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京东等大型网络商城,每年推出的双11(即每年11月11日为网购促销日,又称“购物狂欢节”)活动,折射出大变革时期的中国面貌,以及无数男男女女对生活、对财富、对人生的态度。其实,购物和财富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当我们在随波逐流中消耗时间,在冷漠习以为常的社会中生活时,各种行为所带来的,未必让我们更接近幸福。
没有幸福的情感嫁接
2012年的11月11日,淘宝、卓越、京东等大型购物网站,纷纷推出“双11”让利促销活动,仅淘宝成交额突破191亿大关;2013年11月11日,淘宝销售额超350亿,2014年呢?
双11,正好是光棍节,让单身族们可以暂时将情感嫁接到购物上。
比如我,虽然目前单身,不过对于择偶的标准,也是有一些想法的,比如对方不能是个购物狂,尤其不能天天让我陪她去商场。一进那些实体专卖店,各种味道、混杂着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大大刺激了消费欲,同时,让人头晕目眩,产生恶心呕吐之感。
现在的女人,喜欢逛商场,有钱的出手阔绰,囊中羞涩的只能望而却步,对于长相妖媚、又颇不地道的女性,只有作别人的小三或小四,换取物质上的满足。话说回来,男的又何尝不是如此?我身边就有一些中性化的男性,他们对购物的兴趣有增无减,对美丽的追求也会让人大跌眼镜。
对于大多数情侣或夫妻来说,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出门时,还喜气洋洋,心想着终于可以潇洒走一回,购物结束后,却垂头丧气,满腹牢骚和抱怨。为什么呢?百分之九十都是在购物的过程中,产生了意见的分歧。心胸大度的那一方,需用好几天的时间修复裂痕,否则,只好一拍两散。
我是有过切身体验的——小时候,姐姐和姐夫之间,爸爸和妈妈之间,类似的分分合合总在换着法子演绎。所以我对于那些购物欲旺盛的女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倘若不幸的,上帝安排了这样一个女人走进我的生活,影响我的生命,我也只好忍耐、忍耐、再忍耐吧——虽然忍字头上一把刀!前提是,如果这个女人爱购物超过了爱我,爱物质享受超过了精神享受,那可得慎重考虑,也许她根本不是上帝派来的,而是魔鬼差来的。
有了钱,就可以征服世界吗?
如今到底是思想解放了!网络让人们眼前一亮,好像整个世界都变得触手可及,你可以不出门,让自己彻底宅一番,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轻触键盘,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商家联系,犹如寻觅猎物那样,在林林总总的网络商城寻找自己的宝贝。此时,没人干涉你,尤其对于单身族们来说,根本用不着考虑什么,只要卡里有足够的钱,就可以为所欲为、想买就买。
我们觉得有了钱,就可以征服世界了,可笑的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不过是一台电脑而已。这就是我们世界的全部了。
回首我的网购经验
回首自己的双11之旅,2012年的1111,24小时内淘宝总成交额突破191亿大关,让整个世界都惊愕:中国人有钱了,中国崛起了,中国人太伟大了,中国人太疯狂了。网上网下,沉浸在消费狂欢的热潮中。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加入了那年的狂欢。
零点之后,开始彻夜不眠,在天猫、京东,拼命地搜索自己的心爱,拼命地往购物车里砸,拼命地消耗着午夜的时间……持续到11日晚上11:59分,几乎手不离电脑地盯着屏幕,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第二天付款时,个人折后消费共1760元,是商品原价的十分之一。
当然,聪明的我一定不会让奸商们多赚我一分钱。我个人消费额尽管不高,但一定物有所值。个人的网购经验是:即使网络购物,几百个商家打出了非常诱人的促销招牌,也一定要冷静!最好事先去品牌专卖店选好自己喜欢的产品和型号,然后在网络商城的官方旗舰店再选择该品牌的产品,如果赶上了类似1111的狂欢节,那么以超低价位买到正版行货不成问题,而且事先进行市场考察,也大大降低了实物与图片不符的风险。同时,我购物一般都会选择月销售量在1万以上、好评如潮的商品,可以透过这些细节,了解店家的信誉、以及商品的品质和口碑。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可怕的随波逐流
2012年之后,我对网购的兴趣逐渐递减,倒不是收入的问题,而是随着年岁增长,对于物质的需求也渐渐萎靡。2013年,经历了父亲的去世,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兴趣买什么。那时发现,“有衣有食,就当知足”的圣经古训,是多么实在宝贵!
购物没有错,消费没有错,财富本身也没有错。只是当一个不对的人,从事这些商业行为时,所带出的结果一定是错的。我从小是一个节俭的孩子,从不乱花一分钱,很早就培养出理财的能力,可是最近这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变化很大,好像失去了从前的优良作风,开始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字眼。最早接触这个词,是通过一部短篇小说,当年发表在《译林》上。作者忘记了,题目就叫《随波逐流》,讲的是一个大学教授,在体制内浑浑噩噩地活着,有段时期,正好赶上中国改革开放,他辞去教职,下海经商,几度浮沉,从象牙塔内一直到商海弄潮儿。整个转变非常离奇,如同韩寒笔下的那篇《杯中窥人》,个体如同一张干净的白纸,浸染于社会的海洋,最终被污染、被湮没……沦落就产生了,结局就是死亡。我自问:是社会改变了我?还是环境改变了我?或者是,我本来就没那么简朴,也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一旦当身边很多人都这么做的时候,我顺其自然选择加入了。
老师的话音犹在耳:“当我们批判消费主义的时候,我们正在成为我们所批判的对象”。他的意思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当你觉得自己不会像那些贪官污吏,甚至对这些人大肆伐挞的时候,须要谨慎,因为有一天当你混到他们的位置上,极有可能重蹈覆辙。
活出善良、正义与自由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恶性循环,不是简单的消费而已。有时候,评论一件事,需要绕过事件本身,看到事件的本质;评价一个人,需要绕过他做的事和说的话,看到他背后的动机和态度,这点非常重要!如果动机不纯,态度不对,那么十有八九干出的事儿也是拙劣不堪。所以耶稣的比喻很恰当:凭着果子就可以认出树。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就拿我为了购物狂欢而彻夜不眠这个事儿来说,我发现,我堕落得一塌糊涂,根本就没有热爱生命啊,人们都知道,通宵熬夜等于慢性自杀,我还用通宵的时间干着完全可以不必去干的事儿,真是不仅堕落,还挺愚蠢。
我想起最近的一个周末,在去医院探望病人的路上,看到那么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乞丐,其中有一个断了胳膊的父亲,拉着一张板,板上睡着他襁褓里的孩子,父女俩走在寒风凛凛的长安街。那一幕,我本性中的善良苏醒了,想要给他们一些帮助,然而看到身边来来往往的人,对此视若无睹,又想起媒体曝光的现代社会中的“丐帮”,我随即掩盖了善,将冷漠高高举起,碎步离开……我还想起很多类似的情况。不是说人们没有了爱,而是当人人都缺乏安全感,彼此互相敌视、不信任的时候,冷漠就变得平常,谈论爱也非常奢侈、不切实际。
对于清教徒的故事和名言,我也时常烂熟于心。我想起他们说过的话:“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奉献。”从一系列记录清教徒的传记中,我想他们是真正按照这样的理念在生活。正是基于信仰而来的财富理念,带来了基督教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当制约,不会让全然堕落的人性在财富的无穷诱惑下找不着北。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问我,你觉得中国社会现在是什么社会?我说,官方媒体不一直宣传是社会主义社会吗?他摇摇头,说,是典型的权贵资本主义社会。我对于这些社会学名词没什么研究和兴趣,但对于他的定义,还是相当认同的。问题是,在这个各种资源失衡、各种关系失调、各种利益互相倾轧的社会中,渺如蝼蚁的我,怎么就不能活出一点点的善良、正义与自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