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读这本书
读这本书的原因是自己读那么多年书却没有发现自己有啥提升,看了那么多鸡汤——读书改变人生云云,却未见到改变的影子,这本书和《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是一个类别下的不同步骤,《书都不会读》告诉我们去坚持,给我们希望,而《这样读书就够了》告诉我们具体如何做 ,知和行的鸿沟如何跨越。
如果你希望通过读书改变生活,改变自己,这本书是你一定不能错过,不读原书也读读这篇笔记。
原文精华和我的笔记
第一章 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1.成人学习的问题
(1)没时间没精力—目的—压力与学习的矛盾
生存力量/生存负载=生存余力,能保持一定的余力就能应对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能够更好地承担风险和从事探索创造性活动,能够进行学习。当然余力太多也不好。大部分工作人士的情况都是,余力太少,无法学习。大部分人都比作者举出的杜拉拉的例子好不了多少。
(2)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主体
看书要看懂,还要记住,这是知识学习的思路,可以应付考试,但不是成人学习的思路。学习的主题应该是学习者。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只发生在把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之后。阅读完一本书或者书中片段。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重要的不是记住,而是能够应将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3)看不下去——不明学习的目的
如果你出于学以致用的目的,没必要写索引、列大纲、记笔记,甚至不需要读完整本书。
原因一:任何领域的任何书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其中相当多是你不需要学习的。
原因二:读得越多,不见得用得越多。反观现实,你最近读完的一本书未必是对你帮助最大的书,最厚的一本也未必是给你创造价值最多的书。
原因三:只要你在工作中用上任何一点,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也值回书价了。在这个通货膨胀越来越盛的时代,提升自己是最靠谱的投资收益率最高。
2.如何解决?
好的方法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1)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用零碎的时间完成,轻松愉快有效。
(2)以学习者为核心。
(3)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
@Emma:联想到了张泉灵读社会心理学的方法,想到什么就查什么。#
第二章 这样读书就够了
1.为什么你读书还要像考试一样呢?
对比了大学教授和企业家(张瑞敏)对于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的不同的序,可以看出他们的读书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前者系统适用于学院教育,后者偏实用重实际适合成人教育。
2.成人教育学五大公理
(1)自我导向:成人学习是具有自我导向性的,可以自己找需求、规划、实施、评估效果,强调参与和互动。使学习者感到被尊重和支持,有互相交流和共同探索的学习氛围。
(2)关联经验:成人的丰富经验应该作为学习资源被自己和他人开发和利用。利用经验学习,比想象中更容易、有更多方法、效果超好。
(3)强调实用:选择学习内容强调实用,判断效果的衡量标准也是是否用上了。
(4)聚焦于实际解决问题:没有必要追求理论的深入、体系的完善、细节的论证,足够解决问题就好。
(5)内在驱动:成人更多受到内在驱动(解决问题、增加能力、自我实现)去学习,而不是外在驱动(如考试、考核、证书)
@Emma:联想到富爸爸的学习模型,教别人和自己做是学习效果最好的,而阅读等被动的学习方式最差。另外小的时候听过一句话:我看见了,我就忘记了,我听见了,我也忘记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是一个道理。#
2. 为什么培训比读书贵几万元
培训和图书的核心内容是一样,但价格差出百倍,无论中外,都发现参加培训确实比读书的效果好多了。
图书=核心知识+书面表达
培训=核心知识+口头表达+I
图书+I=培训
这个I就是通过阅读把知识拆解为能力的能力。
3.帮助学习效果提升百倍的I
成人学习五大公理在好的培训中都有体现,是按照成人学习特点进行学习的方法。
I(引导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激活经验+促动参与+催化应用
有了I,学习者可以体验:更容易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对知识进行第一次实践。学习者可以反思:讲知识和自己的经验联系,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在演练后得到点评。总之更好地转化知识为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进而改变生活。这两个反复进行的过程叫拆解或者叫拆为己用。
4.从“读书”到“拆书”
为了达成I,需要好的书,另外需要一个角色来激活、促动、催化,即拆书家。拆书家可以和学习者是同一个人也可以和学习者不是同一个人。两种情况都包括三个步骤(阅读read、引导interpretation、拆为己用appropriation),简称RIA
5.拆书帮:让读书变得容易、轻松、有效
作者用了在阿里集团,和员工之间互动实践的例子说明了,拆书法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基本上解决了第一章中提出的所有的问题。成人学习的三大问题不是问题,而是机遇,只要应用拆除方的理念,只要有了拆书家。
@Emma,其实作者这里的意思是说只要遵循:阅读、引导、拆为己用,这个思路,就可以把书中的价值,化为自己的实践行动, 使自己和他人得到提升。
6.拆书家:I的灵魂人物
作者举了张瑞敏和刘一秒两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样的人是好的拆书家,好的拆书家看书不是去划重点归纳中心思想,而是去把书里的知识拆来已用,可以从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中得到启发,并将之应用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中。
同时作者提出:做好的拆书家不一定必须要是张瑞敏,只要掌握了拆书的理念,和高级学习者的方法,就可以成为好的拆书家。
第三章 通向高级学习者之路
可以自己来进行学习和拆书,同时如果把结合到企业的组织学习中,那么你将会创造出比企业培训师,更高的价值。
1.你是什么阶段的学习者
作者用一个测试让读者确定初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还是学习促进者,我自己的测试结果是高级学习者。
初级学习者的特征:倾向于把书本当权威,认为学习就是找正确答案,一旦有需要提高的方面,就报班考证,需要在拆书家的指导下学习。
高级学习者的特征:只对自己的能力提升负责。读书、培训、生活中,能主动有效学习,有好的学习能力——会联结自己的经验,设想日后的应用,而且真的会应用。对实用的书拆解很容易,对虚构类书籍就有难度了,有的高级学习者很难超越图书本身。
学习促进者的特征:可以指导他人的学习,帮助他人拆书,有最高的学习能力,通过教会别人而让自己深刻掌握某个知识。
2.初级学习者
对工作超过一年的职场人士进行调查,结果68%,是初级学习者,而20%是原始学习者,完全不学习,靠实践积累经验。主要是中国教育方式造成了这种情况。在疯狂变化的社会,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就是把有价值的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力的能力。
3.高级学习者
4.学习促进者
作者举了查尔斯汉迪的例子说明学习的方法,查尔斯通过大学学习哲学专业掌握了学习方法,运用于其他领域成为和德鲁克齐名的管理学大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就是非常优秀的学习促进者,是非常好的拆书家,他把人类的尝试和日常行为联系在一起,帮助人们完善自我。
5.拆书帮便签学习法
(1)目标: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来提高我们阅读致用类图书的效果。缓解书太厚的压力;促进注意力集中;聚焦于应用;方便整理;保持兴趣、效果外显;加快进度 ;更好处理难懂或重要的地方。
(2)基本原则:要明白阅读致用类书籍的目的一定是应用;使用便签是为了在阅读中保持清晰的思路;简单的工具和方法容易上手,易于坚持。
(3)工具:三个便签,分别写书的内容、自己的经验、未来的应用。
(4)注意事项:选取致用类图书。第一部分内容如果太简单,就不用写了,或写简单一句话带过。选取笔记材料时,应该先速度,遇到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停下来思考在三个便签上做笔记。记录之后要经常拿出来反省自己的实践是否运用了这些想法。对相同的原文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多种运用。
(5)你也可以成为拆书家
熟练运用便签拆书法就是高级学习者了。把此技巧用到别人身上,你就成为了学习促进者。
第四章 拆书帮与成人学习方法
工具背后没有理念就难免出现各种悲剧。拆书帮背后的理论是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
1.拆书帮理念的事件实践方法
便签阅读、拆书帮现场学习、拆书俱乐部。
2.与高级学习者相关的成人学习理论
不是所有经验都能引发学习,除非能进行反思型实验。
第五章是拆书帮现场学习的攻略我现在不关注,所以这里不做笔记。
第六章 没有你拆不了的书
作者把致用类图书分成了实用类、理论类、叙述类和其他类,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
实用类图书:侧重解决问题,通常强调实战,贴近现实案例较多,往往就某个问题直接给出建议,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追求卓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如何阅读一本书》等,本书也属于是实用类。
理论类图书:侧重阐释,概念体系完善,论述整理通常较好,比如教学科书都是理论类,另外有一些介绍某领域最新研究的图书,比如《引爆点》、《黑天鹅》等也属于理论类。
叙述类图书:如人物传记、通俗历史小说,感性内容多过于理性内容,有人物有时间我请结合前因后果,读起来轻松更容易引发感慨,而不是行动。本书中引用的《乔布斯传》、《杜拉拉升职记》等就是叙事类的图书。
其他类图书:作者把拆解出的知识不同于作者原意的图书,你可能会觉得一本小说或者是科普作品,不是只用来读书,但是只要你的目的不只是读书,是学以致用,又确实能够从中拆解出对工作和生活有指导意义的东西,那么就可以把它当作种类的图书。
不同类型的图书,主要的差别是知识的萃取方式不同,影响确定知识片段被截取,不影响激活促动催化和点评。对于拆书家来说,最容易的类型是实用类及理论类,叙述类和其他类较难,自由度也较高,不同拆除家拆解同一本实用类的图书差别不会很大,但拆解叙事类和其他类就因人而异,见仁见智了。
各类图书的拆解方法及拆解注意事项如下:
实用类图书,确定片段的方法比较简单,找建议找黑体字。拆书家备课的时候,除了书上的案例,还可以再增加一两个案例。大多数情况下,实用类图书都会给出清晰的行动建议,所以不需要太多的讲解,拆书家可以考虑在两个方面进行讲解,第一是为什么这么做,主要是做了之后会如何。
理论类图书,拆书家需要找出作者的主要结论,总结核心理念,然后在讲解中将之转化为建议。在拆书家备课的时候,拆解理论图书,主要挑战是把观点或理念转化为建议,需要三个步骤,第一、谨慎地理解原文的含义,一定要在上下文中读懂作者的观点,注意不要断章取义;第二、充分了解作者给出这个观点或理念的背景,同时思考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和作者的背景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第三、在以上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对那些处境相同的观点,可以直接应用,出现处境不同或者已经明显发生变化的观点需要进一步提取观点背后的大原则,然后根据自己的处境给出切合实际的是应用型建议,在讲解的时候,理论类书籍需要更多的讲解,更加侧重于对应用的指导,切忌从理念到理念,不接地气。
叙事类图书的拆解:确定知识片段的时候,前提是拆书家个人的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和知识储备已经达到足够的水平,别人看到的故事他却能从中看到,启发别人关注情节,他却能联想到自己该怎么做,别人看完后感叹,他看完后却能超越。对叙事类图书,比如小说传记和历史,拆书家可以从如下四个方向寻找可供学习者拆为己用的片段:第一个是找人物做得好的地方;第二个是人物做的不好的地方;第三个是超越人物的表现看原作,脱离通常的好坏评价,从结果和利益的角度来评价,考虑人物的动机等等;第四是找冲突,找那些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也无法理解的地方,找那些和自己的想法做法不一样的地方,找那些个大众的想法做法相反的地方。叙事类图书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是过程是这样的,你阅读到某一段的时候,心有所感,想到了之前曾经在其他图书中看到的一个概念或者是自己的经验,这相当于给你的大脑已经储备的知识加了一个案例,还有可能由这个故事联想到其他的事情,然后把这几件事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一个具备更广泛意义的观点和建议,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你对他的启发或推断出的指导性结论表达出来这些内容将成为讲解的核心。另外注意,备课的时候,选择最能够体现出这一启发或指导性结论的原著片段,在讲解的时候口头介绍相关的上下文背景即可,而拆除家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大家去关注你想强调的知识通常是概括和提炼之后的内容,让学习者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儿,也可以通过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学习者自己加工出结论。对叙事类图书的拆解方法可以应用到对电影电视剧和电视对话节目等影像资料的拆解上,当你能够不假思索地把叙事内容的拆为己用,对别人看过只能出发感受的东西,你就可以收获理性启发的时候,那么你的学习能力就达到了高级学习者的境界了。
其他类图书的拆解:其他类图书的界定并不是说这本图书不可以划分到前三类的图书之中,而是拆书家对于这本书的理解思路的不同,可以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似的拆解,你得到启发或者你做为拆书家希望学习者得到的启发和图书片段本身的内容不是一回事儿,比如我们把一本育儿类图书内容拆解为对工作沟通的指导,把一本健康科普类图书内容拆解为逻辑训练,分析作者写作的手法来拆解出说服人的技巧,所以,其他类图书可遇不可求,不是拆书家故意要找一本其他类图书,而是在读某本书的时候,联想这段内容可以用来讲那件事啊!
@Emma 本书的笔记就只做到第六章,英文后面的两章是讲嗯,更多的拆书帮现场的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贡献啊,我个人对这本书的应用就到第六章为止,希望大家也能够收获。
看了这么多方法理论,你一定跃跃欲试了吧。如果想和我一起坚持实践拆书,请家我微信 emmacheng555,暗号:一起拆书。
图片发自App
书里推荐的书:
《管理的实践》 德鲁克
《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
《基业长期》 吉姆柯林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史蒂芬柯维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德鲁克
《如何阅读一本书》
《销售巨人:大订单销售训练手册》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丹尼尔戈尔曼
《成功EQ密码》布拉德伯利
《谈判分析》 霍华德雷法
《谈判力——哈弗谈判项目精华》罗杰 费希尔
《利害冲突》费雷德 简特
《哈佛经典谈判术》 马尔霍特拉
《杜拉拉升职记》 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