开始做就给自己施压。要相信,付出了所有能努力的气力,会有应得的结果,哪怕结果不如人意也没什么关系。“有问题”和“不ok”,只适用于你知道你自己没有尽全力的情况下,而且那时的压力会比事情本身加倍。

从锻炼、做菜、化妆、工作到某些关系里的人际相处,最近似乎每个领域里的尝试都在验证,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而且有n多可以下手的入口,把n种路径都走一遍,就会有效果,唯一的差异只是效果好的程度不同。

结果的大致方向是自己能努力的,最终具体的结果是自己无法决定的。并不试图去拥有自己所无法掌控的,把所有努力都放在自己可控的地方。无论是做事还是与人相处甚至情感方面的诉求,不企图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失去也就并不可怕。更单纯一些,没有欲望的时候才不会把自己套牢。

想起一位长辈给我讲过很多大道理,其中“事儿都多做点没什么损失”我觉得很对,这样想着也不会太计较。真的,往往计较花费的精气神大过做事本身。

心怀想象和期待,踏出第一步

这个月开始,VV隆重推出了他的“跑马场”计划,借着trello想把日常工作转变成跑马场上的一场游戏运转起来。

把所有要做的工作、想到的可以做的工作,都拆解细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每个任务的时间、输出可衡量,不同的任务类型、量级来决定ta的价值,对应可以得到的马的数量。每个人可以更自由地认领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和同样对这个任务感兴趣的人合作。每个人也可以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加以创意转化成可以换取马匹的挑战。

这个给我触动很大,除了工作方式本身,更佩服VV。游戏化这种事情,不是光看光说而已,真的能够转变成工作的一种方法。思路很棒,更棒的是拿出来带着大家一起行动了。

就好像某个周四我们一起用sketch画icon。在雨农和伟伟的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把直线弄弯,并且才知道原来随心画一条看得顺眼的曲线也有那么多讲究!之前脑暴完icon创意,VV说这周四要用sketch画出来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不太相信的。可是居然真的画出来了,好棒!新鲜的东西是会让人有成就感,只是需要我们主动去跨出那一步。

这周扎在北邮,看到他们中的很多人推进自己项目的艰难,也在感受我要做的事情在北邮得到的不同反馈。越来越觉得,再伟大的事情在没做成的时候,任何人都能嗤之以鼻,而且他们不怀恶意,只是缺少去想象、期待和努力的能力。我也是这样的,但我努力带着自己挑战一点点,走出舒适区一点点。

之前看程苓峰写猎豹的傅盛的文章,很热血沸腾。里面提到上一代人、这一代人、下一代人之间的差别。

“下一代一定会颠覆掉上一代,会轻而易举地超越我们。就像我女儿,他们是个性解放的一代,带来思维的解放,极强的个性色彩。未来是兴趣主导,不是勤奋主导。未来是极客的世界。”

“上一代太渴望成功,这种渴望成为未来一代人对他们的颠覆点。渴望成功,就会在看上去能被证明的地方使劲砸,怕失败,就难以判断未来是什么样子。看得见的领域都在火力之内,他们站得高,看得多。”

“但未来来自看不见的领域,来自他人的头脑无法理解的方式。马斯科说,我就是喜欢发射火箭,我就是喜欢 火星,我不在乎挣钱,我不要命了,我不在乎失败,你能怎么办?这是商业逻辑无法解释的一代,完全个性化的一代。”

“颠覆来自更远的地方,来自更多个性化的东西,来自被梦想和乐趣激励的东西。”

——《傅盛豹变》程苓峰


某个周五晚和阿妹、当年西体青梅的鄢导在four小聚,听鄢导讲他毕业后的尝试和想要做的方向,有种老朋友之间单纯自在的放松。又发现我这份工作有个特别棒的地方——认识了很多厉害的大学生,而且是在他们纯粹的大学时光里认识的,感受过彼此的热血沸腾,相互之间的交集透明晶亮,哪怕若干年后他们步入社会,我们之间碰面时的情绪都会如同遇见某个大学朋友一样,没有什么杂质,这种关系我很喜欢。

每个月过去再回头看,好处是沉淀和思考都会更深入一些,坏处是当时汹涌起伏的那些情绪都没法再现了。

所有的自信与自卑,所有的满意与暴躁,所有的执着与愤怒,这个月其实内心动荡得很。

幸好,最终此刻还觉得,坦诚热烈,那是最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3月总结】可能比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