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二三事 | 5月读的书

读书二三事 | 5月读的书_第1张图片

5月的最后一天,要做月总结啦,分享一下这个月读的几本书。

《逃离》Runaway


    艾丽丝·门罗

上大一时,这本书获得诺贝尔奖,在此之前,这本书还得了布克国际奖(2009年)。恺蒂在《小英国,大伦敦》中的“评书”部分,提到的好几本书都曾获得布克奖,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恺蒂表示自己的读书口味比较布克奖,读书的时间不太多,不能浪费,要读非常好的文学作品。并称诺奖更政治性,布克奖更文学性。多半因为此,自己才找来这本书看。

《逃离》是一个短篇小说集,书中共有七小节,每一节都自成一个独立的故事(其中有两节相关联,其余都是独立而无甚联系的故事)。读完前两个故事后,以为有伏笔,这些故事在后面会交汇,考虑到自己记性不好,便开始读完一个故事就在笔记本上大致概括一下故事情节。最后读完全书,翻看之前的读书笔记,才觉似乎是自己想多了,没有暗含的“玄机”(也不排除自己没发现)。不过,这几个故事也有一些共通点:每个故事的主角都是女性;几个故事似乎都带有灰色的调子,虽然鲜有大喜大悲,但平实中夹杂着一些不寻常的人和事;故事的发展节奏较为缓慢,常牵涉到隐瞒、谎言等,也因而常有悬念和剧情扭转。真相浮出水面时,故事也就戛然而止了;貌似都是现实的生活,作者好像也并不意图暗示什么人生大道理,只将现实的人性坦露出来;叙述方式上常有时空交叉和跳跃,时不时会从不同人物的视角来讲述。最后,每一个故事都绕不开“逃离”这个主题。

自己没太读懂,所读出的似乎都只是已知的东西。如普鲁斯特所说,“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好书能说出我们内心知道却无法表达出来的东西,它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抄书语

她做人太认真,没准问题正是出在这里。对事情过于执着,像李尔王一样,也不会利用跳舞与打网球这样的机会。一个满脸正经的姑娘是会让自己的容貌打上个折扣的。

若冰的一些病人相信,梳子与牙刷都必须放在一定的位置,鞋子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摆,迈的步子应该不多不少,否则一定会遭到报应的。


《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 Germs, and Steel


  贾雷德·戴蒙德

一本社会学、人类历史学的书,作者主要探讨了不同社会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的原因,得出结论为其缘由不是人类的生物差异,而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

书中提及不同大陆粮食生产的差异,背后牵连着气候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并由此影响着动植物的驯化、技术等的传播范围和速度;人类定居习惯的养成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不同大陆的病菌,尤其是旧大陆给新大陆带去的病菌,杀伤力之大,造成新大陆的人口锐减;国家的形成带来的稳定社会结构等诸多影响,以及宗教的力量;等等。

初读倒也新奇有趣,但读到后来感觉有些枯燥,总觉得是在以类似的手法和结论来解释、验证不同民族、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文本表述上不免有些枯燥乏味。已经失了大半的兴趣,后半段的阅读有股鸡肋之感,苦于强迫症,最后粗略仓促地读完。读时偶尔会想起社会学专家郑也夫的讲座,他提出“文明是副产品”,认为农业起源并非来自人类目的性、计划性的活动,而是人受成片成片的野生稻麦的启发,断断续续地从采集式的流浪生活走向驯化作物的定居生活。文明的产生不是受人类意识、理性的推动,可以说,是由“定居”带来“农业”,继而带来“文明”。其他,如造纸术、一夫一妻制、外婚制等也都可同理例证。


《人间草木》


   汪曾祺

这本散文集很耐读。也许是因为同生活在南方,又在农村长大,读汪曾祺先生的小文,觉得分外亲切,能唤起不少儿时的记忆,夏天的虫鸣鸟叫,捉天牛,在雨前看空中飞得很低的蜻蜓;燥热的夜晚搬出竹床、板凳,一家人躺着、坐着,消消暑气……从中也能读出时间流逝的味道——逝者如斯,以文悼之。

老先生的笔触轻巧又别致,长长短短的词句,简洁明快而不矫饰累赘。谈及花鸟鱼虫时,他像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滴溜着眼睛,再现着眼中的真实世界;谈及故乡饮食时,他就化身为专业挑剔的美食家,讲究食之味、食之色,还上得厨房,不慌不乱地做几个好菜。从文字间能感知到老先生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对草木虫鱼有关怀之心,举止中透着几分调皮和可爱,满满的意趣,真是热爱生活又用心生活的人啊!

抄书语

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地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他们都说这是不好的,有什么不好呢。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

磕头虫的脖子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大的劲,把它的肩背按在桌面上,它就吧嗒吧嗒地不停地磕头。把它仰面朝天放着,它运一会儿气,脖子一挺,就反弹得老高,空中转体,正面落地。

读书二三事 | 5月读的书_第2张图片

《春雪》


 三岛由纪夫

这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小说《丰饶之海》四部曲的第一卷本。主线是男主松枝清显在女主聪子与皇家王子订婚时,才对女主一直以来的的爱慕有了真心的回应,两人幽会,但为时已晚,最后女仆自杀未遂,以遗书曝出女主怀孕。双方家长为挽回局面,女主在母亲陪同下去大阪打胎,事后女主在寺庙削发为尼,双方家长又开始折腾计谋,未果。男主的行动也受到监禁,后逃出学校来到寺庙山脚下,冒着雪多次求见女主,寺庙都不答应,最后因肺炎而死,年仅二十岁。算是一个古典爱情悲剧,里面还穿插了很多其他小故事。

读时不觉将此书与前段时间读的一些欧美小说对比,还是有挺大不同的。此书文字格外细腻,有大段大段对景物的描写,对人物外部情态装扮和内心世界的刻画,都是极生动而详细的笔触,富有画面感。书中还有人物角色间关于哲学问题的讨论,虽然没看太懂,但我猜作者应该是对佛教有所信仰的吧,书中常谈及佛教中的缘起与誓言、时空与轮回,以及大量的梦境等,正在读的第二卷本《奔马》中出现了《春雪》中男主的转世角色。作者笔下的景物似乎都是被赋予某种特定含义的意象,如“头发”,也许意味着尘世,削发意为剥离尘世,回归无欲无念之境。书中每一个人物都各有其特色,清显由热血隐于心到赤诚溢于言表,聪子贤淑、隐忍而坚决,本多理智而井然有序,侯爵功利自私,伯爵则有种懒散而无为的胆小怕事……《丰饶之海》是三岛由纪夫最后创作的四部曲作品,完成最后一部就自杀了。还有三卷本待读,不知三岛由纪夫是不是在构建一个他内心的大体系。

抄书语

也许,清显和本多分别是同一植物上的花和叶,同根生,外在表现却全然不同。清显将自己的资质毫不设防地暴露无遗,赤裸裸,易受伤。他就像是一条淋了初春细雨的小狗,让尚不成为自己的行为动机的欲望,成滴地留在眼睛和鼻子上。与此相反,本多在人生之初便早早地察觉到了那样做的危险性,故选择了避开过分明亮的雨滴,而把身子畏缩在屋檐下。


读书二三事 | 5月读的书_第3张图片

前段时间听了一个讲座,以止庵老师说的一段话作为今天的结尾:

为什么阅读,因为世界上有一种人对细微的东西比我们有更深的感受,有一天突然打开给我们看,“这不就是给我写的嘛?”

常读书,而书中乐趣自在。


我的个人公众号,分享旅行、读书的点滴感受,欢迎大家关注~

读书二三事 | 5月读的书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二三事 | 5月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