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敷衍是一种恶性循环

文/亦染心田

01

“你看过唐伯虎点秋香吗?”某天,妈妈的同学如是问我。

我诧异又迟疑的点点头,心中不免打起小鼓,不知这位素味平生的阿姨以此起头,是想与我探讨什么话题?

“那你记得其中有一个吐血的场景吗?”

记得的,不就是那个对对子被气到吐血的参谋将军“对穿肠”嘛!想起便让人忍俊不禁,实乃经典无疑。就当我准备以此大聊特聊时,阿姨接下来的一番话“震”的我措手不及。

02

原来,她儿子也和我一样,胃不太好,经常出入医院。起初,他还能克制住自己少沾辛辣,但也都是表面功夫,敷衍了事,后来,也许是觉得自己好了,吃喝也不再有所顾忌,朋友一叫就到,宵夜、熬夜成了常态,结果可想而知,又把自己“整”进了医院。

这一次,他隔壁床也是个年轻人,胃出血。有一天阿姨去送饭,听到隔壁床的年轻人在那吹牛般的跟自己儿子炫耀自己跟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吐血胖子似的,吐起血来可以从这头喷到那头。两人自然不信,摇摇头表示太过夸大其词。

然而变故不过一瞬之间,隔壁床的年轻人吃了几口家人送来的面条后(在这之前是禁食阶段),与电影中如出一辙的现实版吐血(可能用喷血更为恰当些)上演了。这是她第一次真切的意识到,“胃病是会要人命的!”这一句话她至少重复了三遍。

眼看着前一秒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这一秒输血都得用“灌”的,作为变故目击者自是触动极深,所幸的是,年轻人最终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来了,阿姨儿子也一夜长大般,开始重视自己的饮食与健康。

03

只可惜,不是所有的敷衍最终都会叫恶果敲醒警钟。大多时候,它潜移默化地成了习惯,恶性循环般,渗透到你生活的角角落落里,甚至没了它,反而还觉得不习惯呢。

习惯性敷衍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你也曾试图与它对抗,但很快,你欣然接受了它的招安,你渐渐发现,敷衍的人生其实也挺好,不用花费成倍的时间去完成一件你原本就不想做的事,也不用整天琢磨着别人忽冷忽热的情绪,只要表面上过得去,得过且过也是过。

如果不是偶然生活的沉痛一击,你不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问题。待你恍然大悟后,你曾敷衍的,早就一点也不少的还给你,而你却没有丝毫还击的能力。

04

如果能早一点意识到,一切是不是会有所不同?

答案是肯定的

扪心自问,你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习惯性敷衍的人?一是“不想做”,二是“做不到”。“心不甘情不愿的做”和“做到一半就半途而废”的人生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原地踏步,不进则退。

如何打破敷衍习惯,这两点思维模式很重要:

1、如果事情不得不做,换个角度想想或许会好过很多。

大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许多我们不得不做的事。就拿胃病来说,因为不舒服而不得不谨遵医嘱调理饮食,但长期坚持哪有那么容易?

无辣不欢的人要戒辣,精神不济需要咖啡浓茶提神的人要改喝白开水,习惯于外卖订餐的人要自己挤电梯冒着酷暑或严寒去买食物……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力,真的很难做到。

但换个角度想想,辣的固然好吃,尝试下别的口味又有何不可?咖啡浓茶固然提神有效,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劝自己早睡早起的好借口?外卖固然方便,但趁着休息下楼走走何尝不好?省去吃完就坐的长胖烦恼……改变自己的着重点,不仅可以享受过程的愉悦,也能在轻松的心境下更接近目标。

2、如果目标太难达成,那就减小了做。

一般而言,有激励作用的目标通常是明确的、具体的、合理的、有适度挑战性的,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可以实现的。太过长远的目标会使我们倍感压力又无从下手,只能敷衍了事,最终半途而废,而那些小目标呢,不仅容易完成,同时也会增加内心的成就感,坚持以往,你会发现你获得的远超出你最初的预想。

05

正如兹维亚·古沃尔在《用心生活》中所言,“当我们用心地生活时,我们的心扉是敞开的。”是啊,用心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善待身体,爱岗敬业,真诚待人,我们想要的健康体魄、丰厚报酬、知己两三、幸福婚姻才有一步步实现的可能。这些,都是敷衍度日的人绝对不能体会到的。

与君共勉。

亦染心田,90后自由撰稿人。悦纳不完美的自己,打磨,蜕变。/自我剖析/心灵鸡汤/个人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惯性敷衍是一种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