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草房子》里读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纯真

作家简介:曹文轩(1954~),学者兼儿童文学作家,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小说有《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人物评价: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轩有着“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作品超越儿童生活题材,进入人的本质生活领域,闪耀着生命人格的灼人光焰”。

这是真话,这本作品的大人和小孩都很真实,但比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要美好得多,油麻地是不是想起了香港的“油麻地”,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此,是不是很拥挤很人声鼎沸,但是拉开帷幕的却是一大片散发着特殊清香的艾地,那里被建起一个很优秀的学校,因为有个追求优秀的校长——桑乔,他那淘气又极其善良的儿子——桑桑就是本书的小主人公,孩子们在那里度过六年欢乐的小学时光。

一、描叙手法真实又浪漫

曹文轩的描叙手法既真实又浪漫,多采用优美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他意识中和回忆中那些山山水水一笔带出,为什么又说他写得真实呢?因为人物都是乡土小人物,没有童话中的是非分明,有时好有时坏,像风中摇晃的麦秆,存在很多性格上的缺陷和农村里养成的不良习性,不存在完美主义。

二、叙事方式有趣

本书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就像一个画家在描绘一张画,画家不出声,可是画面生动感人。叙事方式上采用插叙的方式,大致按照桑桑上学的年级逐渐发展,《秦大奶奶》一篇采用回忆的方式,那时候才是桑桑刚来到油麻地的时候。这是一部大人小孩都适合看的作品,将几个重要人物的故事交替讲述,像白雀(一)和白雀(二)中间隔了别的故事,红门(一)和红门(二)也隔开了,能制造一种跌宕起伏的效果,前面的几个故事独立之间又存在互相三、桑桑的角色作用

桑桑的角色是整本书的连接点,无论哪个故事的主角是谁,桑桑总会出现,起一个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我从这本书能读到:

纯粹的爱情

美丽清新的白雀和才华横溢的蒋一轮天生一对,最美的就是蒋一轮倚在柳树下吹着笛子,悠扬的笛声诉说着他浓浓的爱意,白雀只是一低头的温柔,羞赧地一笑,足以将早春结冰的湖面全化了个开。什么是爱情?从蒋一轮接到情人的信,那熠熠生辉的眼神足以说明。什么是爱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得不到情人的回应,他茶不思饭不想,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上课没精神对学生失了平时的耐心与风度。这就是最纯粹的爱情,可以让人如沐春风也可以让人跌入谷底。结婚了的蒋一轮收到白雀未嫁的消息,一起私奔,消失在这片油麻地。但蒋一轮的小媳妇呢?是最作为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的牺牲品?爱情果然是很自私的。

浓厚的感恩

油麻地那片建学校的地原本是秦大奶奶的,当她就像钉子户一样扎根在那个小学里,使劲地搞破坏,就是觉得她的东西被剥夺了,可是后来像桑桑这样可爱又善良的孩子接近她、亲近她,她固执的心像是被温暖得绒绒的,把学校和孩子们都当自己的最爱,学校里的人对秦大奶奶越好,她的感恩就越浓厚,当看到学校的一个孩子落水了,她奋不顾身跳下水去。她把学校里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她把学校里的一花一木都当成自己的东西来爱护,以致怕一个快熟了的瓜落进河里,不顾自己高龄仍然伸手去摘,最后掉进水里再也回不来。在这本书里

感人的亲情

桑乔由卑微的猎人身份逐步变成优秀的小学校长,曾经是猎人的身份他从来不向任何人透露,最引以为傲的是他当上教育工作者之后获得的无数荣耀,桑乔不淡泊名利,很看重他的名誉,所以当桑桑把桑乔获奖的那些笔记本全部拿去乱用,特别是撕去了有盖章的那页,桑乔暴怒、抓狂。可是当桑桑生病了,问了许多医生都问不好的时候,桑乔没有一刻放弃过桑桑,想办法让他开心,带桑桑去打猎;用宽厚的肩膀背着他翻山越岭地去求医。地球离了谁都会继续运转,平时态度严厉的父母,只要孩子一发生什么事情,最心疼的始终是父母。知道吧,如果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那么最痛苦最伤心的一定是父母,我见过这样的父母,始终不肯相信事实,深深地自责,子女离去的那种悲痛导致父母特别是母亲出现神智不清,深夜总是忍不住哭泣。好好照顾自己其实就是对父母最大的爱了。

微妙的友谊

秃鹤、杜小康、细马似乎一开始都是和桑桑呈敌对状况,在学校里互相争着出风头,就像实力相当后面又都不及桑桑,但是最后都能和桑桑成为好朋友,就是“英雄惜英雄”吧。

  • 最美好的期待

    《草房子》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儿童文学,也像那位推荐这本书的网友说的一样:庆幸我们是长大后的年级读了这本书,当这本书不仅仅只有善良小主人公和他淘气而精彩的童年生活,还有浓浓的乡土气息,纯粹的情情爱爱,有忧郁悲悯的人文情怀和高度的美学价值时,它早就成为了大人们更应该阅读的书籍了。在我的脑海里,仍然可见秦大奶奶为小女孩们用指甲花温柔地染红一个个小指甲的画面,可见皎洁月光下范一轮吹响的笛声与白雀低下的眉头相映成一幅唯美的剪影画……这些角色骨子里都被赋予了最善良的本性,给予了这段回忆里最美好的期待,“红门”衰落了,曾经过着优越生活的杜小康被迫退学了,只能跟着做生意失败的父亲去赶鸭子,尽管一穷二白、欠一屁股债,但是曹文轩给了他最坚强的个性和精明的脑袋,给了他最美好的期待——桑乔说杜小康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而且就是这群孩子里最有出息的;桑桑病了,得了一种看似不治之症,急坏了他的父母和妹妹还有朋友,以前的农村里要把孩子养活成人并不容易,得了病也因为医疗条件不足救治不及时去世的也有不少,放在一个现实的故事里桑桑实在是太幸运了,这也是作家给了他最美好的期待,让这个书里的灵魂人物经历了挫折但始终是最大的幸运儿,在最生无可恋的情况下又有机会可以活蹦乱跳了,那是重生,像是凤凰涅槃一样的重生,符合小读者的心理需求——他们爱恨分明,善良勇敢的主人公在他们看来就应该有不死这身,就应该成为英雄,当伤心过后看到一线生机的时候,那是一种喜极而泣的喜悦,大读者也是看到这样圆满的结局会心一笑,世上的正能量循环就应该是这样——善有善报。

    在这里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知识面过窄,只听过别人评价《小王子》是写给大人看的童话故事,怎么不认真寻找一下中国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呢?他们的创作肯定不是在稚嫩时期,也一定是有生活沉淀,感受到孩子的精神需求和体会了当父母的滋味,他们写下的作品大人更能读懂,如果只是纯粹的童话或寓言,没有人文情怀,那这个作家根本就不可能会出名。有时在想,当一个能写出符合大多数人心理需求的作家,是需要许多生活沉淀的,不到一定的年龄,体会不到一种境界,写不出一种感受,看看那些火极一时的公众号,不少是三十几岁的女性,她们在社会摸爬滚打的时间至少十年,积累的素材和人脉够多,每天留给思考的时间也比较多,想靠自己赚钱的欲望也很大,说不定以后有绝大多数人选择从事这样的自由职业,靠才华生活。但是生活你以为呢,没有推手,真正靠自己火的有多少?想想还是回归纯洁的“儿童”世界,自己写自己读自己知道便好。

  •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草房子》里读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