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Pousargues, 1898)[1]
Catalog number: 232048
Source portal: GBIF record
Publisher: Museum of Vertebrate Zoology (MVZ)
Dataset: MVZ Mammal Collection (Arctos)
Recorded by: Collector(s): San Francisco Zoological Garden; Preparator(s): Theresa L. Wong
Identified by: San Francisco Zoological Garden
Event date: 2012-12-09T23:00:00.000+0000
1. 黑叶猴种群数量和分布综述
黑叶猴所属的Trachypithecus属叶猴,其分布范围比较广而且分布区往往不相连,从地域上看,其分布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向东经过缅甸,一直到中国南部、越南和马来西亚,南部从印尼群岛一直延伸到龙目岛,而黑叶猴则是其中分布范围最北的物种[2]。
![图1:早期对黑叶猴分布的估计,基于IUCN[3]数据制图](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1748-51981b40e54451c2.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2][4][5][6][7]来看,整个黑叶猴的分布,最南端位于越南的北部的Lang Son省,向南穿过中越边境一直分布到广西省的西南部,然后向北至贵州省的西南和东北部,最后直至最北端的重庆市(原属于四川省)南部,其纬度范围为21°30’N至29°08’N。从以上的所获得的信息来看,世界上整个现存黑叶猴的数量大约在1690至2500只左右。
1.1 重庆黑叶猴分布
重庆首次证实发现黑叶猴分布是1992年[8],张含藻等人报道1980-1991年间在金佛山渔泉后河村的猎户家收购到白颊黑叶猴标本两具,一雌一雄。后于1991年8月14日,在金佛山渔泉三元村的灰研河沟谷悬岩处(海拔750m)的常绿阔叶林中发现一群18只;1992年4月17日又在渔泉庙坝村龙潭悬岩处(海拔780m)发现另一群9只。
之后,唐洪通等对金佛山的白颊黑叶猴资源状况又进行了初步调查[9],发现金佛山共有7个黑叶猴,总数约80只左右。主要分布于金佛山的东北坡的灰歼河上游,其中吊咀10只,猴子湾13只,黑龙潭左侧11只,黑龙潭右侧8只,油漕沟14只,三岔河7只,黑旺塘12只,种群最大14只,最小7只。
1999年王应祥等[10]对中国叶猴的分类和保护现状进行综述时,提到在重庆的秀山和酉阳交界的山区发现有约 200 只黑叶猴生存,它与贵州东北部沿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的黑叶猴群紧邻。但是有人和王老先生沟通,得知这个数据并未得到实地调查验证。杨东等通过电话访谈和实地走访的形式也对重庆黑叶猴分布进行了调查,认为秀山和酉阳已没有黑叶猴分布[11],并认为贵州道真县与重庆南川县两县为共同黑叶猴分布点。
苏化龙[12]等1998年4月至2001年12月在实施”三峡库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监测”调查工作期间,记录了武隆县南部和彭水县西南部交界处的芙蓉江峡谷一带的黑叶猴分布,并给出了分布图。依据4年来的调查结果,可以初步确定武隆县—彭水县交界处的芙蓉江峡谷,有4个黑叶猴家族群栖息在彭水江岸一侧天然常绿阔叶林带,共计数量约40~45只左右。黑叶猴主要在芙蓉江峡谷中地势险峻的陡峭山坡地带活动,活动地点从武隆县浩口乡张家沟村沿芙蓉江顺河流向北,经竹子溪、汪长沟、彭家垭、下坝、跳塘、悬坝,至芙蓉江东岸峡谷“大石笋”以北4km的盘古河农耕地 边缘。
2011年,ECBP[13]发布了12种重庆市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现状报告,书中详细介绍了重庆黑叶猴的种群分布和保护现状。韩宗先等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采用野外实地考察法,结合文献资料法和访问调查法,对重庆黑叶猴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14]。该论文最终发布于Oryx上[7],总结重庆黑叶猴分布于三个区域:
金佛山(190只左右):分布于灰歼河和蒋叫河上游、石梁河一带的沟谷区域。其中吊咀4群35,猴子湾4群38只,黑龙潭左侧2群15只,黑龙潭右侧2群13只、油槽沟3群24只、三岔河2群16只、黑旺塘2群19;石梁河黄泥洞附近的芭蕉山有2群12只;白基山2群18只。整个黑叶猴约23群,190只左右。黑叶猴分布区位于金佛山东北侧的狭谷地带。
武隆和彭水交界的芙蓉江峡谷(36只左右):芙蓉江峡谷有36只左右,全部栖息在彭水方江岸的悬崖上,其分布状况为:彭家垭-后山-跳塘,1群10只,张家沟附近(下坝-跳塘)2群5只和8只,悬坝和大石笋之间1群6只,龙洞1群7只。
万盛黑山谷(12只左右):黑山谷村鲤鱼河上游的中猪猴峡谷有2群黑叶猴,每群6只。
而四面山、彭水万足乡长溪河大鱼塘大岩匡、酉阳龚滩镇土沱子尽管有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2003年)一些调查记录,但是后续的实地调查并未发现[7]。
1.2 贵州黑叶猴分布
从文献资料上来看,叶猴分布在贵州的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分布范围涉及4个地、州、市的11个县(特区、市)。1986年10月至1989年12月,由贵州林业厅进行的全省的黑叶猴种群数量调查[5],发现黑叶猴主要生活在乌江下流支流、芙蓉江、松坎河以及红水河上游的南、北盘江等沿河地带。这些地方多为切割很深的陡峭悬崖,未遭破坏的地方植被尚好,如桐梓的柏篙、绥阳的宽阔水、道真的仙女洞和沿河的麻阳河等的部分地区,其余多已遭到严重破坏,植被稀疏,黑叶猴生活艰难。李明晶[5]统计贵州有黑叶猴109群,调查了其中25群,测算群大小9.36±0.68只,即贵州黑叶猴总数量946~1094只。
贵州的黑叶猴后续的调查,有李兆元、胡刚、周江及其各自的学生等进行了调查和统计,也包括一些保护区自行完成的调查,因此下文将分区域进行综述。
1.2.1 麻阳河
贵州全省黑叶猴调查后,建立了贵州麻阳河保护区,1994年完成了麻阳河黑叶猴的本底调查,估计整个保护区内总共有395只[15]。2003年保护区的调查增加了调查范围,采用抽样调查法,共抽样调查了26群,估计种群为78群589-764只,主要分布在麻阳河两岸以及麻阳河源头的锯齿山中,以及与务川县邻接的红丝河和红渡河两岸[16]。2004年的调查,FFI参与了进来,制作了明确的黑叶猴分布图,调查所见3942群282298只,另访谈144只。
到2015年年底,周江的学生和保护区分别完成了调查,前者主要通过对历史分布地的重访形式完成,但是结果现在还没有公布。后者结果[17]是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共有黑叶猴72群(含保护区外2群)。基于直接计数的25个猴群,计算猴群平均大小为(7.7±2.9)只,并以此计算保护区及周边黑叶猴数量为554只。其中,凉桥片区共有41群,315只;龚溪口片区共有16群,123只;务川片区共有15群,116只。调查发现保护区黑叶猴的分布基本以麻阳河、洪渡河及其支流兰子河为中轴,以箱状河谷的峭壁上和河岸附近的植被区作为主要活动范围。
1.2.2 大沙河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沙河保护区有黑叶猴17群[5],2003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有144只(FFI同保护区交流)。黄保健[18]在2007年3至4月的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现有黑叶猴120~146只,分为18个群体,其中16群分布在仙女洞管理站,2群分布于前锋站。
大沙河仙女洞站的黑叶猴分布于铁广河、灰歼河和石梁河两岸,北边同金佛山的种群相连,此外前锋站的2群也仍然存活,是贵州仅次于麻阳河最重要的黑叶猴分布区域。
1.2.3 宽阔水
1983年宽阔水林区科学考察对本区域部分黑叶猴种群进行了初步调查[19];1995年调查记录到黑叶猴种群约80 只[5];2003年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记录到黑叶猴约20群140只[20]。但因为无法得到两份综考报告,所以并不清楚调查方法。刘璐[^ll2007]对宽阔水保护区黑叶猴进行行为学研究时发现,黑叶猴主要分布在核心区的西部,即白石溪、桃花溪、苏家沟、油桐溪、马蹄溪等五条侵蚀地貌(非典型喀斯特)峡谷中谷中,在白石溪共有4群黑叶猴活动,比考察集记录[20]的多2群;一群分布于白石溪至半边溪一带((4只;2008年11月发现),大石板区域内也有一群(2008年12月发现),数量大概为3只。因此,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应当有22群,约150只。
2015年5至12月,姚小刚等[21]基于宽阔水国家级保护区的黑叶猴历史资料设定重点调查区域,采用定点观察与痕迹观察资料收集以及非诱导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对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查。并结合保护区巡护记录,重新确定黑叶猴在保护区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结果显示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约为29群195只。但是定点观察法是否是合适的调查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1.2.4 野钟
野钟黑叶猴最早记述于杨烔蠡[22]和李明晶[5]等,但无法找到其结果。后来田应洲[23]等2004年4月3日至5月5日,在野钟自然保护区内外,对15群109只(含2只孤猴)黑叶猴进行了全面调查,李宗瑜2008年也发布了同样的结果[24]。杨东[11]2007年1月13日~27日在六盘水市水城县,根据访问及实地调查,黑叶猴在水城野钟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北盘江两岸,有11群83只个体,其中实际发现7群51只,其余4群32只则是依据实地考察和村民反映、确定其存在。
2012年3月,六盘水市林业局决定对野钟黑叶猴种群数量变化及栖息地环境的改变进行调查研究。田应洲等[25]于2012年3月17日至2012年5月6日,考察人员分动物组和植物组,历时25d,调查发现20群107只。
1.2.5 贵州南部
2003年,因为贞丰县沙坪乡烂泥沟的金矿被发现,在环境评价项目中黑叶猴种群得到一次调查,通过 访谈,夜宿洞、痕迹观察估计结果是4群25-35只,栖息地明显迁移和缩小[26]。据熟悉此项目的人说,当地金矿反映2012年还有观察到黑叶猴。
胡刚2004至2008年[27],对正安、兴义、安龙、贞丰、册亨等县多次开展短期访问和调查,均未发现黑叶猴分布,他认为在这些区域黑叶猴已经消失。
但也有调查称于2007年在兴义市册亨县访问和实地调查到有黑叶猴 2 群 9 ~15 只。册亨县内黑叶猴栖息地内植被破坏严重,土地利用率高,人为活动较频繁,生境成孤岛状。现已无偷猎现象,但因猕猴损害庄稼,追赶猴子的现象时有发生。
1.3 广西黑叶猴分布
因为在《广西黑叶猴保护行动计划(2016-2020)》[28]详述了广西黑叶猴的分布和种群动态,因此在此仅给出总论。
根据广西师范大学李友邦教授承担的广西黑叶猴专项调查项目结果 、FFI联合广西林业厅于2010年和2013年两度召开的黑叶猴保护行动研讨会、FFI 2012-2014年走访保护区、社区的访问结果和保护区历史黑叶猴专项调查结果,统计认为广西黑叶猴种群数量在44-64群 (另3-4个孤猴) ,共计303-440只[28] (表1) 。
表1:广西黑叶猴种群大小和分布
县/保护区 | 详细片区 | 种群大小 | 备注 |
---|---|---|---|
龙州县 | 弄岗片(弄岗保护区内) | 共计14群105只[29] | 上升趋势 |
大新县 | 恩城保护区及周边 (恩城保护区内) | 8; 12;6;2;6; 8; 5; 8; 12; 6; 5; 4; 5 共计6-15群38-102只[30][31] | 根据2014年调查结果,当前种群分布于桃城、恩城、雷平和榄圩近7个分布点,准确数据有待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 |
德天片和硕龙片 | (下雷保护区内) | 8; 4[32][33] | 共确认2个分布点,估计1-2群8-12只;但德天分布点种群大小不清。 |
江州区 | 驮逐片 (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区内) | 9;5;5;2;1;13;4;12 共计7群51只 (含1只独猴)[34] | 2006年起在左州开始有黑叶猴记录,其种群数量逐步调查清晰,且因调查范围并未能够完整覆盖保护区,数量可能低估。 |
江州区 | 驮卢片(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区内) | 2;24共计2群4只[6][34] | 该范围尚未完全调查完毕,且数量可能低估。 |
扶绥县 | 昌平片(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区周边) | 2;4;11;1;7;4;44 5-7群25-33只[35][36][37] | 扶绥黑叶猴的历次调查结果波动非常大,数量可能仍有低估 |
天等县 | 福新乡北教村 | 7-8 ,1群[6][38] | 稳定,但缺乏实地验证。 |
隆安县 | 屏山乡文化村 | 6;8-9共计2群14-15只[39] | 稳定增长 |
隆安县 | 布泉乡高峰村 | 1[33] | 稳定 |
大明山 | 甘栏河-冬春河-三叉河(大明山保护区内) | 7; 7-10; 10 共计2-3群17-27只[40] | 无确切证据,存疑,可能消失 |
上林县 | 西燕镇拉称 | 1-8[41] | |
靖西市 | 中越边境 | 6;2 共计2群8只[6] | 罗隆河仅目击证据 (村民、保护区);底定消失;中越边境种群存疑[33]。 |
靖西市 | 武平乡 | 3; 4-5;6-7[42] | 共计3群13-15只;1-3群,仅1群拍摄,其他访谈缺乏证据 |
隆林县 | 天生桥(大哄豹保护区内) | 2-3群21-35只[6][38][43] | 较为稳定,但适宜栖息地面积非常小。 |
德保县 | 念德(黄连山-兴旺保护区内) | 8;8 共计1-2群8-16只[6][^bhq2015] | 稳定,但可能移动消失 |
总计 | 广西 | 44-64群 (另3-4个孤猴) ,共计303-440只[28] |
黑叶猴现分布于南宁市、崇左市和百色市下辖10个县区和大明山(跨县),见图3。1980年代至1990年代,减少巴马县、都安县、平果县、马山县、武鸣县、邕宁区、上思县、那坡县、隆安县、天等县等10个县区,增加了乐业县和天峨县等2个县区;1990年代至2000年代,减少了乐业县、天峨县[44]、宁明县和防城港等4个县区,增加了天等县、德保县和隆安县等3个县区;2000年代至2010年代,增加了上林县。
1.4 越南黑叶猴分布
2012年,Paul等[45]根据2009年至2011年,27周的调查结果,提交了CEPF报告,对越南黑叶猴的保护现状和需求进行了评估。调查期间总计调查发现9群47至56只,估计越南总种群大小在25至31 群160至190只。其中给出了2个黑叶猴保护优先区,和8个黑叶猴潜在分布区,并认为在9个原黑叶猴分布区黑叶猴消失。
![图8:越南黑叶猴分布(2012),根据Nadler[2]、Paul等[45]报告制图](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1748-4cec75ee4055759b.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区域 | 记录 | 最新记录时间 |
---|---|---|
1. 黑叶猴优先保护区 | ||
Lam Binh 流域森林保护区, 宣光省 | 记录到5群28-38只,最大1群22只;当地记录有10-12群[46][47] | 2010/11 |
Than Xa-Phuong Hoang 自然保护区, 太原省 | 观察到2群,1群5只,1群7只;当地估计至少有4群 | 2010/2012 |
2. 黑叶猴潜在分布点 | ||
河江省Bat Dai Son 保护区 | 2群,每群5-7只 | 2011 |
河江省Du Gia 保护区 | 2001年访谈记录当地有4-6群 | 2010 |
河江省Bac Me 保护区 | 1群 | 2012 |
宣光省Sinh Long Forest, | 报告有3-4群,其中有1群7只;但没有观察记录 | 2011 |
宣光省Na Hang 保护区 (Tat Ke sector) | 访谈记录当地有1群有17-20只;另外还有1只独猴in 2010 | 2010 |
高平省Trung Khanh 区 | 报告有1-2群;该区域接近于中国古龙山保护区 | |
北甘省Ba Be 国家公园 | 2009年观察到2群,估计有3-4群,但属于2-3个子种群 | 2009 |
北甘省Kim Hy 保护区 | 1次声音记录 | 2009 |
1.5 动物园黑叶猴数量
高喜凤2014年发表了一篇《中国黑叶猴圈养种群现状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 我国国内黑叶猴谱系记录了574只个体, 目前种群存活个体数量为318只,分布于34家动物园或者其他机构。形成58个种群,其中圈养出生个体数则一直保持上升状态, 是维持黑叶猴圈养种群增长的主要来源。说明饲养水平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然而近亲繁殖风险也越来越大。
在国外,黑叶猴仅分布于少量的动物园,比如圣弗朗西斯动物园,塔龙加动物园等,数量和种群均不大。
(未完待续,下篇:威胁和保护现状)
参考文献:
-
http://eol.org/pages/128465/maps ↩
-
Nadler Frank, T., Xuan, M. N. Lormee, D.N. Leaf Monkeys. Vietnam Primate Conservation Status Review (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ASIA PACIFIC PROGRAMME OFFICE, 2002). ↩ ↩ ↩
-
IUCN redlist ↩
-
吴名川与韦振逸等 (1987). "黑叶猴在广西的分布及生态[J]." 野生动物(04): 12-13+19. ↩
-
李明晶与黄叔乔,贵州野生灵长类动物调查报告.贵州科学,1993(03):第68-74页. ↩ ↩ ↩ ↩ ↩ ↩
-
李友邦 (2008). 广西黑叶猴分布数量和行为生态学初步研究[T], 浙江大学. 博士: 150. ↩ ↩ ↩ ↩ ↩ ↩
-
Han, Z., Hu, G., Wu, S., Cao, C. & Dong, X. A census and status review of the Endangered Francois’ langur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in Chongqing, China. Oryx 47, 128–133 (2013). ↩ ↩ ↩
-
张含藻等,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白颊黑叶猴. 四川动物, 1992(04): 第30页. ↩
-
唐洪通与张含藻, 白颊黑叶猴资源及生态调查. 四川林业科技, 1994(04): 第48-50页. ↩
-
王应祥, 蒋学龙与冯庆, 中国叶猴类的分类、现状与保护. 动物学研究, 1999(04): 第66-75页. ↩
-
杨东, 贵州和重庆黑叶猴生态学研究——种群、生境利用和保护, 2008,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
-
苏化龙等, 重庆市武隆县和彭水县交界处白颊黑叶猴种群初步调查. 兽类学报, 2002(03): 第169-178页. ↩
-
韩宗先等, 重庆黑叶猴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重庆市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等编. 2011. ↩
-
韩宗先, 重庆黑叶猴的保护研究现状, 中国黑叶猴保护策略国际研讨会 2010: 广西南宁. ↩
-
贵州省林业厅和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贵州民族出版社,http://book.kongfz.com/item_pic_13747_287657405/ ↩
-
保护区内部报告,2003. ↩
-
牛克锋,肖志,王彬,杨德,Chia L Tan,张鹏,颜修刚,王华,余波,杨天友,樊均德,崔多英,邹启先,吴安康,魏鲁明,邹浩,Marco
Gamba,Cristina Giacoma,杨业勤. 中国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估计与分布[J]. 动物学杂志,2016,(06):925-938. ↩ -
黄保健,贵州大沙河保护区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生态学初步研究:活动习性、稀少行为及栖息地利用,2008,西南林学院. ↩
-
周政贤,董谦,罗蓉,等.1985.宽阔水林区科学考察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61-165. ↩
-
冉景丞,陈会明,粟海军.2004.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黑叶猴调查喻理飞,谢双喜,吴太伦.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79-285. ↩ ↩
-
姚小刚, 张明明, 李继祥, 陈光平, 胡灿实,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与分布 [J/OL]. 四川动物,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193.Q.20160817.1503.028.html ↩
-
杨烔蠡,洪守礼.1990.六盘水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生态研究.六盘水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68-173. ↩
-
田应洲等,六盘水市野钟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生态及种群数量的春季调查研究.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第1-3页. ↩
-
李宗瑜,徐贤碧与杨中甫,六盘水市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生态生活习性及保护调查研究.贵州林业科技,2008(01):第14-18页. ↩
-
田应洲等,六盘水野钟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环境变化的调查.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03):第1-6页. ↩
-
罗杨,张颖溢,姜广顺.贞丰烂泥沟矿区采矿活动对黑叶猴的环境影响评价.未发表,2004.2. ↩
-
胡刚等, 过去二十年贵州黑叶猴分布与种群动态及致危因子分析. 兽类学报, 2011. 31(3): 第306-311页. ↩
-
广西黑叶猴保护行动计划,2017. ↩ ↩ ↩
-
唐华兴与陈天波等 (2011). 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种群动态[J]. 四川动物(01): 136-140. ↩
-
恩城总体规划,2012 ↩
-
恩城黑叶猴调查报告,2016。 ↩
-
下雷保护区总体规划,2007,广西林业勘探设计院。 ↩
-
实地调查 ↩ ↩ ↩
-
王振兴与王爱龙等 (2014).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黑叶猴种群数量与分布. 四川动物(04): 487-492. ↩ ↩
-
Hu, G., Dong, X., Wei, Y., Zhu, Y. & Duan, X. Evidence for a decline of Francois’ langur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in Fusui Nature Reserve, south-west Guangxi, China. Oryx 38, 48–54 (2004). ↩
-
龚石华与熊金荣等 (2007). "广西扶绥县黑叶猴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J]." 林业调查规划(06): 36-39. ↩
-
李友邦与韦振逸 (2012). "广西扶绥弄邓黑叶猴种群数量和保护[J]." 安徽农业科学(26): 12952-12953+12965. ↩
-
熊金荣 (2007). 广西扶绥黑叶猴的生态学研究:种群数量和分布、食性、垂直生境利用和运动行为[T]. 西南林学院. 硕士. ↩ ↩
-
梁福尧笔记记录. ↩
-
广西大明山保护区2009年黑叶猴调查项目报告,保护区内部交流. ↩
-
村民拍摄到照片,。 ↩
-
宋晴川,2016 汝那黑叶猴调查报告。 ↩
-
2015年广西黑叶猴保护工作会议,保护区交流。 ↩
-
天峨县黑叶猴最早记述于刘万福和韦振逸(1995),文中记录了天峨县布柳河水源林保护区和穿洞河水源林保护区各有30只和45只黑叶猴。后2003年布柳河和穿洞河保护区合并为广西龙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在综合考察报告中提到1993年发现过黑叶猴粪便。2016年,广西大学周放教授表示,2009年其学生在天峨调查鸟类时,发现过黑叶猴的粪便,估计数量为8-10只。FFI工作人员2013年前往保护区,实地调研并未发现黑叶猴分布,社区表示非常久没有见过黑叶猴了。但以上对天峨黑叶猴的信息,均未能实质掌握其实质种群大小和分布活动区域。 ↩
-
Insua-cao, P., Hoang, T. M. & Dine, M. Conservation status and needs of François ’ s Langur in Vietnam. (2012). ↩ ↩
-
Geissmann, T. & Vu Ngoc Thanh (2001).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primate survey in northeastern Vietnam,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gibbons. Asian Primates 7 (3-4): 0-4. ↩
- ↩