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墨者应有的特征
注:其中提及内容,请参考《墨子经义释诂》pdf版。内含跳转书签,方便查阅。链接里面含《正统道藏·墨子》顾如标点简体版。又含《正统道藏·墨子》涵芬楼影印版,便于验证。
http://pan.baidu.com/s/1kUARVIf
密码:zqdd
偶尔聊起墨者的特征,做了个小小总结。当然是要依据《墨子》书的,不能自行胡侃。
首先是有信仰
1、信天,畏天,以天志为法——注意,不是儒家的效法上天。那是自以为知天,没有信仰的表现。比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其中就包含了模仿上天的意涵。关于天志,可以参考《墨子经义释诂·十天志》篇(下文全部都引用和指向此书)。主要是以生生为总括,以兼爱、交利、非攻、皆天臣为具体。《大取》「故浸淫之辞,其类在鼓栗」。信仰首先就要让人懂得敬畏。信天还要懂得唯有上天有知和尊贵。人类皆无知。不可以自以为是。墨者眼里也基本没有权威。还要懂得每个人有自己的天责。财富,辅天下,一是为了生生,也是为了践行天责。追求财富,是践行天责,并非为了口腹之欲啊。如此不属于自己的就无需下手夺取、贪渎了。
2、廉諰守信——参考《经上》“廉”字条。【廉,作非也。己惟为之,知其也諰也】。无人之处也懂得戒惧,反思几过。具体一点是《明鬼》「莫放幽间,拟乎鬼神之明,显明有一人,畏上诛罚」。要知道无论在哪里,都有(懂得想象出)鬼神在旁边监督自己。至于守信,是墨家最为鲜明的特征了。还有责任、规则,盖墨家将责任、规则等都视作契约。《尚同》曰:「上以此为赏罚,其明察以审信是故」。将法律视作契约。所以墨者之所以表现出超强的规则和责任意识、表现,根子都在墨家对守信的近乎绝对践行。巨子孟胜因不能履信,以死为谢。然而墨家守矩与儒家的不同之处,在于认为不符合人们意识的法律是无效的。请参考《经下》第82条「是是与是同」。而「以天志为法」,则是人类的最高契约。因为天志是高于一切的,最终都要尚同于天。墨者之守信,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了老天爷。所以廉諰守信,在墨家实际都是信仰,不单止是操守。
3、兼爱——墨家对爱的理解:「爱之则食之」。与儒家的爱之则养之相反。兼爱应该理解为“接受所有人”。接受他的独立人格、主张、兴趣、爱好等等,总括地可以说是接受他那个“人”。而且是平等地接受。不会因为他低贱、愚蠢等事先看轻他的主张。这是墨家的「皆天臣也」。
然后是一些操守方面的特征:
4、杂于庸民——不厌恶民众,要在民众中间。高一点的则达到「与人遇,人众循」水平。
5、万万民之身——指懂得各类人,能有与之相仿的外形、思维。从而「亲近来远《脩身》」,也为后文将提到的「辅」准备条件。这个方面墨子是华夏历史上的典型。道教传说的变化术,实际源自墨家的「万万民之身」。说墨子善能变化成老妪、小童等等。这一条确实是操守,也就是在什么人群中,就要好像自己就属于那个人群一样。不会被人们看做外人。也是能力,必须有广博的认知,要能懂得别人。说墨者好学,不是指读圣贤书,而主要是指懂得各种人。
6、真情而不由情——墨子说,「天壤之情,虽上世至圣不可更也」。被儒家批判「重情悦」。咱不学儒家带假面具。但是又不能放纵而成“狂”,不能让情绪主宰自己的思辨。这是墨家「去六辟」修养。由,这个字请想象瓶子的细口。这个瓶口决定了水在哪里出入。所以说,“不由情”。
7、分工合作——墨者不提不要看不起自己云云,乃是因为墨者讲求发现自己能够拿出什么与他人合作。如此自然不会看不起自己。合作,没必要与人的长处比。主要是找到自己的长处、众人的需求。当然也不能看不起别人的短处,「以尺度所不智长」是被墨家批判的。墨者自觉与人形成合作。
8、坚贞——坚是指立志坚、坚信信仰。贞是指不弯折变形。即所谓「贞而不挠,说在胜」。墨家要用足以抗衡的实力实现不挠。不过,不能理解为硬抗。这是托儒言墨的一个典型案例。实际上《韩非子》记载是儒者面红耳赤抗辩,墨者不针锋相对而想其他办法。像淳于髡这些墨家大师,居然被司马迁归入滑稽一类。请回顾前面「万万民之身」。当墨者采用与对方相仿的思维时,绝大多数情况就能知道对方当时怎么想。如果不是现行的害人者,为什么要采取激化矛盾的方法呢?事情解决不了,顶多是凸显自己的高尚罢了。墨子又说:「王德不尧尧」。所以先秦墨者,宋钘、淳于髡这些人的做法,才是合乎墨家逻辑的。
9、尚俭——这是儒者修改墨家主张为儒家让路的典型。后世儒者修正先秦儒者们的错误,也开始讲节俭。他们却不诚实,要把墨家说成极端。事实是庄子记载的:「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也就是不消耗掉后世的财物,不迷恋饮食、财物等,不超出制度消费。此处的“制度”应理解为墨家的「不称行而顾行《大取》」。同样与前面「万万民之身」相通。也就是仿周边众人的消费。在富贵人群中,稍显得节俭一点,因为墨家主张节俭;在贫穷人群中,稍整洁一些,因为墨者要起到榜样引导作用。在先秦墨者「杂于庸民」,又「顾行」于民。那么在努力成为贵族家臣的儒家无产文人眼里,当然显得“以裘褐为衣,以屐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了。
10、率行如一 ——语出《经上》。率,即统率,指导性的。朱熹曲解《中庸》时代,才逐渐产生了随性之类的歧义。墨家不要说“知行合一”,因为儒家认为真知都被孔子说完了,所以他们读圣贤书得到了“知”,用以指导言行,是“知行合一”。而墨家主张「君亲师皆不必可法」,认为实践出真知。《经下》「夫名以所明正所不智,不以所不智疑所明。若以尺度所不智长。外,亲智也;室中,说智也」。实践得到的知识比读书可靠。而且墨家认为需要广泛地“知”。比如前面提到的「万万民之身」,就需要知各种人。那么就涉及一个提取的问题,并非什么“知”都可以用于指导我们的言行。而提取出来的,用于指导我们言行的,就是此处所说的“率”。每个人提取出来指导自己言行的东西可能不同。「率行如一」,就是要求他认为该怎么样,他就该践行。至少是言而有信。
还有一些取向性的特征:
11、赖其力——「赖其力者主,不赖其力者不主」。这里的关键是要能够自赖其力,如果饭碗取决于人,则不可能自赖其力。前面提到儒者认为墨者自苦为极。墨者则会嘲笑儒者不能自赖其力,还自称能保持人格。「不赖其力者」不可能自主。说白了,墨者倾向于自己做老板,至少做自己的老板。这就联系上墨家重视科学技术、重视实践等特点了。
12、勤与强——注意不要上儒家的当。随口说强为、尚力、力行之类。这些词现代看起来相似,但先秦为和力在古之道术诸子都是贬义。墨子说「力政也」,是批判;「百姓为人」,是批判。你不小心上当,儒者下一步就会进一步往坏处阐发。墨家就是这样被他们一步步丑化的。
13、尚武——《经上》「兵立反」。「贞而不挠,说在胜」。怎么“胜”——能够抗衡?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经济、明辩、武力。而且根本在武力,社会越进步越通过其他方式抗衡,但最终的底层都是武力。
14、明辩——这个不用说了。因为儒者搞的墨学也强调墨家明辩。墨家这个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15、辅民——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墨家的主辅关系。简单说,我是我之主,是他人之辅。换到任何人身上都一样。墨家讲皆天臣,不是儒家那种上下尊卑关系。在儒家是从上主下。而墨家即使天子,对百姓也是处于「辅」位。《尚同》曰:「(天子)故与人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先之誉令问,先人发之」。天子与人谋事,处于辅位。墨家可称“主我辅他”。辅他时,不能违背他的意志,害人除外。《大取》花费了一半篇幅讨论这个问题。「求为之,非也;求为义,非为义也」,是典型语句。特点是「爱人之身,若爱其身」、「不周爱人,是不爱人」。把他当作我,就好像在辅助我自己一样去辅助他。同时不要搞特殊化。墨者自己也是不搞特殊化的,前面提及「不称行而顾行」。所以墨家「周爱」与「爱人之身若爱其身」并不矛盾。最后,墨家辅助他人主要讲六点:①保民。这是第一条。《经下》「蓬为务则士,为牛庐者夏寒,蓬也」。②沟通。《经上》「有间而又有闻」。有间,是用规则将人们间隔开,使之互不相害。是保民的规则化。而有闻指互相交流沟通。保护、使之有闻的,也是贤者。③救急。《大取》「爱人非为誉也,其类在逆旅。爱人之亲若爱其亲,其类在官茍」。官茍,救急。④构造温暖的社会环境。即「逆旅」,让人们到哪里都感觉进入了温暖的旅舍,有人热情相迎。⑤扶弱。墨家的扶弱应该理解为使之能够平等谈判,包括说辩等谈判能力。请参考《墨子经义解析·后记》。⑥劝谏。
16、有备——强调有备也是众所周知的墨家特点了。《七患》「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包括要远虑、要有物质准备、要进行沙盘模拟提出备案。最后这一点儒者言墨之时没有提及。可以参考《公输》篇。墨子针对公输可能的攻击方法,准备了更多的预案,挫败了公输的所有企图。沙盘模拟时,应该开放思维,多方、正反模拟攻防。此处请参考《小取》。墨家擅长辩论,难道是依靠临时反应吗?实际上,《墨子》书中的《十策》诸篇,正是墨家为墨者准备的策论预案啊!我们可以看其中就体现了沙盘模拟的特点。墨子总是提出反方可能做出什么辩驳,而我方应该如何进行批驳。
顾如就想到这些了。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其中没有政治倾向和道德取向?我们读墨子书就知道了。义,出自人们的「说辩」,是「世相与共是之」性质。并非圣贤之类能够为人们确定。《墨子》书谈及的是义之经,和寻找义的方法,并非教条啊!!至于儒者言墨提过的一些东西,都是他们托儒言墨之作。没原文依据的。咱不说那些东西。。。另外还有些各层墨者的操守,可以参考《经上》前12条。特色不是十分明显,这里就没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